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巢湖新闻 > 正文

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来源:合肥日报 2018-08-28 02:55   https://www.yybnet.net/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驱动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本课题着重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圈层设置和载体、平台建设,分析建设现状和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与优化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现状

1.圈层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由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以及联动层四个层级构成。目前,各圈层正在按照建设方案有序展开。第一,核心层建设高效推进。在信息、能源、健康和环境领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第二,中心层建设效果明显。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产学研生态快速形成。第三,外围层建设良好。“三重一创”建设,使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兴产业高端发展前景广阔。第四,联动层建设稳步推动。人才、金融、产业等多方面的政策,促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担大型科技行动计划能力增强。

2.载体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多个建设主体为载体,实现联动建设。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学科、人才、科研平台建设上取得新进展,高新校区建设有序推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硬件设备升级和科学技术研发上有重要突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强化了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技术的研发攻关;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基建将要竣工,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重要成果;合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多项建设荣誉。

3.平台建设。一是量子信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处于筹建之中,量子通信等有新的重大突破,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中心)开展了多项实验,联合微电子中心项目的主体建设已经完成。二是能源领域建设有序推进。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建设取得成果,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分布式智慧能源平台技术取得进展。三是健康领域建设快速推进。离子医学中心一期质子治疗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大基因中心人才、技术建设进展良好。四是环境领域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预研方案(AEOS)通过论证。五是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新进展。先进光源、同步辐射、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等均获得重大发展。

二、问题分析

1.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在政府多项政策支持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研创新载体建设迅速推进。但总体来看,政策体系仍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还需要在金融、税收、科技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出台专项政策。

2.圈层协调性有待加强。目前,核心层建设较为全面,相关规定详实且操作性强,而外围层与联动层在规划上过于抽象,指导性不足,难以有效落实,导致各圈层之间无法有效实现协调发展。

3.开放共享机制尚需完善。开放共享机制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综合性”与“科学性”定位密切相关。“综合性”在于它不局限于单个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而是由诸多要素围绕科学精神、创新文化与政产学研融合内核组成的综合性科学园区。“科学性”指明其在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应对出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当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内部载体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对外开放合作也不够,有创新资源“碎片化”、“割据化”现象,无法全面体现“综合性”与“科学性”的功能定位,也限制合肥发展的国际视野。

4.人才政策吸引力还需增强。同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合肥的顶尖科学家、研发团队、高级工程师、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和优秀企业家较为缺乏。这其中除了合肥相对不足的区位因素之外,也有是人才高地配套措施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略有不足的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支持性措施的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培育性的措施、进一步精细化人才服务性的措施。

5.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当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紧密围绕信息、能源、健康和环境四大领域展开科技研发与攻关,部分领域已经有了重要的创新技术成果,并且有些技术处于产业化布局过程中。但总体而言,许多项目还处于研发阶段、推进阶段,还未达到技术成熟进入产业化布局阶段,且市场力量参与较少,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三、对策建议

1.优化顶层设计,协调整合创新资源。第一,建立圈层协调发展委员会。由政府与各圈层建设主体组成,就各圈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定期进行沟通,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二,组建科学联盟。按照不同学科领域组建联盟,发挥战略指导、建议咨询作用和交流合作的作用。第三,建立若干“副中心”。可在蚌埠建立皖北副中心,在巢湖建立皖南副中心,整合安徽所有创新资源,发挥资源合力。第四,优化资源布局。建立有区域特色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世界一流研发机构;发挥中国科大等科研创新载体的聚集作用。第五,促进信息共享。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内部建立科技通信和科研服务网络,打造大平台,增进共享与交流,发挥创新集群的集聚与辐射效应。

2.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创新发展。第一,资金政策。政府可以出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融资租赁等方面相关政策,引导构建多元化的资金参与体系。第二,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出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吸引企业和创业者在合肥发展。第三,科技创新政策。政府可以从成果转化股权分配、分红等方面出台政策加以激励。第四,产业政策。可以从信息、能源、健康和环境等四个方面,出台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政策。

3.打好“组合拳”,搭建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第一,加快培育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燃气轮机等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形成一批新兴产品。第二,扎实推进精准医疗、下一代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推动核心项目产业化及推广运用。第三,培育打造新型显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4.推进机制创新,促进开放合作。第一,构建内部沟通交流机制。比如举办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年度论坛大会,建立科研载体之间合作机制,搭建常态化交流合作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等。第二,构建外部开放合作机制。依托本地的大学资源,建立地区技术交流网络和集群。依托科研载体的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在合肥市设立分校、分院;可以在美国、德国建立量子研究中心;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开展能源、健康和环境方面的合作研究。

5.激发创新活力,健全要素驱动动力机制。第一,加大人才队伍的激励、培养和引进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对高端人才的激励、培养和引进的人才政策。加强同国际大科学装置研究中心的人才互动和交流,培养高端紧缺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引进国际顶尖前沿领域、稀缺的专业人才和学者;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完善照顾家庭、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第二,加大财政前期支持力度。资助高风险、跨学科项目;资助尚不被市场支持的变革性研究;资助大型科学设施的前期预研和可行性研究、重大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资助研究时间长、周期慢、创新失败可能性大的原理性突破;资助一批心无旁骛、潜心做原理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第三,设立安徽合肥科学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根据创新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资金扶持政策。第四,进一步厘清创新主体的定位和关系。政府发挥调控优势和引导作用,做好科学规划和有效服务;充分发挥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结合点”的独特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突出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中国科技大学 彭小宝)

新闻推荐

600名新生今秋“相约”新四中 由合肥一中托管 采取“双师制”教学

由合肥一中托管 采取“双师制”教学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