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关键词”。到2025年,合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范围实现乡镇全覆盖。到2035年,合肥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作业装备设施、服务综合能力达到长三角区域领先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合肥将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合肥全域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并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作业,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和碳达峰、碳中和。
今后,合肥市还将与沪宁杭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共同构建长三角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一体化业务服务体系,实现人工影响天气资源共建共用共享。
依托合肥市气象监测预警与科学研究中心,合肥市将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依托通航机场,建设无人机人工增雨基地;每个县(市)建设地面火箭标准化固定作业点不少于4个、流动作业点不少于2个。
在人力物力配备方面,合肥市计划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团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技术研究、作业效果评估;每个地面火箭作业点设置1名火箭长和2名火箭手。全市计划至少建设2个弹药存储标准化库房。
下一步,合肥市还将适时出台《合肥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全面加强对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区域协调;各县(市)政府要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新闻推荐
晨刊讯这几天,在中庙街道中庙社区安置小区里,经常看到程某财坐在自家院子里,捧着手机在认真听网课,还时不时拿着电笔摆弄着家...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