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时代战略研究院程必定
一、合肥都市圈已进入同城化发展新阶段
合肥都市圈自2005年成立合肥经济圈起,就以推进一体化为发展导向,14年来,经过四次扩容,一体化已取得很大进展。一是建立了以成员城市党政领导会商、部门对接和社会联动制度为主的区域合作机制,制定并实施一个总体发展规划、六大部门发展规划、多个专项规划的“1+6+N”规划体系,并联合实施;二是在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分工合作、要素流动、市场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科教资源共享、公共服务、人才交流等方面签订了160个合作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8500亿元;三是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协同合作,显著提升了建设效率。由于各成员城市共同努力,不仅提高了一体化水平,也普遍出现了同城效应,合肥都市圈已进入一体化向同城化战略升级的新阶段。合肥都市圈建设对圈内每个城市都有积极影响,对推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安徽深度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会促进合肥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
二、合肥都市圈发展思路是“三提升和一发挥”
都市圈引领区域联动发展取决于都市圈城市的基础功能和区域功能。基础功能是指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体现城市的承载力;区域功能是指对城市周边腹地的辐射带动功能,体现城市的影响力。在“十三五”后期至“十四五”阶段,合肥都市圈引领区域联动发展的思路应是,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基础上推进同城化,以提升中心城市合肥的基础功能和区域功能为重点,促进都市圈成员城市间的功能衔接、传递和互补,提升都市圈对要素的承载力和对全省的辐射力,加快建设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长三角城市群西翼门户都市圈,带动全省联动发展,力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这个发展思路的要义是“三提升,一发挥”:
第一,以提升同城化水平为导向,引领合肥都市圈全域的联动发展。这是合肥都市圈同城化引领圈内区域联动发展的必要基础,起核心作用的是都市圈中心城市合肥,引领联动发展的区域范围在合肥都市圈之内。
第二,以提升合肥都市圈的整体能力为基础,引领全省区域联动发展。这是合肥都市圈同城化引领圈内区域联动发展的必然提升,起核心作用的是都市圈整体,引领联动发展的区域范围已从合肥都市圈内扩展到圈外,是全省范围。
第三,以提升合肥的基础功能和区域功能为重点,推进与其他成员城市的共建共享,对区域联动发展的引领领域,已从一体化阶段的要素领域,上升到同城化阶段的功能领域。这样,都市圈引领圈内、圈外区域联动发展的效果会更好。
第四,为长三角引领长江经济带区域联动发展,发挥合肥都市圈的独特作用。因为合肥都市圈具有创新活力强劲、制造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能助力长三角引领长江经济带的区域联动发展,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体现安徽的责任担当。
三、合肥都市圈引领区域联动发展的路径
路径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体系功能培育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是畅通都市圈公路网、城际交通,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提升水运与港口、空港运输能力,建设若干通用机场,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分类型、有计划地培育城市体系功能,重点是都市圈几个主城区的功能,引导成员城市间的功能衔接、传递和互补。
路径二:产业分工与协同发展
主要是围绕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推进都市圈的产业分工,以产业链高级化为方向,推进中心城市产业发展趋向现代化、多元化,次中心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趋向专业化、特色化,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在深度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推进城市间的产业功能互补,深化产业分工与协同发展,引领区域联动发展。
路径三:统一市场与对外开放
在统一市场方面,主要是继续打破行政分割,进一步发展都市圈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金融服务等,并创新市场形态方面,扩大互联网、物联网的同城化应用,以智能化提升都市圈市场统一水平。在对外开放方面,主要是借力“一带一路”实施“双向开放”战略,既要优化提升各类对外开放平台,又要合力支持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在企业集团和国家级开发区两个层面打造若干国际化的“航空母舰”。
路径四:生态环境共建共保
主要是围绕绿色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进一步拓展共保共建的广度和深度。重点是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土壤、大气、水污染共治联防协作机制,可考虑建立都市圈区域环境合作发展基金,构建绿色发展一体化协同监管机制。在区域布局上,重点提升巢湖流域综合治理,协同落实长江大保护相关行动,突出“高”“新”“绿”产业导向,打造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区。
路径五: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主要是以共享发展为主线解决短板问题,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引导各成员城市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结对帮扶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深化医疗协作,建设都市圈医疗联合体、智慧医疗平台、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等,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三是推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有序衔接,建立有序、开放的就业服务体系。此外,还应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发挥“智能技术+”模式的引领带动作用,争取打造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一体化示范区。
路径六: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主要从五个方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融合,为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提供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技术、人才下乡,支持城乡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构建城乡融合的产业体系和经营模式;三是推进城乡资源要素融合,构建城乡一体的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体系;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化解乡村公共服务短板约束;五是加快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发展,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大平台。
新闻推荐
银企“鹊桥会”达成意向贷款3千余万5月13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银企对接会在和县举办。政府“搭桥”,9家金融机构和8家中小...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