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城市发展,电力先行。从2011年起,合肥市委市政府和省市电力公司每年定期召开电网规划建设对接会。10年来,在“市企合作”的高效机制下,一个更加绿色、智慧、可靠的合肥电网“精彩绽放”,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快车道”,赋能大湖名城发展不断加速跑。
市企联动
开创全新格局
有人把电力称作“经济的血脉”。血脉旺,则经济兴。形象比喻的背后,是供电企业的责任所在,更是政府担当的充分体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合肥电力事业发展,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人民群众作为“国之大者”,用心用情做好“先行官”,全心全意架起“连心桥”。仅去年,市委主要领导就2次亲赴现场看望慰问供电一线人员,6次听取供电公司工作汇报,多次对电力工作作出批示。
“为保证项目顺利建设,我们建立四级调度机制,坚持市领导每旬一调度,听取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同时建立政府部门、项目属地、供电企业等多层次沟通机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查找问题症结,协调解决电网规划建设难点、堵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高效的协调联动推动了一批难度大、进度慢的重点电网项目建设。
蜀山区全力保障220千伏东至路变、110千伏清溪路变建成投运,有效提高政务区、蜀山区供电可靠性,为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提供重要电源点;巢湖市、肥西县服务推动大杨牵引站外部供电、巢湖-昭关线路改造和竹溪牵引站外部供电等工程按期投运,有力保障商合杭、合安高铁顺利开通……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电网建设投入资金41.5亿元,新增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66.6万千伏安、输电线路315.4公里。目前,全市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4座,变电容量2576.3万千伏安,形成以500千伏为主网架、220千伏南北双环网、110千伏辐射互联的电网架构。
据合肥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城市的用电结构悄然发生变化。用电量前十名企业由2010年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制品制造等高耗能的传统行业,转变为2020年计算机、通信等新兴产业。“这也从侧面映射出合肥产业从‘铜墙铁壁’到‘芯屏汽合’的华丽转型。”该负责人说。目前,合肥市每度电创造GDP为26元,远高于全国14元平均水平。
加强服务
全面提升品质
“天气越来越热了,要不是他们及时过来帮忙,家里的空调都没办法开机。”前不久,家住滨湖新区时光印象小区的王霆对滨湖科学城供电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赞不绝口。“真情服务是打通社会供电‘最后一公里’的最佳举措。”该中心综合服务班班长蒋大青说。
在供电服务环节,合肥供电公司还深度融合大数据,构建集主动抢修、线上办电等9大供电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电网数字化平台,目前已实现滨湖核心区域12.8万用户停电主动感知和智能派单抢修。截至今年4月底,合肥市区抢修平均到达时间由过去25分钟降至20分钟以内,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低至55分钟,故障抢修平均时长缩短53.4%,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在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方面,电力大数据精准找出“痛点”,打通“梗阻”环节。2011年以来,合肥市电力用户由261.2万户上升至463.3万户,增长77.4%。与之相反,合肥市大中型高压用户、低压非居民用户办电更省时,平均接电时长分别压减30天、1.5天。用电更实惠,一般工商业电价降幅近0.22元每千瓦时,近三年来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6.1亿元。
提速发展
开好完美新局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合肥电网全年计划投资38.7亿元,新建47项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投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座。结合电网薄弱环节、城市规划及重点发展区域,精准布局500千伏紫蓬、220千伏陂塘输变电工程等“十大”重点电网工程,有力服务合肥自贸区、轨道交通、引江济淮等重要工程用能需求,进一步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提升供电可靠性。
为保障电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合肥市委市政府将与合肥供电公司形成合力,不断完善各区县对接机制,在土地、林木迁移等方面高效协调,保障和推进电网建设再加速。截至5月20日,合肥电网已投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7座,其他迎峰度夏重点工程也在平稳推进中。
“此外,‘十四五’期间,合肥电网发展将紧密围绕‘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多级支撑、岭湖辉映、六带协同’空间新格局,全面聚焦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外电入皖合肥落点,助力安徽电网打造长三角特高压枢纽;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先行先试、示范建设,助力合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建设。”合肥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此期间,合肥电网规划新建500千伏变电站4座、220千伏变电站24座、110千伏变电站70座,构建“500千伏变电站为枢纽、220千伏‘分区运行、区内成环’”的主干网,形成全域覆盖、安全稳定的坚强电网。
(李岩 记者 赵俊松)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心抚,1905年5月13日出生在安徽巢县花塘乡周黄村一个农民的家庭,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原巢县地区最早...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