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巢湖 > 正文

一脉相承传统风 挥之不去家乡味 舌尖上的“庐州老字号”(四)

来源:合肥晚报 2019-04-19 06:08   https://www.yybnet.net/

○肥西老母鸡汤

○挂面圆子

○李鸿章杂烩

○臭鳜鱼

○曹操鸡

○007牛肉面

○周贵妃凉皮

○包公鱼

有一种熟悉的味道,或许很多年之后,它才可以成为温暖的记忆,一种饮食习惯的养成,需要数代人的味蕾对于美食的记忆传承。很多城市都有着具有代表性的魅力“老字号”美食,这些美食的文化延伸和发展轨迹,和我们热爱的这片土地息息相关。由庐州大地孕育出来的“老字号”美食,是合肥美食文化的精髓所在。

连接南北风味 承载几多乡愁

庐州小吃,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与庐州菜一样,在安徽烹饪技艺的宝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庐州在历史上,曾是三国、东晋时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明、清设府,辖庐江、巢湖等地,解放后为安徽省会。政治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使她能采省内外各地小吃之逸名,使“庐州老字号”美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得以丰富多彩。

凉皮,起源于陕西汉中地区,流行于中国北方,凉皮本不是合肥本土特色小吃,但对合肥人来说,它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炎炎夏日,总要吃碗爽口开胃的凉皮才算尽兴,在合肥,没有吃过“周贵妃凉皮”,似乎不算有过完整的夏天。

1992年,来自陕西的周玉芳一家人,第一次让庐州人品尝到凉皮的美味。上世纪80年代,一次工作调动,让周玉芳一家从此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1992年以后,国家在政策上支持私营企业的发展,合肥市政府在城隍庙开辟了一条小吃街。当时周玉芳和丈夫梁进华都在电子十六所工作,闲暇之余,夫妻二人喜欢去城隍庙夜市逛逛。

细心的周玉芳发现,摊子上的小吃很少,几乎只有茶叶蛋、饭团和粽子。周玉芳联想到家乡的美食,萌发了将陕西的凉皮带到合肥的想法。

万事开头难。开张半个月,周玉芳夫妇推车走街串巷,却只卖了一碗,价值五角钱。周玉芳没有因此消沉,反而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消费者免费品尝三天。效果出人意料,促销结束后,许多合肥百姓不仅知道了陕西凉皮,更记住了“周贵妃”的口味。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从早上7点开张到晚上9点,摊位前的食客几乎是“爆满”。

1994年,结束了摆摊的历史,周玉芳夫妇在城隍庙旁边租了一间15平方米的店铺,专营凉皮,以“城隍庙贵妃”作为经营字号。1997年注册商标为“周贵妃”,成为城隍庙三家有注册商标的著名小吃之一。

2004年,周玉芳将经营面积扩展到100平方米,并在合肥开设多家直营店。2006年,周贵妃斥巨资购买了标准化厂房,实行流水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同时成立了生产配送中心,原料集中采购,产品集中生产,统一配送。

凉皮和面皮不同,简而言之,凉皮的原料是粉,面皮是米、面。“周贵妃凉皮”因用料取自天然植物根茎淀粉,因此呈现出暗色透明质感。“筋”、“薄”、“细”、“瓤”,可谓凉皮的四大特色。切工细腻均匀、厚薄适中,让这碗凉皮看着柔韧,但吃起来却很筋道。

凉皮吃着方便,做起来却着实需要费一番功夫。凉皮的加工过程很复杂,收过来的粉需要洗掉沙土,洗完之后,要经过仔细淘粉,之后才能兑浆、上锅蒸,蒸熟后放在凉白开里冰。33厘米的圆盘里,在冷与热的共同作用下,凉皮呈现出最初的模样。

为了保证材料的新鲜,工人夜里开工生产,只等天快亮的时候,才将半成品分装送至各个分店。这么多年过去了,“周贵妃凉皮”仍然坚持纯手工制作。也正是因为这特殊的工艺,才有了这一碗软绵润泽、光滑细腻的凉皮。

有了细腻、滑爽的凉皮作为基调,自然少不了配菜的助攻。与别家不同,“周贵妃”的配菜永远只有豆芽。滚水焯过的豆芽,口感脆脆滑滑的。少去花生、海带等众多辅料的干扰,凉皮本身的味道不会抑制。再加上周贵妃特制的调味汤料,最后再舀上一勺含有二十多种配料的辣椒油,一碗口感极佳的凉皮就做成了。

“周贵妃凉皮”以香辣著称。一碗凉皮倘若缺少了红油辣椒,便缺少了灵魂。小小一勺辣椒油十分讲究,为保证品质和口感,选用肉厚味美的“风椒”。“周贵妃”的辣,源自陕西。经过高温的辣椒,散发出一股特有的香味,经常有食客专门来店里寻“辣”。

2004、2006年,“周贵妃”两度被认定为“合肥市著名商标”,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十大特色小吃”,2016年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授予其“安徽特色小吃店”和“安徽十大小吃品牌”称号。不久前,庐阳区商务局授予其“庐阳老字号”称号。

凉皮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含热量非常低,比一般大米低得多。“周贵妃凉皮”守护的不只是合肥人的味蕾,还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周贵妃凉皮”已经开了20家分店,遍布合肥各区。

打造徽菜头牌铸就庐州品牌

合肥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菜肴不仅有自己的特点,且汇集和融合了全省各地菜肴的精华。理应是徽菜的一部分,合肥菜的特点是咸鲜适中,酱香浓郁。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本味已经是鲜美异常,但作为“中国菜”之安徽十大经典名菜之一的臭鳜鱼,更是声名远播。

臭鳜鱼作为徽菜的代表之一,具有百年历史。据说,在晚清时期,靠近长江一带的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撒一层盐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黄山等地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煎烧,不但臭味消失,反而更加鲜香,成为当地人喜爱的风味美食。

一道菜,流传百年,凝聚了时光的味道,在拥有古老文化的徽州,臭鳜鱼成为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作。作为省会合肥,街头巷尾有不少做这道菜的大酒店、小饭馆,但是真正敢拿这道菜作为头牌打出名号做出名声来的,小徽商臭鳜鱼馆可以说是第一家。

每到饭点,小徽商臭鳜鱼馆里面便食客云集,热闹非凡,不时有人高声喊道:“服务员,这鱼味道不错啊!能不能再来一条?”而老板邓铁则来往穿梭于众多顾客之间,或讲解介绍每道名菜的来历、典故,或跟顾客交流其配料、做功……

小徽商臭鳜鱼馆成立之初只是一家小饭馆,就在合肥市庐阳区濉溪路电子16所的对面。别看它小,可却是相当火爆的合肥“原创”小馆。小饭馆却敢以传统徽派大菜臭鳜鱼作为招牌菜,看来必有大厨卧虎藏龙!

选择臭鳜鱼作为招牌菜,邓铁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在合肥做臭鳜鱼这道菜的馆子少说有几十家,敢于用这道菜做头牌,乃至做招牌,邓铁说:“我有这个自信能抓住合肥人挑剔的胃口。”邓铁是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师从名门,加上曾在黄山地区工作多年,深刻领悟到了徽菜的精髓,并不断钻研创新,真正把臭鳜鱼这道徽菜代表,既演绎出了传统风味,又适应了现代人追求健康的理念。

传统做法,汤汁重味无法食用,而这里的臭鳜鱼汤汁,却似“鲍鱼捞饭”,咸香鲜美,回味悠长。用汤汁拌饭,让很多人爱不释口。

身为安徽人,邓铁有着很深的故乡情怀。权衡再三,他决定放弃了高薪职业,带着妻子创业,满腔热情打造安徽名菜,成就合肥本土原创品牌,弘扬传统饮食文化,让更多的百姓爱上徽菜。

安徽有很多著名的菜肴,如臭鳜鱼、李鸿章杂烩、胡适一品锅等,一般都在高档的大酒店才会有,且价格较为昂贵,离老百姓太“远”,台阶太“高”。邓铁说,他开此小店,就是要把这些经典名菜做给普通百姓吃,继承和发扬传统徽菜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吃到、学到,把灿烂的饮食文化融入于广大百姓食客的自然传承之中。

追寻家常味道品尝百味人生

提起“老字号”,很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质朴”“原汁原味”等关键词。对于有些“老字号”美食来说,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那让人熟悉的“家常味”。合肥有一家牛肉面馆——007牛肉面馆,位于三孝口。这家店创建于1982年,距今已有37年的历史,因为口味鲜香,价格公道,深受合肥人的喜爱。

为啥取名“007”?原来,当时牛肉面馆位于合肥市光明电影院旁边的美食一条街上,因其摊位号为007而得名。

这家“老字号”由现任负责人袁宏亮的父亲袁德权创立,30多年来,不断蜕变,在合肥已经开了4家分店。

一进店门,瞬间将人带入年代感。不大的店面只有一层,几十张桌子紧凑而整齐地摆放。透着鲜香味道的烟火气息,一阵阵地从店里飘散出来,路过此处的人群,有上完课的人,有下了班的人,可不管是谁,走进店里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面条,或者点上一碟合口的小菜,一天的疲惫之感便在味蕾的享受中逐渐消退。

从上世纪80年代起,007在合肥就是掰着手指就能数着的名小吃,其牛肉面味道醇正、面条筋道、香透肺腑,令人沉醉。

“一香、二辣、三痛快”是007食用者们赋予这味道的贴切评价。红彤彤的辣油覆盖在宽白的面条上,葱末与香菜用一抹绿色点缀在红汤白面之间。筋头通透软嫩的黄牛腱子肉,给这一碗面标记了特别的注脚。面的劲道、汤的浓香、油的鲜辣,肉的紧实,层层交织于舌尖,让人欲罢不能。

常吃007牛肉面的人都知道,007只做一种宽面。“采用机械和人工一同制作,机械占六成,人工占四成。”袁宏亮说,为了保证面的品质,制作有一定的工序,并且所有面条制作工艺都是依照清宫御膳房传统秘方。

懂面的人,第一口会先喝汤,首先感受鲜香的汤料,紧接着再吃面。浸了汤汁的面条,仿佛神来之笔,不仅更加爽滑,而且更加柔韧劲道。

汤是用几十味中药及调味料配以醇浓骨头汤一起调制而成,面条经过各类调料汤汁的融合,出锅后口感纯正,先鲜后辣,香气四溢。

有了辣椒的加入,这碗面就有了多种口感。007的辣味有微辣、中辣、大辣、爆辣四个等级,程度可自选。能吃辣的人,进门便招呼要上一份爆辣级别的,一口下肚,辣得额头冒汗,胃口大开。

再说这牛肉的选取,也很有讲究。007选用的是黄牛腱子肉,这块牛身上特别部位的肉,连着“筋头巴脑”,牛肉筋紧紧嵌在肉里面,不但肉面花纹漂亮,而且肉质软烂不松散,滑嫩不丢韧性。

早年,007牛肉面馆推出的只是牛肉面,随着人气攀升,面馆类的菜品也在不断增加。如今,牛肉粉丝、牛肉河粉、牛肉馄饨、凉菜都成了大家的心头好。

007面馆口碑良好,经常有人慕名到这里来吃面,不仅因为面条鲜美,还因为其价格公道,好吃又实惠。这么些年,一碗实实在在的面条,分量十足,从味道到价格,一直没有变过。

“007牛肉面馆”老字号经过自身不懈努力,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中华(徽派)名小吃”“江淮名小吃”“安徽省知名特色餐饮”“合肥市知名商标”“合肥十大特色名小吃”等众多殊荣纷至沓来,从而使“007牛肉面馆”这块金字招牌名扬省内外。不久前,在“庐阳老字号”活动评选中,也荣登榜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城味道。

如今,这碗面已然成了合肥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炎夏或是寒冬,那种家常味道,总能促使人们生发出对生活的热爱。

合肥名人名菜传承本土文化

老字号美食,是一个城市写给你最动人的情书,每一道菜,都是一个故事。包公鱼、曹操鸡、李鸿章杂烩……这些以合肥著名历史人物命名的美食,承载着庐州源远流长的文化,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曹操鸡也称为逍遥鸡,始创于三国时期,为合肥市地方传统名菜。三国时期,曹操屯兵庐州逍遥津时,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卧床不起。随行军厨用当地仔鸡,配以中药、白酒卤制后献给曹操。曹操食后甚感美味无比,不觉食欲陡增,竟一口气吃下了大半只鸡。厨师又连做了三次,曹操都吃了个精光,身体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此后,常让厨师烹制此鸡,还夸赞说:“真乃美味逍遥鸡也。”后这道菜流传开来,被人们称为“曹操鸡”。

曹操鸡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而成。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食后余香满口。香港船王包玉刚吃过“曹操鸡”后,曾写下“名不虚传,堪称一绝”的题词。

包公鱼原名红酥包河鲫鱼,是合肥市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属于冷菜类。因取材于包河中的一种黑背鲫鱼,人们看到它,联想到铁面无私的包拯而得名。

该菜通常取鲫鱼、莲藕、冰糖等食材,上锅用旺火烧干后,改用小火焖炖,下锅冷透后,覆扣大盘中,淋上芝麻油即成。成菜后,骨酥肉嫩,回味无穷。

据说,包公鱼是通过考证和复原包府家菜时整理出来的,是包拯为官清廉、生活居简的见证。

李鸿章杂烩也称为李鸿章大杂烩,是一道传统名菜,属合肥菜,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相传与晚清名臣李鸿章有关。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鸿章访问美国时,在使馆宴请宾客。因中国菜可口,连吃几个小时,宾客仍未下席。此时,主菜已用完,厨师只得将做菜剩下的边角料,混在一起煮熟,凑成一道菜。宾客尝后连声叫好,并问菜名,李鸿章答:“好吃多吃!”岂料“好吃多吃”与英语“杂烩”发音相近,后来此菜便被命名为“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杂烩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水发海参、油发鱼肚、水发鱿鱼等辅料烹制而成。此菜是将多种原料合配烧烩而成,故有多味,具醇香不腻、咸鲜可口的特点。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安徽十大经典名菜。

地方特色土味散发舌尖魅力

地域文化是地方美食的根植土壤,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必须先品尝这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地方特色美食的背后,往往融入了当地的历史、传说、诗歌、方言等传统文化,并在传承中与时俱进,不断散发着地域舌尖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母鸡,放在河里洗一洗,除了骨头只有皮。”这个流传于合肥的顺口溜,表明了合肥人对“老母鸡”的钟爱,这也是与方言有着不解之缘的美食。

在合肥当地有这样的风俗,无鸡不成席。招待宾客,家人团聚,鸡类菜品必不可少,尤其以肥西老母鸡汤为主。

肥西老母鸡被当地人称为“土鸡”,其鸡肉无污染,且肉质鲜美。而制作“肥西老母鸡汤”的原料土鸡越老越香,经老火炖烂,鸡汤清亮透黄,愈久弥香。

肥西老母鸡汤据说曾是“贡菜”。相传,汉高祖刘邦未称帝时,穷困潦倒,经常带着一帮穷朋友到哥嫂家混饭吃。刘邦的嫂子比较贤惠,尽管家里也不富裕,还是想方设法,弄一桌饭菜,招待小叔子的朋友。有一年春天,刘邦又带人来了,春荒季节菜蔬难寻,嫂子无奈,只好把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了。俗话说,春鸡大似牛,见嫂子杀了独种老母鸡,刘邦当时感动得就掉下了眼泪。

刘邦当了皇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但不知何因,对其大哥的儿子刘信却迟迟未封。刘邦的嫂子是个急性子人,见别人的儿子都封王封侯了,自己的儿子还一直未封,心里很不平衡。有年秋天,她听说刘邦到合肥县一带视察,便特地赶到合肥西乡,选了一只上好的老母鸡,亲自炖了一罐老母鸡汤送给刘邦品尝,刘邦喝着这鸡汤,连声赞叹:“从肥东到肥西,好吃还是老母鸡。”这时候,他想起了大嫂当年杀老母鸡招待他的恩情,也明白了嫂嫂送鸡汤的用意,便当场封大嫂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刘邦对大嫂说:“肥西老母鸡汤这么好喝,就把这老母鸡产地封给刘信吧!”于是,合肥西乡这一带,就成了羹颉侯刘信的封地。从此,每到春节之前,羹颉侯刘信就按照母亲的吩咐,送一马车肥西老母鸡到京城皇宫。而且,刘邦这句“从肥东到肥西”的口头禅也流传了下来。

其实不只是刘邦喜爱这道美食,晚清重臣李鸿章曾写道:“五十以后必须药饵培补,乃可耐劳……若论食补,肥西老母鸡汤则为冬令最佳滋补品也。”就连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对家乡的这道美味也甚是推崇。

在肥西喝完了营养丰富的老母鸡汤,再到肥东尝一尝风味独特的泥鳅挂面吧。肥东许多人都能做出一手好吃的泥鳅挂面。泥鳅肉质鲜美,养分丰厚,既是美味佳肴,又是益寿药品,有着“天上斑鸠,河里泥鳅”的美谚。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肥东的山水养育的泥鳅,加上肥东的小麦面挂面,再加上肥东的黄豆酱或蚕豆酱,烧出来的自然是肥东独有的泥鳅挂面了。

说起肥东的泥鳅挂面,还跟一位皇帝结缘呢。传说,朱元璋创立大明王朝时,江淮地区是他的主战场之一,每次朱元璋打胜仗就要派人买肥东的挂面犒劳三军。

有一天黄昏,又打了一次大胜仗,朱元璋叫人买来肥东挂面,可是火头营只顾收集挂面,忘记买菜了,眼看再过一个时辰就要开饭了,要到几十里外的庐州城里去买菜回来烧肯定来不及了,情急之下,火头营的厨师们只好到附近的乡绅家里去化缘。

当时是清明前后,附近乡绅家里都有许多泥鳅,其中一位乡绅自告奋勇为火头营师傅们出点子说:“我们这里泥鳅挂面很好吃的,军爷们干脆来一锅泥鳅挂面犒劳三军,既能当饭吃也能当菜吃,而且省时省力,我会为你们亲自掌勺的。”火头营的师傅一听,何乐而不为。

朱元璋吃了泥鳅挂面也大为称赞,他哈哈大笑道:“泥鳅挂面(龙须面),鱼跃龙门,看来我的江山指日可待,而且源远流长啊!”从此,肥东泥鳅挂面名声大震,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除了泥鳅挂面,肥东梁园的挂面圆子也是肥东传统面制食品的代表之一。每年腊月,当地人都会做挂面圆子,圆子蕴含团圆之意,寄托了对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望。挂面圆子外酥里软,肉香绵软,滑爽润喉,口感很好,其主要材料有挂面、上等五花肉、蛋清、淀粉、盐、生抽和姜末。圆子可保存数月,可蒸食或入汤中、面条里煮食。当地人的年夜饭上总少不了一盘这样的挂面圆子。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亮剑” 合肥市将开展“绿卫2019”执法专项行动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市林园局获悉,“绿卫2019”森林资源执法专项行动将在全市范围开展,持续至10月,将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脉相承传统风 挥之不去家乡味 舌尖上的“庐州老字号”(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