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合肥金融系统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主方向,汇聚金融资源,聚力精准、创新、贴心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据统计,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970.26亿元,存贷款同比增长12.44%,新增贷款规模2426.57亿元,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广开闸”,持续充沛金融活水
2020年,全市银行机构持续发力,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使企业融资取得了“量增、价降、面扩”的显著效果。
合肥市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享受到了银行“雪中送炭”的帮助。巢湖市槐林镇一家渔网加工企业2020年因疫情停工两个月,复工后现金流出现明显不足。巢湖农商行获悉情况后迅速与其对接,一路绿灯,短时间内发放150万元信贷资金。这笔贷款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资金问题,还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据统计,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1.7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29个百分点;获贷户数26.75万户,同比增速达52.16%,惠及面显著扩大。与此同时,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8.59%,同比提高5.8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11个百分点,获得信贷更加便利。
金融扶小助微的同时,也为制造业“舒筋活血”。2020年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891.93亿元,同比增长17.25%,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77个百分点。
引金融活水为实体经济“浇灌解渴”。2020年,全市新增人民币存贷款4163.65亿元,占全省32.65%,新增量为近四年最高水平。其中,新增贷款2426.57亿元,同比增加791.64亿元,创年度新增贷款最高纪录。
“精养鱼”,创新金融靶向发力
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金融供需精准匹配是关键。合肥市因企制宜,为融资发展需求迫切的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安徽斯玛特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受疫情影响,复工复产资金需求出现缺口,现有的纯信用贷款无法满足该公司的金融需求,直到合肥智慧快贷产品上线。该公司法人通过线上,在几分钟内就完成了合肥智慧快贷的申请,授信金额8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为提高金融活水滴灌企业的质效,2020年,合肥市创设纾困基金、信保快贷、合肥快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这些金融产品通过创新运用股债结合、线上审批、数据集成等方式,为346户企业提供融资总额3.96亿元。
据介绍,纾困基金侧重于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资金和股权融资,共投放资金19860万元、惠及企业32户,目前已覆盖全市10个县(市)区、开发区。信保快贷则引入财政风险资金作为增信手段,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以“小额度、纯信用、无抵押”为特点,主要投放小微、“三农”领域,为41户企业提供贷款7610万元。合肥快贷通过运用数据赋能,将更多政务数据纳入风险评估体系中,精简业务办理时需提交的相关材料,极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实现贷款全流程3分钟办结,目前已经向273户企业投贷12147万元。
“常疏浚”,靠前服务优化环境
在保证“水流”充沛,持续精准供给金融活水为企业“解渴”的同时,合肥市还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了解企业需求,通过“常疏浚”,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2020年合肥市创新服务举措,组建市、县联动的金融辅导队体系,广泛邀请金融业务一线专家充实专业力量,定期深入工业园区走访调研、宣传政策,并在充分了解企业情况的基础上为企业定制融资方案,帮助企业实现“融资融智”。与此同时,合肥市金融系统还广泛开展各类政银企对接活动61场次,通过开展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等细分领域的专题对接,更有针对性地促进资金供需双方合作交流,让金融活水“畅流”。(李思远 记者 方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进一步摸清入湖污染物总量,安徽省巢湖管理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巢湖入湖河流水...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