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巢湖 > 正文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难到畅 合肥市道路运输行业70年发展跑出“加速度”

来源:合肥日报 2019-09-29 05:12   https://www.yybnet.net/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合肥交通运输事业大踏步发展,发生了沧桑巨变。经过一代又一代道路运输人的努力,合肥客货运站场、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出租汽车等运输服务全面发展,道路运输环境持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目标逐步完成,道路运输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道路客运统筹规划创新发展

从破旧简陋的柴油车到舒适快捷新能源空调大巴车,从人工售票到手机支付,从客货混装到人货分离,从晴通雨停到风雨无阻……合肥市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在运输组织、客运线网、运输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关键词:繁荣 道路客运迎来黄金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率先将包括道路客运在内的道路运输市场向社会开放,提出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一起干”的政策导向,推动了道路客运行业的迅速发展,非专业运输企业车辆、城市和乡镇集体企业车辆、个体车辆纷纷进入运输市场,形成市场繁荣、全面竞争格局。

1985年4月18日,巢湖市烔炀镇个体运输户车辆进合肥市汽车站经营。1994年8月,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等班线客运公司转换经营机制,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班线租赁方式经营。进入21世纪,道路客运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05年,合肥汽车站率先实现产值过亿、利润过千万元的历史性突破;2011年,一批以安庆、阜阳、芜湖、蚌埠、滁州、南京、铜陵等为代表的品牌专线开通;到2018年,全市共有班线客运企业10家,车辆2258台。

1978年,安徽省旅游局汽车队成立,拥有大中型客运车辆15台,主要承担省内大型会议、涉外旅游及重要接待任务;1983年9月,合肥市汽车运输公司第十汽车队成立,车队拥有36台日本进口大、中、小型面包车,专业从事旅游客运、包车运输;1985年,合肥市运输总公司组建合肥旅行社,专业从事旅游客运业务;2006年,合肥旅游集散中心开业,年均接待8万人次,成为合肥市集旅游咨询接待、旅游集散、旅游客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到2018年,全市共有省际旅游客运企业48家、旅游客运车辆1332台。

关键词:增长 道路旅客运输量成倍激增

改革开放初期,市民群众出行要求不高,道路客运行业基础十分薄弱,设施落后,运输结构不尽合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出行对道路旅客运输的需求和要求都越来越高。1977年全市仅有营运客车150余辆,长途营运线路47条,市区长途汽车站也只有一家,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31.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697.8万人公里。到1985年,合肥全市共有专业旅客运输企业9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5家,集体所有制企业4家,共有客运车辆404辆,客运班线81条,其中省际27条,省内58条,日发客班次236个。进入21世纪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道路客运行业取得了迅速发展,运输量成倍增长,2018年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0.7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3.5亿人公里。

关键词:普惠 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给力

2017年,合肥市将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之一,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结合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制定标准规范、建立工作体系,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为重要抓手,形成了“政府主导、交通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2017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市交通运输局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合肥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研究确定连接市区与县域、县域内、连接毗邻县之间的公交枢纽场站、首末站选址以及公交线路开行方案。做到全市城乡公交网络布局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政策扶持一体化、票制票价一体化、基础设施统一化。各县(市)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从资金投入、路权优先、用地安排、设施建设、运营监管、设施养护、车辆购置、运营补贴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城乡公交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合肥市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11条,投入公交车辆1932台,线路总长度约5521.4公里,其中市区至县域的城乡公交线路51条,县域内线路160条;建成城乡公交停保场12座,城乡公交首末站47个;执行1~2元公交票价,对距离过长的线路开通直达特色公交,提供差异化服务。

关键词:多元 城市综合客运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合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市民群众出行由两条腿逐步发展到自行车、农公班车、摩托车、出租车、私家车、城市公交、网约车并行。2012年1月,合肥启动了地铁建设,2013年,合肥启动公交都市建设。2016年12月26日,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投入运行,合肥进入地铁时代。2017年12月26日,轨道交通2号线投入运行,合肥地铁进入换乘时代。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市内(含两个开发区)共有公交车辆5086台,开通公交线路263条,营运线路总长4282.1公里。伴随着网约车政策在合肥的正式落地以及共享单车的进入,以公交、地铁为主力,出租汽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为补充的城市综合客运体系基本形成,市民群众出行选择更加丰富多元。

出租汽车走向新老业态融合大跨越发展

合肥出租汽车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30多年的时间里,出租汽车经历了从波罗乃茨、安达尔等低档车型,到以燃油为主的黄面的、桑塔纳车型,再到油气两用的双燃料及纯电动车型的变化,整个行业走出了一个“规范—发展—提升”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常态

打车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1985年,合肥市才有了第一台出租汽车,到1992年,全市共有出租汽车386台,拥有出租汽车公司3~4家,出租汽车车型主要以波罗乃茨、安达尔等低档车型为主。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国家政策的鼓励,个体、集体、国营、合资企业一起上,出租汽车行业迅速扩张,市场需求趋于饱和。1995年底,全市出租汽车发展到5123台,出租汽车公司96家,车型以“黄面的”为主。截止到1996年底,全市共有出租汽车6039台,拥有出租汽车公司91家,原来的“黄面的”全部淘汰,夏利、桑塔纳为出租车主要车型。1998年11月,400多台达契亚双排座小货出租汽车更新为轿车。至此,全市出租汽车保有量达到6483台。2008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租汽车行业现有状况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先后累计新增了2919台出租汽车。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出租汽车9402台,出租汽车公司7家,从业人员22000余人。随着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出租汽车起步价降低、乘车环境改善等一系列变化使市民的出行观念变了,打车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规范

网络车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2014年以来,各大互联网约车平台先后进入合肥市开拓市场。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8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2016年第60号令)出台。

2016年12月22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暂行)》(合政〔2016〕177号)、《合肥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合政办〔2016〕67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合肥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指导意见(暂行)》(合政办〔2016〕68号)正式发布。自此,合肥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工作在国家和省市政策指引下,规范有序推进。

2017年初,市运管处启动实施网约车平台、驾驶员、车辆三项许可工作,截至目前,已许可网约车平台公司25家,许可网约车驾驶员27521人,许可网约车车辆19505台。

道路货运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从短途零担货物运输到长途整批、大型、重型货物运输,从普通货物运输到危化品运输,从货物散、混装运输到专业的集装箱运输,从人、车找货到甩挂运输和无车承运人……合肥市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在运输组织、运输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提升

货运装备水平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前,受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合肥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发展比较缓慢,从事货物运输的主要为市交通运输局直属汽车队、合巢汽车运输分公司等国营、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承担合肥地区的短途货物运输。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货运市场的逐步放开,非公有制经济逐渐进入货物运输市场。1983年,合肥郊区农民购置30台普通货运汽车,专营公路货运业务。1984年全市大型载货汽车发展到5008台,其中集体、个体货运汽车4153台,1985年全市共有大小载货汽车5923台,1987年,全市共有各种载货汽车7001台,其中大型货运汽车5735台。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道路货物运输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专业运输车队、大型物流企业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道路货运行业逐渐向快速、长途、重载发展,专用车产品向重型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普货运输业户6659家、车辆67437台,危险货物运输企业28家、车辆3792台;2018年全年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3.4亿吨,货运周转量353.2亿吨公里。

关键词:转型

信息化助货运周转良性循环

在运输量稳步增长的同时,道路货运组织形式、结构等也在逐步改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升。改革开放后,道路货运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多数司机转为个体户贷款买车,信息部和物流停车场开始出现。时间进入“十三五”,互联网+迅速发展,一众货运APP开始进入货运行业,货运市场资源配置得到了极大提高,货车空驶率大大降低。在车、货匹配率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受互联网+的持续冲击,原有的货运组织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朝多样性、灵活性方向发展,甩挂运输、无车承运人等新兴货运组织方式开始进入市场。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车辆调度、车辆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装卸理货等综合管理,对所属的牵引车、挂车、货物及行驶路线进行科学的组织与调度,进而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车辆空载率。目前,合肥市安徽徽运、合肥朝阳等2家大型物流企业正在试点推进甩挂运输。2017年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开展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通过“无车承运”信息平台,从事运输组织、货物分拨、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的选择等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帮货主和实际承运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供解决方案、帮助解决,最后形成货运周转的良性循环。目前合肥市维天运通、惠通互联、安徽迅捷等3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正在试运营。

驾驶培训形成

健康可持续发展体系

改革开放以前,受政策、经济和车辆等因素的制约,驾培行业的发展缓慢,学习驾驶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职业驾驶员,学车难问题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私人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学习驾驶技能的人数逐渐增多,投资建设驾校的人们热情也开始高涨,驾驶市场步入高速发展通道。

关键词:放开

驾培市场全面放开百花齐放

驾培行业发展初期,机动车驾驶培训“面”较窄,学员数量较少。进入上世纪80年代,驾培行业由“公办”驾培转为社会办驾校,以私有民营体制为主的驾培机构占据了整个驾培行业的“半壁江山”,迅速缓解了老百姓“学车难”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后,私营民办驾培机构纷纷进入驾培市场,占据了驾培行业的大量份额。1997年,全市共有15所驾培机构,教练车不足200辆,年培训人数1万余人,培训车辆为大型客货车、小型吉普车,尚没有轿车作为培训车型,后经市场整顿,至1998年,3家驾校被注销,建立上岗证管理制度。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驾培机构许可程序的重视和控制,市场“准入”更加严格,驾培行业发展和驾培市场秩序进入了相对平稳期。2004年,全市共有12所驾培机构,教练车维持在500辆左右,从业人员共有500人左右,年培训人数不超过2万人。2004年后,驾培行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驾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培训质量、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车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学车从生存技能转变为生活技能,学车人数迅猛增加。2011年,合肥市共有15所驾校,教练车达2000余台,从业人员共有3000人左右,年累计培训人数突破10万人。2013年,驾校增加至21所,培训车辆总计达4500余辆,培训人数突破20万人。2014年,根据国家政策部署,驾驶培训市场全面放开,驾校数量增长迅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驾校140所,培训车辆达5833辆,从业人员达7000余人,年培训人数达20万人。

关键词:监管

行业服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2014年驾培市场全面放开以后,驾校数量急剧增加。驾培市场呈现出主体散乱弱,管理难、布局不合理,招生难、经营不规范等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有效提升了行业服务水平,维护了良好的发展秩序。一是建立“计时培训监管平台” ,强化培训过程动态监管。二是制定《驾驶培训合同》,明确培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部分收费明显过低,不能保证有合理利润开展教学和提供良好服务的驾校,实行重点监管。三是强化教练员监管,使用教练员IC卡监督教练员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时间,建立健全教练员不规范教学行为投诉受理机制及失信惩戒制度。四是开展资质信誉考核,建立行业诚信机制。五是定期在媒体发布考试合格率、违肇事率排行榜及《驾驶培训消费提示》等相关信息,为学车群众提供真实信息。六是深入推进驾驶培训管理科技化,引导和鼓励驾校采用驾驶模拟器、计算机、IC卡培训管理系统等设备组成的智能模拟教学系统进行教学。七是实行以“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为主要内容的新模式,提高驾培机构收费透明度,开展差异化培训服务。八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型手段,开通线上报名预约培训、在线学习、线上支付、视频教学、在线考评、在线约考等服务,为学员提供报名、考试、练车的快捷学车服务,实现了计时预约、分段付费、教学互评、自主选择教学等功能。

汽车维修实现服务品质型发展转变

从修自行车、摩托车的小店铺到修客车、货车、轿车的专业维修企业,从极少数人依靠经验摸索维修到依靠科学仪器判断检测……新中国成立以来,机动车维修行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关键词:转变

以品质型服务更好便民利民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部分机动车驾驶员都掌握一定的车辆维修技能,路上车辆出了故障,多是自行检查和排除故障,专业从事机动车维修的企业十分稀少。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机动车维修行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有一类维修企业129家,二类维修企业384家,三类维修企业千余家,从业人数约3万人。全市汽车维修行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市场发育更加成熟,市场布局更趋完善,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市场主体更加诚信规范,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汽车维修服务。

关键词:技能

维修领域科技技能大显身手

20世纪90年代,汽车数量逐步增加,由于缺乏科学专业的维修工具,汽车维修更多靠个人经验摸索、判断汽车故障原因,汽修行业在当时属于小众化的技术活,需要通过国家严格认证,甚至考大车驾照都要学习汽车维修课程。进入21世纪,汽车制造质量逐渐稳定,出现故障的几率减少,国内汽车开始批量生产,零部件不再稀缺,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很多时候汽车出现故障,更换对应的零部件即可解决。汽车维修技术愈发成熟,电子类故障通过电脑系统即可自动判断,修车靠专业工具、理论知识为主,经验变为其次。

关键词:发展

水平高信誉好维修企业不断壮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维修行业的管理规范较少,伴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专业维修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政府对维修行业的监管力度也逐步增强。1986年,交通部、国家经委、工商局联合颁布了《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办法》(交公路字〔86〕956号文),这是汽车维修行业第一部纲领性法规文件;1988年,《安徽省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实施细则》开始实施,就各类维修企业的经营范围作了详细划分,并就质量管理、收费管理、维修车辆管理、业务管理进行了具体规范;1989年,《安徽省汽车维修行业收费标准和结算办法》正式实施,有效遏制了以次充好、少修多收、代开发票、乱收费等违法行为。同年,合肥市启动汽车维修行业清理整顿工作,严格依据开业条件,对全市所有维修业户进行现场定级考核,发放了一类企业15家,二类企业10家,三类企业47家,共计72户“技术合格证”,实现了五个统一,维护了车主和维修企业的合法权益;1990年,汽车维修发票实行了集中管理,首次启用了合肥市机动车维修统一发票,有效杜绝维修发票的非法转让及滥用发票的现象,保护企业经营权;1991年,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开始使用统一的“质量检验单”和“出厂合格证”,并强制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车辆维修技术档案;1999年,合肥市开展整治维修市场无证经营活动,清理取缔了42家“五无”路边店,对于基本符合维修许可条件的52家业户发放了许可证。

进入21世纪后,汽车逐渐从少数人使用的“奢侈用品”转化为普通中国家庭有能力购置的物品。全市维修企业数量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长而增长,部分业务水平高、信誉度好的维修企业开始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有部分维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退出了合肥市的维修市场。

新闻推荐

三尺讲台写春秋——记六届县政协副主席蒋素明

□童宗海一大堆五颜六色的获奖证书赫然地展现在笔者的面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县优秀教师”、“岗位责任制...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巢湖四字经2019-09-26 23:31
猜你喜欢:
评论:(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难到畅 合肥市道路运输行业70年发展跑出“加速度”)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