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巢湖新闻 > 正文

蚌埠元素 期待升华 □

来源:蚌埠日报 2018-10-19 16:38   https://www.yybnet.net/

开幕式文体展演展示的双墩陶塑雕题纹面像与刻划符号。

花鼓灯锣鼓音乐的热情奔放最适宜广场演出。

期待已久的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在万千观众的欢呼声中圆满落幕,“声光舞美汇珠城,大河奔涌展雄姿。”本报对开幕式盛况的全媒体报道和多角度采访,向观众读者呈现出一个气势恢弘、精彩壮观、光影闪烁、动感十足,而又充满激情、热情、温情、煽情的立体画卷。开幕式中展现的耳熟能详却又别样精彩的“蚌埠元素”,让观众惊叹、惊喜。双墩陶塑雕题纹面像、刻划符号、大禹治水、会盟诸侯等,展示出蚌埠这一方水土在中华文明起源、文明进程中的突出贡献;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为开幕式奠定了欢快热烈的基调。

这些“蚌埠元素”有何特色,对塑造城市形象、打造文化蚌埠有哪些意义和作用?怎样把“蚌埠元素”升华为蚌埠品牌、蚌埠优势?怎样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看待蚌埠的文化建设?“蚌埠元素”如何为文化强市助力?

激情过后,不妨作些冷静思考。

以载体建设为基础 突出文化核心

双墩文化、大禹文化是蚌埠元素的典型代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蚌埠元素的重要载体,省市领导对遗址公园建设都高度重视

“在气势磅礴而又精彩纷呈的省运会开幕式和暖场文艺演出中,呈现出众多‘蚌埠元素’。”市委党校副教授崔北军介绍,节目中既有“双墩文化”、“禹会诸侯”等古代文明,又有“火车”、“港口”等近现代城市符号;既有“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等艺术精品,又有“珍珠”、“石榴”等城市标识。

“这些‘蚌埠元素’作为城市的根和魂,对塑造城市形象、打造文化蚌埠具有重要意义。”崔北军认为,要把“蚌埠元素”升华为蚌埠品牌,需要通过对蚌埠地域文化资源整合梳理,找寻特色和亮点,挖掘其潜力和价值,“蚌埠元素”对扩大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蚌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开幕式文艺演出第一篇章《文明之源 家国故里》中,开篇就推出了穿越千年的双墩文化,大屏幕上打出了双墩出土的代表性文物陶塑雕题纹面像。

“这是我们老祖宗在宗教、习俗、审美、技艺等方面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在久远历史长河深处的明亮闪现。”市文物局副局长赵兰会说,“陶塑雕题纹面像虽然体量不大,但极富文化内涵,是生活在淮河岸边的双墩先民的伟大创造。它包含的信息太丰富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造型?是先民偶尔为之还是专业祭司的精心雕造?是人的形象还是神的形象?当时的社会审美是否以纹面纹身为美?雕题和纹面有何含义,与山川崇拜、宗教信仰有无关系?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发掘,探索和复原塑像的文化内涵,从而解读双墩文化的整体面貌。”

“与陶塑雕题纹面像的唯一性不同,双墩刻划符号类似的‘作品’,我们在定远侯家寨等遗址中都有发现。”赵兰会透露了这样的考古研究信息,“这说明双墩刻划符号有一定的传播和使用区域,是淮河先民的集体创造,在中国文字起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引以为荣的‘蚌埠元素’,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研究透,形成学术成果,向海内外推介。”

“有关大禹的史实和故事,蚌埠人都耳熟能详,但外地人不一定了解。”赵兰会说,甚至就在省内的巢湖,还有号称禹会诸侯的“涂山”。因此,关于大禹文化的研究、发布、宣传、推介,应当年年有所作为,高调宣传,让世人皆知。“双墩、禹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展示蚌埠元素的最佳载体。这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获批是蚌埠市百年不遇的机会,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把公园建设好,把遗址展示好,把文化宣传好。”

赵兰会介绍,省市领导对蚌埠的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都极为重视。省运会开幕式结束后的次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锦斌就深入现场,实地调研考察蚌埠双墩遗址、蚌埠双墩春秋墓遗址本体、发掘现场、出土文物,听取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及征地拆迁等情况汇报,并就加强遗址文物保护和进一步推进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蚌埠双墩遗址、蚌埠双墩春秋墓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均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历史地位,一定做好遗址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等工作;李锦斌还就考古遗址公园的项目、经费、建设和保护等做出具体指示。

“李国英省长也数次调研遗址公园项目进展情况,对双墩陶塑雕题纹面像等出土文物加强研究、建立独立展厅展示等提出指示和要求。”赵兰会说,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十分重视遗址公园建设,多次现场调研,部署和督促项目进度,还亲自带队赴国家文物局,争取项目支持,商讨相关事宜。

以品牌打造为目标 突出地方特色

花鼓灯是各大舞蹈院校汉民族舞蹈主课。国内舞蹈界提起花鼓灯、说到泗州戏,就会想到蚌埠,品牌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

“省运会开幕式暖场演出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既展示了安徽文化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又融合了蚌埠的人文元素,展现出地方特色。”开幕式暖场演出总导演金明说,“第一个节目《龙狮欢腾》就先声夺人,锣鼓声铿锵响起,8条龙、16只狮子从四面舞进场心,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开场节目由8条龙、16只狮子、24条旱船、24个花挑以及鹬蚌相争表演组成。

“这些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乡土艺术,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喜庆热闹的场面,表达了蚌埠人民对八方宾朋的热烈欢迎,也表达了对本届盛会圆满成功的美好祝愿。”市文化馆馆长、省运会开幕式暖场演出主创团队负责人王晓东介绍,演出共有1700多名演员参加,其中有县区文化馆的骨干、院校学生,更多的是社会各界群众。

“我们的节目排练从9月的骄阳高照、汗流浃背,到近几天的夜风嗖嗖、寒气入骨,就像从夏天一下子进入冬天。但是我们所有的演员都没有放弃。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参加花鼓灯演出的退休工程师郭女士说。蚌埠的文化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也是构成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

金明说,开幕式暖场演出汇聚了蚌埠市一市三县最优秀、最典型的民族民间艺术。正如十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暖场演出汇聚了全国各民族代表性非遗歌舞演艺。2008年,金明导演率以安徽省泗州戏剧院为班底的《鼓乡情韵》表演团队,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暖场演出。当时有26个各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艺术节目走进鸟巢,“这些节目都是最优秀、最突出的,关键在于特色鲜明。”金明说。北京奥运会前,暖场演出工作室考察了各地报送的数百个节目,最终挑选出特色鲜明、适宜广场演出的26个节目。“本届省运会开幕式暖场演出沿用了北京奥运会的做法,也是用地方特色项目暖场。”市文化馆负责人介绍,除了体现全民健身活动成果的武术表演、展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啦啦操表演,暖场演出的重点放在展示五河民歌、泗州戏、花鼓灯这三大国家级非遗项目上。

兼任北京舞蹈学院客座教授的金明说起这三大“非遗”滔滔不绝:花鼓灯是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舞艺术,也是淮河文化在歌舞艺术方面的集中体现,体系最完整,是各大舞蹈院校汉民族舞蹈的主课。原生态花鼓灯都是农民自编自创的,舞蹈动作有的来自劳动,如簸簸箕、上山步、拔泥步;有的来自武术杂技,如打虎式、上盘鼓、中盘鼓等,融技艺性、表演性于一身,具有很强的民俗性和群众自娱性。

花鼓灯传承人朱同陆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暖场演出,他是本届省运会开幕式暖场演出的音乐统筹。开幕式演出第三篇章“彩扇缤纷 鼓韵铿锵”一节的锣鼓音乐设计,就出自他的编创:“花鼓灯的锣鼓音乐很有地方特色,特别适合广场演出,锣鼓一响,很容易调动演员观众的情绪。而且锣鼓的音乐语言丰富,特别是花鼓,能打出鼓手的喜怒哀乐。”朱同陆在“彩扇缤纷 鼓韵铿锵”一节还担任领鼓,在舞台上连打带跳,“这就是花鼓灯锣鼓的表演特色,是动态的表演,肢体语言也很丰富。”

“泗州戏的特色也非常突出,唱到动情处真的能拉魂。近年创作的一批泗州戏现代戏,接连获奖。”金明说。

安徽省泗州戏剧院院长宫胜春介绍,近年蚌埠市创作的《绿皮火车》《夙愿》等一批泗州戏优秀剧目登上国家级演出大舞台,《绿皮火车》继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又在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获得优秀贡献奖;《夙愿》代表安徽省进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五河民歌具有文化的多源性特点,在旋律上刚柔相济,委婉抒情,《摘石榴》家喻户晓,流传很广。”金明说,这些都是具有蚌埠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应该成为蚌埠响亮的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需要这样的品牌来支撑。蚌埠市持续举办花鼓灯歌舞节、花鼓灯展演周,文化品牌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国内舞蹈界提起花鼓灯、说到泗州戏,就会想到蚌埠。

崔北军建议,要充分利用花鼓灯等在全国的知名度,打造淮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把天河风景区建成皖北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进而打造成全国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我自己投资了20多万元,在冯嘴子村租下一片场地,在那里挖掘整理、深入研究淮河文化,想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这个品牌做点贡献。”金明说。

以壮大产业为支撑 突出发展重点

“禹会盟及治淮发生在蚌埠涂山”已经写入中学历史教材。重点打造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近年来,蚌埠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坚定文化自信,注重改革创新,文化事业亮点不断,文艺精品创作佳作迭出。正如省运会开幕式暖场演出《解说词》的概括:“作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蚌埠群众文化活动亮点纷呈”、“40多个优秀作品分别在国家、安徽省艺术比赛中获得佳绩,获奖总数居全省前列。双墩、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立项,获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园、广场,社区、街头,处处可见各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处处洋溢着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气氛。

蚌埠市正在建设的已具品牌效益的禾泉小镇、花鼓灯嘉年华、湖上升明月·中华古民居、大明文化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已经关注并实施了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我认为,要利用蚌埠大禹文化产业园跻身国家级示范园区的大好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崔北军认为,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深入挖掘“大禹”、“垓下”、“双墩”等地域文化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利用蚌埠双墩、禹墟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契机,以重大项目为带动,以双墩文化、大禹文化为核心,进行深度开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加快推进遗址公园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业项目库,提升城市品位和文化魅力。“‘禹会盟及治淮发生在蚌埠涂山’已经写入中学历史教材,充分利用这一共识定论,扩大大禹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推进大禹文化产业园建设正当其时。”崔北军认为,发展文化旅游业,要以文化为灵魂,以重要景点做支撑。在蚌埠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大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既有涂山禹王宫、望夫石、禹墟等有形文化资源,也有大禹史料、大禹故事等许多无形文化资源。要把大禹文化中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相融合,自然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相融合,高标准规划建设以禹王宫为核心景点的“涂山大禹文化园”项目。要按照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对禹王宫合理修缮,恢复“涂山日出”观景台,同时增强望夫石、圣泉、灵泉、卧仙石等景点的可看性;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造供香客游人住宿的山庄。结合遗址公园建设,在涂山南麓规划大禹文化广场,塑造大禹像,建设大禹文化博物馆、大禹故事动漫馆等。在淮河岸边的“禹墟”附近还可建造“大禹民俗文化村”,展示古涂山氏国生活场景。“目前可以明确,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就是文化强市的重点项目,围绕两个遗址公园可以配套建设多类文化产业项目。”赵兰会介绍,今年以来,市文广新局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就遗址公园建设组织了数次考察学习,外地的经验很有启发:“各地都有共识:创建工作是城市发展新动力,是优化功能、提升品质的最佳途径,而不是包袱。”

据介绍,今年考察的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在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识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工作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争取各方资金,盘活土地,调整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竞争力,提升城市品质的最优最佳途径;也是城市协调发展美丽乡村、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民宿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的孵化剂,更是功在当代、利泽千秋、惠及民生的伟业。因此,没有人狭隘地认为它占地广、投资大、回收慢,局限了城市发展。“创建工作推进快,取得成功的考古遗址公园,如西安大明宫、景德镇御窑厂、宁波上林湖等,都分别建立起完善有力的协调推进保障机制。”赵兰会说,创建工作涵盖征地拆迁、环境整治、项目规划、建设、文物保护、外围配套旅游设施等方方面面,各地都明确,创建主体是地方各级政府,而不仅仅是文化文物部门。12家考古遗址公园所在地方政府均设立了独立法人的业务管理运营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局),具体负责项目规划、立项、申报、协调、服务、监管及向国家文物局争取资金支持等。“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看待蚌埠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乃至文化建设,‘蚌埠元素’都是含金量很高的加分项,也将是文化强市的点睛之笔。”赵兰会说。

新闻推荐

栏杆集关爱女性健康

为进一步增强女性的健康保健意识,保障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促使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让女性同胞更好地了解自己,关爱健康。10月...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假期忙赛不停2018-10-10 10:36
□地市传真2018-10-18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蚌埠元素 期待升华 □)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