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原道故居俯瞰图。
陈原道的履历表。
陈原道故居。
“雨花台旁冢累累,其下藏碧血”,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之一,这其中有一位从巢湖之滨走出的英雄——陈原道,他为中国革命燃尽了自己短暂而光亮的一生。
壮志少年豪情万丈
巢湖市栏杆集镇内,有一个名为“陈泗湾”的小村庄,其南望小黄山、东枕滁河,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岛村,这里就是陈原道的故里。烈士早已逝去,但乡人们精心修缮的陈原道故居,还在讲述着属于他的不朽故事。
“壮志少年、投身革命、两次坐牢、精神永存,这是陈原道故居展览的四大篇章,也是对他短暂一生客观、公正的概括和总结。”陈原道的侄子陈有标仍住在村里,并在陈原道故居担任管理员,每当有访客来此参观,他总愿意聊一聊家人记忆中的英烈往事。
陈有标介绍,陈原道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劳苦人家,沉重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使他从小就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情绪。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村里读私塾的陈原道受新思潮影响,瞒着父母将自己和同学的长辫子给剪了。
“这在当时是了不得的大事,私塾先生又气又急,恨不得将他逐出师门,可乡人们却是一片惊叹。那个时候,陈原道还不满10岁!”陈原道牺牲时,陈有标还未出生,无缘和这位英雄叔叔见面,但他是听着叔叔的故事长大,对于这段往事的印象尤为深刻。
12岁时,陈原道进入龙华高等小学堂读书,进一步受到辛亥革命新思潮的教育和熏陶,逐渐立下了为国家做一番大事业的抱负。五四运动期间,陈原道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在作文中写道:“身可杀,而爱国热血不可消;头可断,而救国苦衷不可灭!”
1919年夏,陈原道考入芜湖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当时的芜湖是思想运动和革命思潮的策源地,人流、物流、信息流多会于此。而始创于1903年的省立二农,更是进步革命志士的聚集地,李慰农、陶淮、胡允恭等都曾就读于此。
在“二农”就读期间,陈原道广泛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常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尤其是介绍十月革命和劳农专政的文章。他还受到了共产党员恽代英等进步人士的影响,参加“芜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活动,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积极投身于革命大潮之中。
领导运动投身革命
“陈原道曾带领学生开展爱国运动,也曾在工人群众中普及文化知识,还组织成立了‘芜湖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他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救国苦衷不可灭’。”在栏杆集镇,很多人都能说出一两件陈原道的往事,接受多次党史教育的老党员陈贵锦也说了几件事,其中大多都与发起、领导爱国运动有关。
1920年,安庆“六二惨案”发生后,激起了巢湖各界人士,特别是学生的公愤。陈原道等发动成立了“六二惨案”后援会,召集2000多人参加追悼大会,公祭被害学生、声讨军阀政府罪行、要求严惩凶手,并抚恤被害学生家属,大会后还进行了游行示威。
1922年,芜湖黄包车工人大罢工,陈原道得知消息后,代表芜湖学联积极支持。他们一边发起募捐,帮工人家属解除后顾之忧,一边发动工人据理力争。开庭之日,陈原道组织学生在警察局门前示威,作人力车工人的后盾。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
1923年,陈原道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联合安徽早期党组织创始人薛卓汉等人,举办工人义务识字班、夜校和子弟小学等,在工人中普及文化知识,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宣传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为芜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会成立奠定了基础。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陈原道以芜湖工会、学联、教员联合会作基础,联合其他各界人民团体和进步人士等,成立了芜湖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发动群众连续三天举行大会和示威游行。他们还出版刊物,严厉声讨日、美、英等帝国主义的恶行。
在声援“五卅惨案”的爱国运动中,陈原道工作积极、斗争勇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大会为陈原道办理了出席证,也因此留下了他极为少有的一张照片,留给后人无尽的思念。
之后,陈原道被中央选送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学成归国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长、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随后又受命于危难之际,让一度瘫痪的河北党组织恢复工作,并担任中共河北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实际主持省委工作。
从家乡走到芜湖,再远赴莫斯科,尔后回到祖国,陈原道始终将最广大的劳苦大众翻身解放放在首位,他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敢于坚持真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信念。
两次入狱英勇就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原道两次遭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高尚情操,也书写了个人传奇。
第一次是1931年。
是年,河北省委被敌人破坏,陈原道在开展工作时不幸被捕,被关押在了囚禁大批共产党员的“草岚子监狱”。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和折磨,陈原道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建立了狱中中共支部,并担任第一任书记。他将狱中的党团员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为团结和保存党的力量、纯洁党的组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32年9月,陈原道经党组织营救出狱。然而,仅仅相隔几个月,领导上海工人失业斗争的他因叛徒出卖,再次被捕入狱,被转押到南京宪兵司令部。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陈原道又一次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风骨和气节,正气凛然、从容不惧。他利用牢房铁栏杆练习拉力,锻炼身体;帮助难友学习俄文和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编写革命小剧,组织难友在牢房内演出,并亲自扮演审判官,对反动分子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进行审判。坚定信仰、严守节操的陈原道,很快就成了大家信赖和尊敬的狱友。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1933年4月10日,南京雨花台上空响起了铿锵有力的歌声。旋即,枪声刺破天际,陈原道等十八名勇士倒在了血泊中,他用慷慨就义为革命人生画上了光辉的句号,享年31岁。
陈原道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光荣而伟大的,他的精神成为了家乡的一面旗帜。“陈原道对党忠贞不渝的坚定信念,为了国家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深深感染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他都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学习。”陈贵锦说。
晨报记者 王靓/文 高博/摄 实习生 林馨
新闻推荐
巢湖银鱼。爆炒白虾。泥鳅挂面。由麻鸭制成的烤鸭。腌菜汁蒸豆腐。庐江小红头。苏湾小枕头...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