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巢湖新闻 > 正文

“星光闪耀”的乡镇企业

来源:合肥晚报 2018-07-26 01:3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合肥工业“百亿奋进”的背后之二

○1991年淝河钢窗总厂新厂区大门 ○1986年淝河钢窗总厂的老厂区 ○义兴轮窑厂旧址

工业之档

七年时间,合肥市工业总产值完成了从数十亿到百亿的跨越。这其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活跃的乡镇企业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当时不仅涌现了一大批省级、市级“明星企业”,而且这些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一些人观念的更新。

两个“明星企业”的发展样板

说起淝河钢窗总厂,不少合肥人应该还有印象。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视广告还不是很普及的年代,淝河钢窗厂的广告曾一度“霸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道风景。而正是这一家最初的王大郢村办企业,实现了全村企业产值首次上千万元的台阶。

据档案资料记载,淝河钢窗总厂原是一个固定资产不足万元、濒临倒闭的村办集体小厂,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敢于闯荡的企业家王世清同志艰苦创业,办起了淝河钢窗厂。经过短短三年的发展,产品从单一的钢窗到主产品卷闸门、系列产品防盗门、钢制家具等系列产品,建成了拥有7个分厂的淝河钢窗总厂。而到了1991年下半年,更是组建了以淝河钢窗总厂为核心,66个企业参加的跨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淝河企业集团。而企业创办人王世清同志也获得明星企业家、省劳模等光荣称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淝河钢窗总厂拳头产品卷闸门全国闻名,销往省内外50多市县。要知道,在30年前这可还属于非常新奇的“高科技”呢。因此,到1990年,淝河钢窗厂创造了1510万元的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129万元。而作为这一组数据最好注解的就是:1986年底淝河钢窗厂在望江宾馆召开全国订货会,全国各地几百位客户光临。一个乡镇企业有此魄力召开全国订货会,而且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不多见的。这也引起了主管部门、新闻界的高度关注;而在1991年春节举办的“第三届庐州灯会”上,淝河钢窗厂更是打造出了堪称“灯会之最”、全长15米的彩灯“二龙戏珠”,以庙宇飞檐宝顶作背景,横空出世,营造出一种民族古老文化的氛围。

在当年的乡镇企业中,除了淝河钢窗总厂声名远播外,常青棉织厂也是另一个佼佼者。常青棉织厂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但一开始经济效益并不是太好,1985年,从原郊区党校毕业的沈光俊毛遂自荐,成为常青棉织厂的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当时厂里没有资金、缺少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混乱,沈光俊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争取贷款更新改造设备,充实调整车间、班组领导班子,改革分配制度、奖勤罚懒……当年,产品质量就取得了全面提高,并打开销路,企业效益逐年好转。渐渐地,常青棉织厂起死回生,产品远销海内外。

此后,常青棉织厂创办了合肥漂染厂,并先后接收了常青低温粘合剂厂、安徽省第三棉纺织厂等。同样,数字是最好的论据:1990年,常青棉织厂完成总产值近4000万元,实现利税约185万元,而到了1993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32亿元和383.7万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名列全省乡镇企业前列。

他们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功臣”

乡镇企业持续、高速发展,除了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外,还与一群人有关。那就是产品推销员。从某些方面说,他们为乡镇企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功臣”。当年在合肥的乡镇企业中,就活跃着这样一批人。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产品都是有计划地生产、有计划地销售,而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剧烈,“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寻找订单、如何把产品推销出去,成为不少乡镇企业的主要问题,于是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销售员队伍。

这些销售员足迹遍及全国各省市,四处寻找市场,签订购销合同,把产品直接推销到各大城市的专业商店、企业和单位;并通过贸易部门,把社队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这同时,这些销售员还积极引进新项目、新技术。他们走南闯北,阅历丰富,能及时掌握本企业所经营的产品的市场行情,了解全国同行业产供销的经济信息,积极引进技术,改变一些老观念,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和扩大产品,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和应变能力。

有了这些人的努力,乡镇企业克服普遍存在的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销售渠道等瓶颈问题,由弱到强,蓬勃发展。档案数据显示,在十年左右时间里,合肥乡镇企业产值从不起眼的“必要补充”到很快占据了地方经济重要位置。而这些销售员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大部分成为改革开放后的早期“万元户”。

“群星闪耀,卓尔不凡”?

乡镇企业,一开始被称为“社队企业”,即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生产队兴办的企业, 属集体所有制性质。但随着1983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后,由于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农村涌现了一大批户办或联户办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为适应新形势,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将“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自此“乡镇企业”风起云涌。追溯历史,合肥市的乡镇企业起源于1958年,而合肥市乡镇企业得以全面发展,则是到了1986年后。

合肥市档案馆提供的数据显示,1986年至1990年的五年间,仅合肥市郊区的乡镇企业就达到了7005家;乡镇企业总产值由2.32亿元增加到7.8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24亿元增加到4.68亿元;上缴国家税金由886万元增加到0.41亿元;企业实现利润由0.14亿元增加到0.3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由0.9亿元增加到2.17亿元……因此,在全国和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及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合肥乡镇企业发展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委领导的表扬。

合肥巢湖机电厂早在1978年新产品就荣获了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奖;合肥帆布厂是安徽省和合肥市原料帆布及各类帆布制品最大厂家;大兴水泥厂是全省乡镇企业同行中最大的厂家之一……在乡镇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勇于开拓、奋发进取、成绩突出的“明星企业”,例如,在乡镇企业比较集中的合肥郊区,就有淝河钢窗总厂、红旗钢球厂、铸管厂、常青棉织厂、被单二厂、义兴轮窑厂、毛巾二厂、飞建磷肥厂等多家企业荣获1990年省级明星企业称号。淝河钢窗总厂等11家企业荣获市级明星企业称号;而这些乡镇企业中,有部优产品10个、省优产品24个、省系统优产品46个……真可谓“群星闪耀,卓尔不凡”,为合肥市的工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奖征集

“合肥工业发展”档案资料

经过近70年的发展,合肥市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量质齐飞,再到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合肥工业不断取得新突破、获取新成就、书写新篇章,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正在迅速崛起。在这一进程中,有不少合肥人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亲历者。为再现合肥工业发展历史脉络,更好地服务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合肥市档案局特开展“合肥工业发展”档案资料有奖征集活动。

您身边有与合肥工业发展相关的实物么?您收藏有与合肥工业发展相关的图文资料么?请与合肥市档案局联系。对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的能反映、展现“合肥工业发展”历史的珍贵实物、档案史料等,我们将颁发证书,并给予奖励。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东流路100号市政务办公区二区A座市档案局(邮编:230071)

联系人: 牧超 杨文元

联系电话:

0551-63537350

邮箱:

hfsdajzjbyc@sina.com

新闻推荐

巢湖法院执结尘封十四年旧案

“这么多年了,这钱我早就不指望了,没想到还能要回来。真要感谢你们法院!”7月11日上午,在巢湖法院调解接待室,年近七旬的孙某...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星光闪耀”的乡镇企业)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