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合肥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合肥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获悉,今年,合肥市将新建4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到2020年实现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 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为建立全市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合肥市将开展全市老年人信息普查,重点筛查统计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等特殊和困难老年人基本情况和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在普查基础上再按1%比例进行抽样,力争建立覆盖失能、失独、空巢、留守、高龄等各类特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同时,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依据实用性原则和建设规范要求,选择500户经济困难的高龄、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其中,4个主城区各改造80户家庭,高新区、经开区、新站高新区、巢湖市(含安巢经开区)各改造45户家庭。 2020年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 今后,合肥市将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培育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养老服务龙头企业10家、社会组织10家,打造含智慧养老在内的专业化服务品牌10个。同时,建立以社区为主导、社会力量为主体、各类服务资源整合参与,采取打电话、走访、探视和邻里守望等形式,定期走访探视空巢、孤寡老年人的制度。实现4个主城区、4个开发区全覆盖。 此外,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食堂+小区助餐点+送餐入户,或集中送餐的模式,推进4个主城区、4个开发区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建设,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自助用餐和上门送餐等服务。2018年覆盖率达到50%,2019年达到80%,2020年达到100%。同时,鼓励四县一市城关镇开展老年助餐服务。 创建20个智慧养老示范街道 探索“互联网+”方面,合肥市计划统筹整合各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基础数据、服务渠道、服务终端等资源共享,对接餐饮、家政、健康等为老服务主体,提供助餐助医助急等服务。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产品,促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力争到2020年,居家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全覆盖。创建1个智慧养老示范县(市)区、20个智慧养老示范街道、50个智慧养老示范社区。选择500户经济困难的失能、空巢等老年人家庭,为其配置智能腕表、智能床垫、远程呼叫、陪护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提供健康监测、生活照料、情感陪护、紧急救援等服务。 中医服务将对社区和家庭全覆盖 在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60周岁以上的计生特困家庭老年人,每年免费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2020年底前,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为辖区内有医疗需求的高龄重病、失能失智居家老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上门服务。 此外,推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康复功能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紧密合作,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保健服务。到2020年,实现中医服务对社区和家庭的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康复保健服务。 今年新建4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 在场地供给方面,合肥市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合理运用现有设施和资源开展养老服务。2018年,计划新增养老服务用房设施达标社区80个,新建4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019年,新增达标社区80个,新建4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020年,新增达标社区78个,新建4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 在农村居家养老自助互助服务方面,每个县(市)选择3个村居建设互助式养老示范点,重点保障农村失能、失独、空巢、留守、高龄等经济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到2020年,农村敬老院为周边村居老年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面达到85%以上。 各区将打造各自特色新模式 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合肥市各行政区将形成各自的特色。瑶海区打造失能失智老年人激活社区,引进荷兰专业化的康复技术和先进的养老理念,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探索非药物康复的新路子。蜀山区打造“互联网+家政+助餐+照护”15分钟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圈;包河区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而庐阳区将打造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重在推行“居家+社区+机构”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利用社区中的公建配套设施、国有资产,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专业运营团队,对接养老、医疗服务资源,打造“嵌入”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托养、短期托养、就餐助餐、居家照科等生活支持服务。按照计划,全市将建设20个以上社区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服务机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巢湖市获悉,该市出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常用药品免费配送实施办法,确保农村贫困人口治疗效果...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