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年前埋下第1颗种子开始,位于巢湖之滨的包河区大圩镇就与葡萄结下了不解之缘。
瞧,又到葡萄成熟时。8月2日,以“探寻‘圩\’美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合肥第十六届葡萄文化旅游节将正式开幕,历时两个月。
与往年不同的是,就在今年3月28日,“大圩”牌葡萄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这是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是合肥市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也是安徽省首次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审的葡萄类产品。
大圩葡萄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
2003年,大圩镇成功举办第一届葡萄文化旅游节,如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今年,合肥第十六届葡萄文化旅游节将于8月2日正式开幕,历时两个月。
“每年,我们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争相前来体验‘华东吐鲁番\’风情,大圩葡萄已经成为大圩农民的致富果、合肥市民的开心果,乡村旅游成为大圩镇的主导产业。”大圩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从当初的单一品种巨峰,到现在的夏黑、醉金香、维多利亚、红地球等,这里,也早已经汇聚了30多个早中晚优新品种。好消息在于,就在2018年3月28日,“大圩”牌葡萄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
“这是国家质检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的,是合肥市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也是安徽省首次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审的葡萄类产品。”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生态农业来说,能有效提升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助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外贸增长,更有助于推进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向绿色有机食品迈进。
葡萄节上,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享“文化盛宴”
“大圩葡萄今年种植面积达11000亩,葡萄总产量预计达到1.5万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圩镇召开了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协会种植户座谈会,就今年大圩葡萄的市场指导价进行协商,相比去年,总体保持平稳。
不仅能品美味,还能享受“文化盛宴”。
“今年,大圩葡萄节主打文化牌,以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文化振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升乡村文化自信,为大圩全面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该负责人说道,葡萄节期间,大圩镇将举办系列活动,比如,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届时,省内外的知名作家、文化学者和媒体大咖等齐聚大圩。
同时,还有“圩”爱奔跑(葡萄荧光跑)、“醉”甜葡萄敬献给新当选的包河道德模范、“圩美乡村”摄影采风大赛、大圩葡萄采摘音乐文化节等,开展征文、采风、成果展等活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圩镇先后建设了一大批文化阵地,比如,展现本土乡情风貌的“大圩风情馆”和“农民文化乐园”、体现乡村文明新风尚的“马拉松文化馆”、呈现传统与现代文化碰撞的“大孔祠堂”和“华影书画院”。
“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全省第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和集旅游观光、现代民宿、艺创基地、田园综合体等于一体的‘罍+艺创小镇’,市民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妨逛上一逛。”
“新大圩人”带头打造标准化优质葡萄生产基地
大圩葡萄节,带动了一整座城市的狂欢。满怀期待的,不仅仅是广大的游客市民,更有田间地头的农户们,“新大圩人”贺明伍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葡萄种植大户,在鲜来鲜得葡萄园内,贺明伍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为即将带来的节庆做准备,打开手机APP,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了葡萄大棚内的画面。
“这是在2015年引进的一套农业智能物联网设备,大棚里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显示屏实时显示棚内温度、湿度等数据变化,有效加强了对气象环境、葡萄生长、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监控。”贺明伍介绍。
其实,贺明伍是地道的六安舒城人,2011年怀着一份挥之不去的农业情结,离开从事多年的建材行业,来到了大圩镇,开始种植葡萄。因发现高端葡萄比较稀缺,于是,他决定走精品线路,开创“一亩地只种六棵树”的独特种植法。
“要做,就做最好。”他告诉记者,这种方式种出来的葡萄虽然亩产量少,但糖分高、品相好,所以能卖出更好的价钱,秉持着这一信念,贺明伍越做越好。
如今,身为大圩葡萄产业协会会长,贺明伍还有着更远的规划,“大圩镇种葡萄有优势,我的葡萄种好了,也要带动我们葡萄园里的农户,一起发家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大圩还专门成立了大圩“精葡萄”产业联合体,已经有44名成员加入。
在这里,一个关于合力打造标准化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的梦想开始在每一位成员的葡萄园里生根发芽。“希望通过联合体,带领大圩葡萄真正走上市场化道路。”贺明伍说道。
李多庆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10个月敛财近千万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