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钟亮
南宁冬季气候温暖,生态环境宜人,吸引了大量候鸟前来栖息越冬。最近有读者反映,南宁市城郊有人捕鸟。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南宁郊区有个别隐蔽地点的确放有几张捕鸟网。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疫情对市民饮食观念有所影响,捕鸟行为已经越来越少。
【反映】城郊有人架设捕鸟网
“这里有一张捕鸟网,有只小鸟还在挣扎,快要死了!”12月5日上午,市民廖女士打来电话向记者反映。
记者赶到兴宁区三塘镇创新村古藏坡,只见河边竖着两根五六米高的竹竿,挂起一张长约10米、宽约4米的粘网,一只黑喉石鵖不慎触网被勒住,已经窒息身亡。
记者询问附近菜农得知,这张网是附近一名男子四五天前竖起来的,已网到好几只小鸟。
“以前每到10月份,这附近密密麻麻的都是网,还有人放着喇叭诱捕各种鸟,这两年很少见到有人网鸟了。”在附近劳动的廖女士说。
廖女士说,该男子随身带着个鸟笼,看上去他捕鸟是为了养来玩。
【调查】走遍南宁湿地只见三张捕鸟网
记者调查发现,八尺江、那平江、水塘江、大岸冲流域这些早些年遍布捕鸟网的地方,如今已不见捕鸟网的踪影,而心圩江、相思湖流域和翠湖—凤巢湖流域,早已没有人在这些地方捕鸟。在罗文水库—西明江水域,河边最近有人设了3张捕鸟网。
河边的芭蕉地里,3张捕鸟网接连挂在竹竿上,每张网都有20多米长、约4米高。一名在河边摘菜的女士说,这些网是一名老人安放的。
记者看到,网上有十几处鸟儿挣扎的痕迹,还有一只鸟爪子挂在网上,看起来触目惊心。记者当即告知附近街边的民警,对方表示会去拆除捕鸟网,并调查情况。
【分析】多重因素促使捕鸟行为变少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二塘、屯里、心圩、石埠等郊区菜市,都没见到有人卖鸟,就连捕鸟网也难寻踪影。亭江路一家商店之前卖了十几年的捕鸟网,老板说,以前生意好时一天能卖上百张,不过现在她担心违法已不卖了。
观鸟爱好者林先生也是一名护鸟志愿者,以前见到捕鸟网他就会去拆掉。林先生分析,最近几年,捕鸟的行为确实越来越少,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快,不少湿地不再隐蔽。二是相关法规不断完善,公安机关对捕捉、贩卖、运输野生动物的打击越来越严厉。麻雀抓20只就入刑、男子养一窝鸟出售入狱等新闻报道,对捕鸟人震动很大。三是疫情促使人们的生活观念有所改变,从吃野味进补变成了对野生动物敬而远之。
“现在捕鸟怕违法,又怕野生动物携带病菌影响健康,万一搞出个什么病毒来可不得了,谁还敢买鸟吃?”林先生说,如今个别人因为兴趣或为满足口欲而捕鸟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微不足道。
【相关数据】
广西已记录鸟类有530多种
广西已记录鸟类有530多种,其中80%为迁徙候鸟,包括世界级濒危物种勺嘴鹬、青头潜鸭、黑脸琵鹭和小青脚鹬,以及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和中华秋沙鸭。
常见的广西越冬候鸟有中华秋沙鸭、普通秋沙鸭、绿翅鸭、针尾鸭、斑背潜鸭、鸳鸯、白琵鹭、黑脸琵鹭、灰鹤、白骨顶,白腹鹞、苍鹰、草原雕等。
新闻推荐
晨刊讯12月2日,巢湖市司法局到庙岗乡莲花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法润乡村——宪法进乡村”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村干部群众法治意...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