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柘皋五爪岗村
○黄麓镇昶方村
○黄麓镇举办的葡萄评比大赛
○位于农村的分类垃圾投放点
○一市民在烔炀镇猕猴桃种植园采摘猕猴桃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是巢湖,行走在巢湖的乡村,恍若画中:远处,蓝天白云山色如黛;山下, 四通八达的乡村硬化道路,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夹道而立,美丽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正在巢湖大地悄然展开。
这幅徐徐展开的隽永画卷缘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雕琢。近年来,巢湖市聚焦城乡统筹,聚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完成62个行政村、786个自然村和93个美丽乡村中心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2017年6月6日被国家住建部正式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柘皋北闸老街、烔炀老街、黄麓张疃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柘皋汪桥村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农村环境治理的“巢湖模式”
提起农村环境,过去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漫步巢湖的乡村,你会发现这里“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雅居美庐,满目叠翠”。
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到污水处理,“巢湖模式”已成全国乡村环境治理的样板。
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巢湖市创新地推行了“巢八条”标准化试点模式,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乡镇(街道)和村(居)全覆盖。同时,因地制宜,创新建立了“三四五”工作法的运行体系。按照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推行三次分类收集、四层分类处理、五定保障落实的“三四五”工作法,构建“巢湖模式”的“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成肥、焚烧减量处置”的运行体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巢湖市自2016年获评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市)以来,将农村污水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有机结合,高效推进、部门协同、强化保障、落实责任,努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域化治理、市场化运营目标。
走进柘皋镇汪桥集村,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上标线清晰,路旁清净的溪水穿村而过,屋前院后的青菜翠绿欲滴,片石砌筑的围墙古朴自然。“村里前两年就做了雨污分流设计,明渠将雨水导入池塘;污水走地下管道,经过三格式处理池后,进入污水主管网,再汇入这个微动力污水处理站集中净化,水质达标后,用于农田灌溉。各家的生活污水就是这样‘消失’的。”汪桥集村相关负责人说。
像汪桥集村一样,如今,巢湖越来越多的村庄生活环境发生蝶变。
“烔炀镇山梅村地处偏远,以前脏、乱、差问题突出,人人都想离开,现在年轻人愿意回来搞生产,老年人也愿意回来生活了。”70多岁的村民梅华群自豪道,现在村民自发成立环境综合治理理事会,自筹资金27万元,修建水泥路1100米、绿化面积5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3盏,村里改水改厕、垃圾分类、道路修整等各项目标得以高效完成,人居环境越来越美。
环境改善了,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当地村民。家住苏湾镇山戴村的村民林事才感触颇深:“我们村是贫困村,以前道路泥泞难行、垃圾乱放乱堆。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家家门前都有垃圾桶,还有垃圾车定时定点过来收集垃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住在这也舒服了。”
截至2019年7月,巢湖市规划布点115个中心村和13个建成区,已建成93个中心村、13个建成区,所有已建中心村和建成区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农村环卫市场化率、陈年积存垃圾清理率、垃圾治理自然村覆盖率、自然村庄清扫保洁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六个100%,全市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乡村振兴的富民惠民样板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近年来,巢湖市注重现代农业的规划,注重引导扶持特色产业连片发展,形成规模优势。按照“五大产业+扶贫”等模式,大力发展茶叶、番茄、稻虾米、中药材(瓜蒌子)和特色经果,一镇一品,各具特色的种植业正逐渐驶上正轨。
9月巢湖岸边,3900亩的尖山湖逸趣园瓜果飘香,与逸趣园相配套的乡村旅游设施也正在加紧建设。根据规划,依托逸趣园,含现代观赏农业、度假旅游区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将在巢湖市庙岗乡拔地而起,将成为合肥市乡村旅游的好去处。而在黄麓镇,依托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包含水产养殖、有机瓜果基地在内的一个种养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园已形成规模。
夏店村茶叶基地、滨湖村番茄基地、军高村猕猴桃基地、莲花村现代农业基地、方集村中草药基地、童集村精品苗木花卉基地……规模化种植产业园点缀在广袤的大地上,形成一幅竞相盛开的群芳图。
目前,全市茶叶产业总面积3.26万亩,惠及贫困户1500余户;建成渔网特色扶贫产业基地27个,惠及贫困户1000余户;瓜蒌、芍药等中草药产业种植面积2万亩,惠及贫困户2000余户;稻虾共作产业总面积7.3万亩,惠及贫困户900户;番茄产业种植面积1.5万亩,惠及贫困户近500户。
电子商务作为经济新业态,巢湖市借力电商优化升级工程,深化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成果,引导推动电商向农村延伸,探索推广电商+扶贫。针对全市贫困村不同资源产品,创新运用“产品+活动”“产品+线上线下”“产品+品牌”“产品+整合”“产品+网点”五种模式,采取线上对接兴农扶贫、京东扶贫馆等平台,线下开展农超对接,积极做好“电商+” 扶贫文章,带动贫困村、贫困户产品销售。目前,全市已注册扶贫产品品牌2个,带动30余种扶贫产品上线销售。
另外,光伏扶贫、“旅游+扶贫”、资产收益+扶贫……一系列扶贫举措的推行,让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019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866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生活环境美了,钱袋子鼓了,欢快的曲子唱起来,咱巢湖农民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美。李珊珊 徐小中 胡毅 王蕾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 吴功胜
新闻推荐
明天 免费游刘园 看合肥版“清明上河图”啦! 蜀山区首届青少年文化创意大赛暨嘉年华明日盛大举办
终于来了!历时两月,百余件文创作品,国家AAA级景区,汉服小姐姐夹道欢迎,现场还有沙画表演、湖心亭品茶、领取定制臂贴礼包...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