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东新闻 > 正文

乡音戏韵过大年 传统民俗贺新春

来源:合肥晚报 2019-02-15 09:24   https://www.yybnet.net/

合肥市新春文化庙会唱起了原汁原味的庐剧

○舞龙舞狮几乎是春节“饭桌”上的标配

○合肥市第二十五届新春文化庙会“梨园风采”京剧专场

○合肥包公园戏曲演出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推磨小能手 支前勇当先”社教活动

○安徽名人馆“年味,非遗绒花喜迎春”社教活动

○瑶海区“欢欢喜喜过大年”文艺演出

○国家级“非遗”洋蛇灯舞动幸福中国年庄道龙摄

“戏曲大餐”“非遗大餐”“民俗大餐”“书香大餐”……春节期间,合肥市开展了数百场新春特色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营造了欢乐温馨的节日文化氛围,让市民度过了一个喜庆祥和的幸福中国年。

瑞雪传乡韵戏曲过大年

戏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占有重要的一席,春节期间,带上家人赶赶庙会、逛逛公园,再听上一曲原汁原味的地道好戏,那真是莫大的享受。每年农历正月,合肥市都会为当地群众奉上精彩纷呈的“戏曲大餐”,已成为合肥人过大年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盛宴”。

从农历正月初四开始,城隍庙大院内便戏曲悠扬、戏迷云集,好戏纷呈,精彩不断。合肥市第二十五届新春文化庙会戏曲专场拉开序幕,庐剧、京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等戏曲演出陆续登台,为市民朋友献上丰富的节日大餐。

农历正月初四、初五上演的是庐剧专场,虽然合肥瑞雪飘飘,但仍挡不住市民对乡音乡韵的狂热追寻。首场戏曲演出是由庐剧名角盛小五倾情演绎的《秦雪梅游园》,不仅唱腔韵味十足,女妆扮相也着实惊艳,让戏迷朋友听得如痴如醉;合肥市文化馆玉兰庐剧团为广大戏迷朋友带来了庐剧《万年桥》、《狸猫换太子》、《借罗衣》等经典唱段。台上演员们热情演绎,有板有眼;台下观众们冒雪听戏,掌声不断。现场很多观众都是合肥市新春文化庙会的忠实粉丝,70多岁的李奶奶高兴地说:“每年庙会唱大戏我都来,为的就是一饱这原汁原味庐剧的耳福。”

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七)下午,合肥市第二十五届新春文化庙会“梨园风采”京剧专场在城隍庙大院内精彩上演。合肥市文化馆票友京剧团倾情演绎的京剧《霸王别姬》《红娘》《红灯记》《智斗》等14个经典选段粉墨登场,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和优美动情的演唱,让人感受到了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整场演出现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除了庙会,公园里也是一派戏韵芬芳。春节期间,在合肥包公园的舞台上,黄梅戏、豫剧、庐剧等多个剧种的著名唱段轮番上演,让游客拍手称赞。既然是在合肥包公园举办活动,那演出中自然少不了包公的元素。这些参演的剧目中,有不少都是以包大人的传说为主题的。例如,黄梅戏《陈州怨》中的《包公赔情》唱段,反映的便是包公在陈州放粮救助百姓,并斩了违法的侄子包勉后,向嫂嫂赔情的故事。既能深入了解合肥著名历史名人包拯的清廉故事,又能过足戏瘾,市民和游客都纷纷点赞:“这道文化大餐‘烹得香’!”

为让广大居民群众新春佳节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瑶海区“欢欢喜喜过大年”文艺演出在区文化馆上演。除安徽大鼓、舞蹈、旗袍秀、女声大合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闪亮登场,节日期间,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瑶海区文化馆还精心安排了庐剧专场、黄梅戏专场、民俗民间文艺汇演等,家门口唱大戏,让广大居民群众过足了戏瘾。

非遗民俗展文化过大年

铿锵的锣鼓敲出新年的喜庆,欢腾的龙狮舞出浓浓的年味。作为中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舞龙舞狮几乎是春节“饭桌”上的标配。春节期间,合肥市广泛开展了喜庆热烈、群众参与性强、原汁原味的非遗和民俗表演,让这个春节假期倍加有“年味儿”。

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传统庙会的欢庆气氛,在诸多民俗活动和节日美食中体验中国年味,春节期间,“合肥2019首届三国民俗中国年·大型新春庙会”在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举办。

在本次庙会期间,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内上演了舞龙舞狮、老北京铜人、杂技、二将摔跤等十余种民俗表演以及沙场点兵、千古三国情景剧、三国歌舞等三国文化表演。此外,吹糖人、捏面人等2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园内进行展演,还有来自全国各地色香味俱全的中华传统小吃,供市民品尝。现场观众被时光隧道“穿越”回“古代”,也被这“古今交汇”的场面深深吸引。各种“绝活”纷纷亮相,现场盛况空前!

春节期间,庐州府城隍庙也准备了丰富的非遗民俗文化盛宴,捏面人、吹糖人、庐阳字画、庐州棕编等10个非遗项目,让人大饱眼福。上万条谜语悬挂在城隍庙大院内,还有戏曲、曲艺、“丝琴管竹”综合、葫芦丝等10场专场文艺演出,让市民大呼过瘾。

不仅是庙会活动民俗味十足,在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里,印象滨湖旅游艺术团组织民间艺人们身着各色服饰,表演舞狮、花鼓灯、划旱船、黄梅戏等多种民俗节目,给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别样年味的文化盛宴。

新春不仅要过出新气象,更要过出新味道。今年春节,安徽名人馆推出了“年味,非遗记忆之年画”“年味,非遗绒花喜迎春”等社教活动,让孩子们在过年的时候,边动手,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全家老少齐上阵的场面喜庆热烈,每天举办的两场“推磨小能手 支前勇当先”社教活动,春节期间共约380组家庭参加,好不热闹。

走进乡镇和村庄,春节期间的非遗民俗文化活动则开展得更加热闹、丰富、接地气儿,并渗透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

春节期间,在肥西县三河古镇万年台广场举办了“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文艺演出和民俗表演,庐剧、戏曲和民俗表演让游客享受了传统民俗文化大餐。在画舫船上举行的民俗表演,游客可以在小南河进行特色游船亲水体验。老街上也进行了热闹的文化巡游表演,舞龙、舞狮、花船、花挑、车上轿、踩高跷、河蚌舞等具有传统色彩的民间艺术节目悉数亮相,以飨广大游客;景区内还有剪纸、鹅毛扇等非遗展示,让游客直观地感受最传统的民间艺术。据了解,该艺术节期间的民俗、民间文化巡演参加人数将近200人。

为活跃春节气氛,铭传故里景区于农历正月初三至初六下午在刘铭传故居游客接待中心广场举办了新春有奖猜灯谜活动,吸引了广大游客参与。

2月8日,肥东县石塘镇张灯结彩,热闹非凡,2019年春节大型灯会在风雪中精彩绽放,舞龙、挑花灯、打莲湘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轮番上演。观众们徜徉花灯世界,领略民俗魅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喜悦。

演出现场,民间文艺爱好者们身着节日盛装,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乐、欢乐喜庆的秧歌、悠扬动听的民歌,将双龙戏珠、小龙送福、花挑献礼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各类花灯依次呈现。表演者中既有六十多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少年,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热情高涨,共同演绎出撼人心魄的盛世华章。很多观众纷纷拿出手机,将这平时难得一见的民俗表演摄录下来,在朋友圈里分享精彩。

石塘龙灯历史悠久,源于楚汉之争时的一个民间传说。相传西楚霸王项羽陷入四面楚歌境地之时,虞姬坚贞不渝,拔剑自刎,尸体沿着沟渠的潺潺流水顺流而下,流淌至今石塘镇的石桥下被桥墩绊住。当地百姓获悉是美丽的虞姬时,纷纷慷慨解囊,买棺木将其厚葬在绿草如茵的田垄之中,其墓位于今石塘镇石塘桥附近。百姓们为了纪念虞姬忠贞爱情、宁死不屈的精神,在农历正月举行灯会,千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2月11日晚,在肥东县包公镇大邵美丽乡村潜龙宫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洋蛇灯开灯仪式,四面八方的群众纷纷赶来观赏这一文化盛况,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锦幡开道,锣鼓震天,一条数百米长的洋蛇灯在众人协作配合下,时而昂首吐信,仿佛腾空而去;时而低首游行,恍如蛟龙入海;走经折、摇大车、堆宝塔等一个个经典动作轮番上演,现场群众的鼓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将当晚的洋蛇灯表演不断推向高潮。

该镇大邵洋蛇灯是肥东县仅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传说,相传当年元军被明军打败,溃败的元军往山间奔逃,路遇一对逃难的邵氏婆媳,媳妇当时身怀六甲,元军欲对婆媳图谋不轨,正在危难之时,一条大白蛇从天而降,张开血盆大口,口吐蛇信,吓跑元军,救下婆媳二人。数月后,媳妇产下一男婴,取名邵思明,感念大蛇救母之恩,遂自发扎制洋蛇灯于邵姓居民代代相传玩耍纪念。

据悉,国家级非遗大邵洋蛇灯在年前曾参加肥东县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央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安排的央视著名主播长啸回家过年拍摄任务,在央视大年三十“霸屏”7分多钟,让合肥扬名出彩。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以贴近企业需求为切入点积极顺应发展新常态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去年以来,肥东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促进重点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以贴近企业需求为切入点,积极顺应发展新常态,对...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乡音戏韵过大年 传统民俗贺新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