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多,天刚蒙蒙亮,孟凡周在巢湖岸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身为蓝藻深井处理装置的运维责任人,他每天一早要例行检查,在确认深井运行正常后,便开上快艇巡查湖面蓝藻情况。
“老孟,今年到现在没闻到蓝藻味了。”前些天,孟凡周回家与邻居打招呼时,对方的一句话,让他深感振奋。
今年入夏后,通过抓早抓小、日清日结等综合施策,巢湖蓝藻来得比往年迟了,发生次数大大减少,藻密度大幅下降,基本做到巢湖蓝藻无异味,也让群众直接感受到了变化。
3座蓝藻深井马力全开
“让老百姓闻到变化、看到变化、比较到变化。”位于岸上草原附近的2号蓝藻深井处理平台,蓝藻防控目标格外醒目。
平台中央有一口70米深涡井,只见湖水快速“搅拌”,夹杂着零星蓝藻的湖水很快被吸入井内。“一座深井每天处理藻浆可达10万立方米,像这样的深井我们有3座,日处理能力最高可达30万立方米。”孟凡周告诉记者,除丙子河外,今年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围堰、万年埠增设了两台蓝藻深井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原位压力控藻,藻细胞伪空泡干瘪下沉,快速消除水华堆积,实现日积日清,避免腐烂发臭。
受东南风影响,湖面的蓝藻会集中在沿湖区域,形成浓藻。“今年这几台深井发挥了大作用。”今年59岁的孟凡周,与蓝藻打交道多年。机器帮忙,人给力。“勤巡查、早发现、快处理。”作为治藻人,老孟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虽然家住在不远处的万达城小区,但为了方便工作,他经常就睡在岸边的工作用房。
在他看来,今年蓝藻防控的效果有目共睹,“往年夏天来巢湖边玩的人很少,今年明显多了,我们也更有干劲了!”
应急防控体系初步建立
在塘西河藻水分离站,由打捞平台通过管道输送而来的藻浆,经破壁机、沉降池、脱水等程序处理后,藻泥变身可再利用的营养土。
“与往年比,今年蓝藻打捞季处理的藻泥明显少了。”塘西河藻水分离站站长汪春年说,往年5~10月,藻泥处理量最高达10000多吨,今年预计只有5000多吨。“以前在这边待了一天,回去头发上、身上都是味。现在蓝藻的变化真是看得到、闻得到、体会得到。”
进入今年蓝藻防控最后攻坚期,汪春年仍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们24小时待命,确保做到蓝藻日产日清。”据了解,除3座蓝藻深井处理装置外,目前,沿湖拥有4座藻水分离站,处理能力1.7万吨/天,配备磁捕船及浅水区辅助打捞船只40余艘。
与蓝藻应急处置设施建设相配套的,是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体系。(下转2版)
新闻推荐
图为铁骑逆行视频截图。晨刊讯9月10日上午9时15分左右,正在辖区路面开展巡逻工作的巢湖市交警大队二中队铁骑队员郭家斌接...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