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期,合肥市的教育事业也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的新阶段。
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喜人。1957年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创办,1960年改称安徽教育学院;1958年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工业专科学校创立,毛泽东同志还为安徽大学题名;1959年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扩建为安徽中医学院;1960年安徽工业专科学校改名为安徽机械学院。1958年至1960年合肥新成立的或由外地迁来的或由中专学校改制为高等学校的还有安徽交通学院、安徽财贸学院、安徽水电学院、安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等。到1960年,合肥共有高等院校18所,在校学生13000多人。
中等专业教育发展迅速。自1957年至1960年,合肥市新建公安学校、邮电学校等8所中专,银行学校由芜湖迁来,计增加9所,使合肥中专学校数增加1倍,达18所。而1958年至1960年有合肥师范、安徽艺校等6所中专改为专科或学院,故实际中专是12所。但中专升格后仍招收中专学生,因此中专生在校人数并未减少,至1960年共有中专生10033人。
基础教育发展全面。1957年新建合肥九中、合肥十中两所中学,1958年在郊区共建了合肥第十一中至第十八中等8所中学,到1960年合肥市区和郊区共有普通中学22所,农业中学4所,在校生达18628人,1960年全市(包括市辖的肥东、肥西和巢湖三县)共有中学在校生39283人。1957-1960年合肥小学教育发展更为迅速,市区和郊区1956年仅有小学71所,1960年就拥有小学117所,在校生已有51571人,若再加三县,则共有小学在校生245060人。合肥的幼儿教育发展也十分喜人,到1960年市区和郊区共有幼儿园270所,入园幼儿12039人,分别是1956年的8.4倍和29.6倍。
合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表现在教育思想上,合肥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学校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勤俭办学、勤工俭学、群众办学的办学方针,积极实现教育革命。其次,自1957年开始对办学模式、学制、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教学管理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或试验。
但合肥教育发展也有一些偏颇。如:对教育发展提出了过高的目标,采取了一些过激的办法,对教学质量提出了过高的指标,让师生过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以致教学计划常被打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957年至1960年,合肥教育事业经历了深入广泛的政治运动、轰轰烈烈的“大跃进”活动、如火如荼的教育革命,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付出的“学费”是高昂的。石教石
新闻推荐
晨报讯9月25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