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冯长福
5月19日,记者来到巢湖市烔炀镇小田埠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幽静雅致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都种上了各种花卉苗木。 “乱扔是垃圾、分类是资源”“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等标语随处可见,配上好看的墙体画,成为村庄一景。
村民周俊田家门口,有一蓝一黄两个小型垃圾桶,分别写着“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墙上有个“庭院三包”责任牌,明确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责任。
“以前,村民房前屋后、路边、河边,垃圾遍地,一到夏天气味难闻。从去年开始,村里搞垃圾分类,还有污水治理,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谈起村里的变化,74岁的周俊田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垃圾清运、分类,旱厕改造,污水处理,这些都由政府投入,农户不用掏一分钱。我现在知道家里的垃圾需要分开装,像菜叶子、剩饭属于可以腐烂的垃圾,像塑料袋属于不可腐烂的垃圾。 ”
村口有座仿古式垃圾分类收集亭,摆放四种不同颜色的240L标准垃圾分类桶,分别收纳可烂、可回收、有害和其他等四类生活垃圾。亭内设有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科普宣传画,还有保洁员、垃圾分类指导员、废品回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村民将生活垃圾初分后,村里的保洁员会将垃圾收运至村口收集亭,进行二次分类。”烔炀镇农环办负责人许圣发说。
许圣发又带记者走进离村庄不远处的一片树林里,这里开挖了一处长10米、深80厘米的可腐烂垃圾堆肥垄,菜叶、瓜皮、树叶等可腐烂垃圾在此就地消化。“像这样的堆肥垄,全市农村共开挖了205处。 ”
“垃圾分类不是目的,最终要实现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巢湖市农环办负责人韩金明告诉记者,除了堆肥利用,对可回收物做到应收尽收,鼓励村级成立废品回收网点,印制便民服务卡,建立回收台账。同时,对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处置,通过村收集和乡镇中转后,由专业公司集中运送至铜陵市有害垃圾处置厂,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置。 2017年9月起,巢湖市停止了生活垃圾填埋的处置方式,利用中材安徽水泥有限公司巢湖市水泥窑高温煅烧,实现其他类生活垃圾处置的减量化和无害化。
“农村垃圾治理,政府舍得投入。 ”韩金明说,2017年巢湖市财政投入1200万元专项用于“三线三边”环境治理,通过政府性投资项目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全域垃圾治理;2018年市财政投入1200万元专项用于“三线三边”环境治理,通过政府性投资项目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全域垃圾治理,安排20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同时,合肥市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各乡镇(街道)也设立了专项经费。今年巢湖市财政投入达8200万元。
韩金明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3家保洁公司承担着全市17个乡镇(街道)的环卫作业服务,配备了保洁员2514名;全市160个村(居)实现垃圾分类试点全覆盖,已有524个自然村落实了垃圾分类。
今年65岁的巢湖二中退休体育教师马积慧,是单车骑行爱好者。2017年被巢湖市农环办聘为城乡环卫督查员。他用一个相机和一个小本子见证了当地农村环境由脏到美的变化。 “最初一天能记录十几处卫生死角;而现在,常常在农村骑行几个小时,也发现不了一处。不乱扔垃圾并将垃圾分类,渐成农村新时尚。 ”
新闻推荐
□陈先发多年以后,当许多合肥本土作家、诗人垂老弥留之际,他们日渐衰竭的脑神经中,一定有一些不可磨灭的影象抑不住...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