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改造后的农村公厕 水环境治理 垃圾分类回收点 加强乡村道路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幸福指数提升近年来,肥东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力促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点上有美景、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全景”的美丽乡村建设生动画面,为“大富美强”的美丽肥东注入了更多内涵、增添了更多亮点、展示了更美形象。
2017年以来,肥东县紧紧围绕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按照“当标杆、当示范、当排头、当榜样”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严格工作督查,抢工期、抓进度、补短板、促完善,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你追我赶、奋力超越的生动局面。
2017年度,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23个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018年度,11个省级中心村78个项目,招标75个,开工率达96%。该县坚持“前瞻、系统、配套、引领”原则,注重彰显特色、突出禀赋个性,科学编制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全县32个项目点,共编制工程项目224个,涵盖村庄道路体系、水环境治理、绿化和塘坝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民房屋整治5个类别。今年4月份,各地又追加强弱电杆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208个。
出台《肥东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肥东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集中整治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围绕垃圾、污水、改厕及饮水、道路、河塘、绿化、亮化、环境整治、服务设施建设10项建设任务,对标建设“标准版”中心村,农村环境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全覆盖。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八斗、古城、响导、马湖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同步进行老管网改造。管网完善与处理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加强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全县共改厕5528座,其中水冲式占75%。同时,对已改造的三格式厕所,建立了后续管护机制,按照《肥东县农村改厕管护暂行办法》要求,建立厕具维护、粪液清运以及资源回收利用体系。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完成85%,配套管网完成75%;2.5万户改厕任务已开工23558户,竣工19000户。
发展“一村一品”。15个省市级中心村坚持产村一体,同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全部建成省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牌坊、陈集、八斗、响导等乡镇已形成万亩连片、初具规模的苗木产业基地、蔬菜生产基地、果林基地。包公小包、桥头集上份张等临近旅游区、名胜区的中心村适当提标,建成了“升级版”中心村。张集乡胡巷村等获得“安徽省森林村庄”称号,八斗、桥头集等乡镇获得“安徽省森林城镇”称号。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财产性收入。牌坊乡高塘中心村3480位村民领到股权证,当上了股东,参与管理决策和收入分配,享受分红。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
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大力推行化肥减量增效,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同期减少2600吨(折纯),减幅达5%。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2万亩,实现治理区化肥农药减量20%以上,畜禽粪污、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不断提升文明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群众最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问题入手,加快补齐短板,着力抓好公共服务、出行畅通、环境治理、设施提质、住房改善、老旧小区改造等惠民利民工程。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农村“改厕所、管垃圾、收污水、保整洁、多种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近年来,肥东县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严格工作督查,加大资金投入,营造浓厚氛围。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全方位、多角度及时报道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显著成效、政策举措,争取农民支持、赢得群众认可,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良好氛围。
罗祥勇本刊记者王凤莲文/图
新闻推荐
肥东县2018年度教育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实现全覆盖,做到应资尽资,确保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一个个数据,反映的是...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