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形、圆柱形、三角形……在巢湖市苏湾镇司集生态园林种植基地,一排排造型奇特的紫薇苗木令人耳目一新,平常见惯了的一颗颗独立生长的紫薇,在这里却相互缠绕在一起,被编织成为精致的花瓶形、圆柱形,整齐有序栽植在连栋大棚里,在700多亩苗木基地上自成一景。这样的造型苗木,正是该基地今年新推出的特色林产品——塑形紫薇。
塑形林木成为绿化美化“新宠儿”
市面上的林苗大多数同质化销售,档次不够高,市场附加值不够。如何让林苗提高身价?近日,巢湖市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根据花卉苗木的自身特性,借助“大棚育苗+园艺塑形”技术创新,让普通花卉苗木身价倍增,成为城区和乡村绿化美化的“宠儿”,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苏湾镇司集生态园林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造型奇特的紫薇苗木令人耳目一新,“现在林苗集中上市,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销售行情不是很如意,在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参加苗交会并到周边地区进行市场调查,发现人们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于是我开始尝试用基地里的紫薇进行塑形,经过摸索,去年终于成功培育出了两个模型,长势也很好,今年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建设力度更大,我也进一步扩大了培育规模。”园区主人贾斌介绍。
司集生态园林基地现有面积700多亩,主打品种是三红紫薇、桂花、栾树、红叶石楠以及榉树、朴树等乡土树种,但连续几年纯树苗的销售行情不好,在参加合肥市举办的苗交会上,他偶然看到外省一基地送展的造型树苗后得到了启发,在巢湖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鼓励和指导下,从去年开始尝试转型升级。
“先后投入30多万元建了4个大棚,专门培育1200平方米可以塑形的紫薇树苗,长势良好,现正处于塑形的最佳阶段,预计4年后能培育出500多个塑形紫薇。如果效益好,今后还将开发新的品种。”贾斌说,虽然生产造型苗木的投入比较大,收益时间长,但随着各个地区现在对城市园林绿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日益重视,造型苗木必然会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对此,贾斌非常有信心。
塑形后的林苗附加值提高三倍
塑形紫薇虽然美观,但要成功培育出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熟练工人精雕细刻。
大棚里,一名来自四川成都的技术人员正在给一年生的紫薇幼苗进行塑形,30多株小苗有规律地相互编织在一起。相比较成活率,塑形过程更为困难,一条1米多长的花瓶造型,在自然生长环境下,从幼苗到整体定型一般要4年多时间,但在大棚里这个时间可以压缩至2—3年,通过调整温度和湿度,促进苗木快速生长与整体定型。“每天都要派人进行观察,发现枯死枝条要及时更换,并适时进行修剪和调整,待所有枝条相互嵌入生长在一起,才能说塑形已经成功,预计一个花瓶四年后售价在3000元以上,相比较纯树苗销售,经过塑形后的产品其附加值提高了3倍左右。”
“这种造型苗木目前市场上还比较少,也符合人们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在城市园林绿化、花境以及美好乡村建设都能用得上,市场前景看好。”巢湖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巢湖市从事园林绿化苗木的培育基地共有200多家,面积4万多亩,种植香樟、石楠、紫薇、栾树等20多个品种苗木,大多数基地都实行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由于同类型苗木大批量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普遍下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压力。通过调查,推广中心发现,造型苗木有助于苗木产品更加多元化、精品化、特色化,在促进企业增收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多赢发展之路。张荣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 杨赛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现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巢湖市民陈文却对此置之不顾,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两死一...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