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合肥这座城市的防洪安全,是我们最大的职责。”合肥市西南部生态补水管理中心十五里河闸站枢纽工程管理所所长陈汉如是说。作为一名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老水利人,陈汉在去年汛情紧急时刻,带领所内所有工作人员一次次迎着暴雨“逆行”,24小时监控水位防止巢湖水倒灌,夜以继日守护滨湖汛期安澜,保卫城市安全。
抗洪抢险月余未回家
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十五里河流域很长,从大蜀山脚下一路向东南延伸,途经合肥政务区、经开区、包河区等多个主城区,在包河区汇入巢湖,十五里河闸站就位于巢湖入口处。这意味着,该地带汛期水位的变化,密切关系到合肥滨湖一带的防洪安全。
“十五里河的水位常年保持在10.5米的范围内,既要保证生态湿地的灌溉用水,又要保证汛期的防洪安全。”陈汉说,水位常年需要24小时监测,发现水位过高或过低,都需要通过调控闸门来泄洪或蓄水。
“在去年的汛期,十五里河闸站起到了防洪排涝的关键性作用。”陈汉告诉记者,十五里河闸站去年刚建成并移交合肥市西南部生态补水管理中心管理,他也从其他岗位调来这里工作,“没想到就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并且成功经受了这场洪水的考验。”
去年汛期,陈汉带领管理所11名工作人员开启了全员在岗24小时值班的工作模式,他们紧盯电脑上的水雨情数据,随时根据汛情变化做出相应举措,并不时地去现场巡逻查看。为了抗洪抢险,陈汉和工作人员吃住都在站里,一个多月都没有回过家。
为防汛推迟身体复查
去年7月中旬,合肥市突降暴雨,巨大的降雨量让包括十五里河在内的多条城市内河水位迅速升高。自7月20日起,合肥进入防汛紧急状态,十五里河水位与巢湖水位几乎持平,河道无法通过自排的方式向外排水。陈汉接到合肥市水务局指令,立即关闭了所有闸门,防止巢湖水倒灌。同时,又紧急开启泵站8套机组,向外抽排十五里河水,防止水位过高发生内涝。
经过连续30个小时的抢排,十五里河水终于重新回到了保证水位以内。大家悬着的心刚要放下,陈汉却因为高强度的工作病倒了。原来他前两年甲状腺长肿瘤做了手术,医生叮嘱要多注意休息。“今年汛情太紧张,所有人都24小时在岗,我也不能例外。”陈汉说,原本定好3个月一次的复查,因为防汛工作耽误了一个多月。等到他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检查,却发现淋巴结有增大的迹象。
好在经过吃药治疗,陈汉的病情出现好转,但医生和家人反复强调他不能操劳。“汛情就是命令,我是负责人也是共产党员,还是要带头干。”陈汉坚定地说,在巢湖水位最高的那几天,水倒灌进入启备机房,为了保障十五里河防洪安全,陈汉带着几名工作人员紧急在河道边筑起了沙袋墙。装满石子、沙泥的编织袋,垒在十五里河闸站口,筑起了一道城市防洪坝。
防汛一刻也不能松懈
陈汉出生于1969年,上个世纪90年代从部队退伍后成为一名水利人。“我父亲也是‘老水利’,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喜欢和水利打交道。”陈汉说,以前他从事的是水利灌溉工作,自从负责十五里河闸站就深感责任重大,“防汛一刻也不能松懈。”
“每15分钟就要在监视器上看一下泵站的电压、机组情况,每一个小时都要记录水位的变化情况。”陈汉说,在去年汛期的关键时刻,不但要时刻紧盯电脑屏幕上的数字,还要时不时去现场巡查,防止有杂草、漂浮物阻碍闸口,影响泵站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目前水位监测都是机器自动化显示,但一旦仪器遇到故障,就需要人工去现场监测水位,并及时排除故障。”陈汉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接触的都是渠道供水,唯有多学多看,下苦功夫研究,才能保证水位控制在安全界限内。
“近期一场大雨,十五里河水位上涨很快,随时需要根据水位高低调节闸门的高度和开闭数量。”陈汉说,如今合肥已经进入汛期,接下来还将迎来梅雨期,他和站里的所有人员已经做好防大汛准备,随时为城市防洪安全而“战斗”。
柏培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5月20日上午,跨境电商9610零售出口货物在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监管仓顺利清关,依托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集货...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