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俊生家2002年自建的房。
在巢湖市买的房子。
在杭州一个小区为儿子买了房子。
晨报讯 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巢湖市苏湾镇黄山中学的祝俊生一家的住房条件越来越好。“我的家搬来搬去,越搬越远,越搬越好”,祝俊生给晨报发来他的住房故事。从租住砖瓦房到巢湖买商品房,最后到杭州帮儿子买房,祝俊生感慨,住房条件的改善,也记录了家庭努力的步伐。
跳出“农门”住进学校分的砖瓦房
祝俊生老家在一个叫梁帝庙的村子里,因为父亲是个乡镇企业的工人,1981年盖了四间砖瓦房子。那时候,在村子里,他家房子算是好的。
1983年,祝俊生初中毕业考上了中师。“父亲快活的不得了,拿着师范录取通知书,边走边喊着说,‘我家大儿子鲤鱼跳龙门,以后吃公家饭,住公家房子,讲媳妇和盖屋不要烦神了!\’”祝俊生回忆,师范毕业后,他就很少回家住了。
1986年秋,祝俊生当上了乡初中的教师,分了一间砖瓦房,产权是学校的。吃在食堂,住在自己的一间小屋,算是很自由的了。
1989年结婚后,再次分了一间半砖瓦房子,一室一厅一厨,没有卫生间。1996年,学校改造后,以前老的砖瓦房子全都空出来,改造成两间房子,外加一个小院子,里面盖了一间小厨房,分给教职工住。每月象征性地交点房租。“产权是学校的,用现在的话说,有些像公租房。”
卖掉镇里自盖的小楼去市里买房
“2000年起,所在小镇大面积开发,改造老街,新建新街,沿街规划了整齐的楼房,二层三层或者四层,买地皮,镇里统一规划建设,产权是个人的,有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祝俊生记得,那时候儿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父亲已经病故。
“老岳父和我商议,你家有一个男孩,该在镇上盖房子了。我这还有一点防老的钱,你先拿着用。”祝俊生算了下,镇上盖房子要6万左右,岳父的借款加上自己的积蓄差不多够了。
“自己动手,盖屋安家”,祝俊生回忆,地皮1万,建筑材料2万多,工钱2万,简单装修1万多,2002年,新房子盖好了,一家人偶尔过去住住。
2004年开始,巢城的商品房开始大面积建设,2000多元一平方米,一套房子二十来万,乡镇条件好一些的都跑到巢城买房子了。
“儿子也说,爸爸,我们班的某某某家在巢湖买房子了。讲的我心动。” 祝俊生笑着说,2004年年底索性把镇里建的小楼房卖了,卖了十万元,又凑了一点,跑到巢湖买了一套房子,三楼,一百平米。闲置了几年,出租了几年,一直到了2011年。
从巢湖到杭州下沙帮儿子买房安家
2016年,祝俊生的儿子在杭州下沙上班快两年了,买房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杭州东城,一问,1万多每平方米,还行。回来和家人商议,决定卖掉巢湖的房子,去杭州买房子。我在巢湖的房子楼层好,一周不到就卖了,五十几万卖的,算是不错的价格。”
祝俊生介绍,周三卖房子的钱到了,周五我们就坐火车去了杭州下沙,跑了好几个楼盘,终于在沿江一个叫柠檬郡的社区买了一套房子,房子采光好,房型正,只是楼层不太理想。“要是到现在买,3万多一平米,真的买不起了。”
随后,祝俊生又到巢湖买了一套房子,“贷款就贷款吧,2009年之后教师工资调高了不少,去掉贷款,还有几千元也够生活了。”祝俊生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充满感恩。
晨报记者 余佼佼 实习生 邱焱平
新闻推荐
走进巢湖南路五里庙社区老少活动家园,不少人发现这里的一切与别处有很大的不同:每月15日,支部的老党员们都雷打不动的聚集到...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