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除了祭祖和扫墓,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味。3月29日上午,商报社区行走进紫云社区,当天,除了倡导居民要文明祭祀之外,还邀请民俗达人现场介绍清明节“老合肥”的旧习俗。来自也门的老外们也受邀来到现场,一起参与制作美食,一起听老人们讲故事,好不惬意。
制作“蒿子粑粑”
来自社区的志愿者们组建了两组“小分队”,分别走到合肥的街头寻找各种蒿。“采摘是有讲究的,要像采摘茶叶的手法一样,摘蒿子心,然后带回家清洗。”一位志愿者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吃“蒿子粑粑”是合肥人的旧习俗,每年到了清明节前夕,老合肥人总喜欢去采摘蒿子制作“蒿子粑粑”。“要先把蒿揉成汁,去涩味,再切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还会加一些肉、葱和米粉,准备工作做好可以油煎,也可以蒸着吃。
除了采摘到新鲜的蒿,小分队还准备了油、盐、米粉、面粉、糯米和艾叶等材料,居民们自发的从家里带来蒸锅和厨房器具。除了制作蒿子粑粑之外,小分队还准备了青团和糯米圆子等食物。活动当天,现场共设立了4口油锅同时作业,志愿者们分工协作,一阵阵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三尺。活动现场,志愿者宣传清明节文明祭祀,提倡绿色祭扫,并分发宣传彩页。
老人“忆苦思甜”
今年92岁的韩友英是一个五代同堂的大家长,目前家族共有24个子孙。虽然年过九旬,但是韩友英身体健康,耳聪目明。回想起幼时时光,韩友英表示,那时候日子太苦,别说种类多样的美食,就连解决基本温饱都是艰难的。“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跟着大人们一起去祭祖,一定要在清明节到来之前,去祭拜祖先。”韩友英回忆说,由于那个年代缺衣少穿,她吃过树皮和树叶,清明节大人们可以采蒿煮水喝。后来,韩友英有了自己的家庭,她会专程到巢湖边采蒿制作美食给她的孩子吃。“除了吃蒿,合肥人还喜欢吃青团,那时候条件差,就用艾叶榨汁来做青团。”后来,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韩友英和六个孩子搬了新家,每年清明节,她还会给孩子们做蒿子粑粑和青团。
来自也门的巴迪和卡卡酷爱中国文化,2015年,来到合肥之后,巴迪就把这座城市当成自己第二个故乡。巴迪感叹道,“中国有很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故事,我觉得很奇妙。”目前,巴迪准备继续攻读安徽大学博士学位,他希望将来可以留在合肥。卡卡也是一名“中国通”,他酷爱中国美食,两位洋小伙参与制作蒿子粑粑的过程,品尝到自己动手制作的美食,巴迪和卡卡对中国文化更多了了解。
潘旭霞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文/摄
新闻推荐
清明假期将至,3月28日,合肥交警发布出行提示,公布节日期间易堵点段,提醒市民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墓区周边将现大流量...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