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党报作为各级党委的机关报,做好群众工作是党报的职责和使命。今年以来,安徽日报共接待群众来访及来信来电200余人次,通过采取转寄群众来信、刊发读者来信、记者调查、开展舆论监督、采写内参等方式,督促有关部门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通过党报牵线搭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近100人次。
畅通渠道“听民声”
为畅通群众联系渠道,本报在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社情民意,不仅开通了读者热线电话,还在报业大厦一楼大厅开设读者接待室,配备桌椅、沙发、茶水等,改善接待条件,每天专门安排记者具体负责来访群众的接待工作,热心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听取他们诉求,面对面帮助解决难题。同时,为适应媒体融合新形势,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本报还在网上开设读者信箱、读者QQ群,接受群众求助,接收读者来信,并及时与读者互动。《安徽日报》每周推出一期“社情民意”版,开辟“跟踪鸡毛信”栏目,刊发读者来信,开设“民生民声”栏目,反映群众心声;对读者反映的带有普遍性或苗头性的问题,安排记者实地采访、深入调研,采写出一批“一线调研”、“记者调查”等栏目稿件或内参;对一般的群众来信,则一律转寄当地相关部门,督促有关部门尽快调查核实,帮助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安徽日报给各市县及相关部门转寄群众来信150余封,从反馈的情况看,群众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得以圆满解决。
深入基层“访民情”
针对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的一些民生热点问题,本报还开设“一线调研·进村入户访民生”“一线调研·走进美丽乡村”等栏目,引导和鼓励记者深入基层,积极开展一线调研,报道各地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所取得的成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采写一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鲜活新闻或调查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有效是基础。今年5月至6月,本报策划推出“一线调研·关注乡村治理”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基层报道安徽省乡村治理情况,报道各地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先后刊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基石”铺路乡村振兴》《“一约四会”助力乡村治理》等稿件。
针对近期“骚扰电话”泛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本报记者走上街头、深入社区进行调查,采访市民及电信、公安等相关部门,先后刊发了《诈骗电话谁来监管》《骚扰电话如何才能“消停”?》等稿件,剖析诈骗电话的特点、营销电话“变味”的原因,报道有关部门采取的整治举措,既推动了骚扰电话、诈骗电话的整治工作,又可以为群众释疑解惑。
一年来,本报先后策划推出一批“一线调研”选题,鼓励记者深入基层,报道安徽省各地加强乡村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典型经验。
热心服务“解民忧”
近年来,由于安徽省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信访渠道畅通,本报收到群众来信和接待来访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群众向媒体求助,有的是反映一些较为复杂的信访难题或个人维权问题。尽管如此,安徽日报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办报宗旨,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耐心宣传政策,做到释疑解惑,并将群众来信及时转寄地方相关部门调查处理。为此,本报特地开设“跟踪鸡毛信”栏目,摘要刊发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通过转寄读者来信、跟踪调查等方式,为群众牵线搭桥,积极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帮群众解决难题。
从本报收到的群众来信看,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人维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城市管理、基层干部作风、营商环境等方面。多数群众来信反映的是个人诉求,这类来信占50%左右,主要涉及:农民工欠薪、消费维权、拆迁安置、土地纠纷等,大多数来信本报转寄地方相关部门核查处理,一部分来信则通过来信摘登、派记者调查等方式,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处理,帮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对一些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问题,本报派记者实地调查,采写舆论监督稿件或编发《安徽日报内参》,督促当地有关部门尽快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如巢湖市某企业来信反映当地营商环境问题,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和调查,采写《安徽日报内参》,督促有关部门帮助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7月,合肥市部分读者来信反映,一些小区、学校等门前小摊点占道经营影响交通,随后本报派记者跟随城管执法人员现场执法,采写并刊发了《小摊占道经营须整治》一稿,推动了合肥市小摊点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深入,规范了小摊点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年来,本报始终坚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党报的职责和使命,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倾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奥萍)12月19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19年中国(合肥)互联网大会暨“互联网+...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