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巢湖新闻 > 正文

全国参与全民拍 春华秋实全镜收

来源:合肥晚报 2018-05-25 01:37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合肥一日”全国摄影大展盛大举行

○《一环夜景》郑成功摄于北一环路财富广场 ○《要幸福就要奋斗》 徐殿奎摄于合工大南区地铁站外 ○《幸福“二宝”》虞俊杰摄于蜀山区龙居山庄 ○《三代情》 程慧摄于荷叶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5月21日0:12,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当天第一个新生儿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中呱呱坠地,摄影师张东俊抓拍下了这一生动的画面,开启了合肥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合肥一日”全国摄影大展的序幕;5月21日23:58,太湖路和徽州大道交口,一位大姐在夜市卖完了她自制的特色小吃,带着满足的笑容愉快地归家,摄影师刘兵生抢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预示着“合肥一日”全国摄影大展圆满落幕。在5月21日的24小时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和普通市民纷纷把镜头对准了合肥,科研院校、工厂企业、医院学校、社区公园、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或举着相机,或持着手机,将大美合肥的普通一日“镜”收眼底,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出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的万种风情。

摄影家将镜头“聚焦”凡人小事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徐殿奎是安徽省唯一参加过1991年“上海一日”摄影活动的摄影家。时隔27年的今天,他又参加了“合肥一日”全国摄影大展,与过去对比,感触良多。他说:“时代真的不同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合肥一日\’规模更大,参与者更多,办得更好。”

5月21日当天,徐殿奎来到了正在拆迁改造的葛大店,并走进合工大南区地铁站观察众生百象。“刚走到站口,我就看到了一块公益宣传牌,上面几个大字非常醒目:‘要幸福就要奋斗\’,正好牌子前有位环卫工人正在劳动,我觉得这个画面非常应景,立刻抓拍了下来。”徐殿奎说,合肥是个幸福城市,这与人们的辛勤奋斗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有了各行各业奋斗者的不断努力,才有了今天这么美丽的合肥,这张照片我觉得是‘合肥一日\’的真实写照。”除了这张照片,徐殿奎还拍摄了很多地铁站中的普通人,有高龄老者看报学习的场景,也有一对年轻情侣携手走过“爱你没有终点”爱心广告牌的甜蜜画面……在这些照片中,合肥人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展露无遗。

徐殿奎说,这次参加“合肥一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全民参与”的氛围特别好。“全民参与,图片的视角会更平民化。大家的镜头更关注于凡人小事,展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接地气的作品格外动人。”徐殿奎说,在当天的拍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很多市民纷纷举起手机,在拍摄自己感兴趣的画面。“他们看到我,都过来和我交流,大家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呢。”

对于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东俊来说,5月21日零点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他要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驻守,拍摄下代表希望和初始的当天第一张照片——第一个新生儿出生。

张东俊说,这张照片意义重大,为此他提前做了很多准备。“经过前期和医院的沟通,5月20日夜里11:30,我就赶到了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这时,手术室那边传来消息,有一台剖宫产手术即将进行,张东俊立刻赶了过去。经过消毒、穿隔离衣等一系列准备,当晚11:52,手术开始。“我一开始不便进去,就等在手术室外的走廊上,等到孩子快要出来时,我再进去。给我拍照的时间就只有几秒钟。”5月21日0:12,孩子出生,张东俊抓住这关键的几秒钟,拍下了当天的第一张照片。“我本人是学医的,曾经从事过十几年的医务工作,对这个环境比较了解,知道站在哪里拍角度最好,所以拍摄比较顺利。”张东俊有过不少拍摄新生儿出生照片的经验,“2000年1月1日零点我抢拍过‘世纪婴儿\’的照片,还拍过‘守护生命\’的一组照片,经验比较丰富,所以这次也拍得很快。”

“合肥这座城市我天天拍都拍不够”

“合肥一日”全国摄影大展的启幕,也吸引了很多媒体摄影记者的广泛参与。他们,是合肥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合肥一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合肥每日”,他们每天都奔波于合肥的街头巷尾,按下快门,记录这座城市的一点一滴。

合肥晚报摄影部主任、安徽图片网总监郑成功,从2005年起便专注于拍摄合肥,并立志“把合肥的所有照片拍好”。十多年来,他每天坚持凌晨3点起床观察天气,凡天气适合必定出门拍摄。平均每年拍摄一万多张合肥的照片,成品照片每年就达2000多张。2009年曾举办过郑成功“美丽合肥”摄影展。

5月21日当天,郑成功依旧凌晨4点出门,一天时间,跨越了大半个合肥城,直到晚上近12点才收工。“我当天4点出门,骑摩托车沿长江路一路向西,看到好玩的画面就拍下来。”一路上,郑成功拍摄了四季花海体育公园市民晨练的场景,拍摄了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员工们清晨上班的画面,又拍摄了豆腐基地工人们做豆腐的全过程……从下午到晚上,郑成功还拍摄了很多具有生活气息的图片:新蚌埠路上的打铁匠、小区里热闹的“广场舞”、璀璨的一环路夜景、共享书店里认真阅读的爱书人……郑成功说,这些图片有的是无人机航拍,有的是他爬上18层高楼的楼顶俯拍的,可以说从各个角度真实记录了“合肥一日”。“‘合肥一日\’对于我来说是‘合肥每日\’,合肥这座城市,我天天拍都拍不够。”

合肥晚报摄影记者虞俊杰5月21日一大早也扛上摄影器材出发了,当天他要回访其曾经采访过的一个“特殊”家庭,为他们拍摄一张别具意义的“全家福”。这个家庭是合肥乃至全省第一个“单独二孩”家庭。

2014年2月23日,合肥首个“单独二宝”刘更生降生,虞俊杰第一时间拍摄记录下了这个“特殊”家庭的幸福时刻。时隔4年多,当初那个襁褓中的小毛伢现在已经上了幼儿园,虞俊杰特别在5月21日这天回访了刘更生一家,再次记录下了这个幸福家庭普通一日的温馨生活。“现在,二宝家庭越来越多了,但我回想当时我拍摄合肥首个‘单独二孩\’家庭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时间一晃就过去了4年,现在小更生慢慢长大了,很可爱,也很懂礼貌,这个家庭的一日,是合肥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普通一日的缩影,能够记录他们的‘一日\’,我觉得非常荣幸。”虞俊杰说。

市民眼中的“合肥一日”异彩纷呈

“合肥一日”全国摄影大展是一场全民的摄影狂欢,很多普通市民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拍摄下了自己眼中与众不同的“合肥一日”。

合肥供电公司员工、摄影爱好者朱志恒平时热衷于拍摄合肥人的文化生活,尤其喜欢戏曲。5月21日当天,他琢磨着要拍一些能展示合肥特色文化、代表城市印记的照片,为此提前两天就开始四处打听合肥的文化讯息。“经过多方了解,我得知安徽省徽京剧院正在排新戏《包拯出山》,于是我就想去现场,看看能拍些什么。”5月21日上午,朱志恒来到了省徽京剧院,正好看到演员们在排练,经过了解,他得知这次的《包拯出山》塑造的是一个年轻的包公形象。“包公是我们合肥的名人,平时给我们的印象是黑脸、威严,但这次《包拯出山》展示的却是一个小生的包公,让我感觉很新鲜。”当天,朱志恒拍摄了很多演员排练过程中的花絮,也从中领略到了一个全新的戏曲包公形象。

对于参加“合肥一日”全国摄影大展,朱志恒表示感觉非常棒。他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拍摄活动,他的很多同事也都参加了。“我是从文化的角度拍摄,我的很多同事则拍摄的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比如到巢湖野外去拍变电站,拍光伏发电设备。”朱志恒表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现在也喜欢拿起相机、手机,用镜头记录生活,感受每一天的变化,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摄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身体健康,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好心情。我想,这也是‘合肥一日\’摄影活动倡导全民参与的意义所在。”

蜀山区荷叶地街道妇联主席程慧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5月21日,她也参加了“合肥一日”全国摄影大展,并把镜头对准了基层社区百姓和他们的生活。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关注最草根、最接地气的群体。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这是我们在从事基层工作中感受最深的,我希望用镜头把这些都给记录下来。”当天,程慧拿着相机、手机,在荷叶地街道辖区内扫了一圈,从幼儿园里正在绘画的可爱孩子们,到卫生服务中心带宝宝体检的幸福一家人,从学校门口接孩子的操心家长,到超市里笑脸盈盈的售货大姐……在程慧的镜头中,社区大家庭的生活温馨又和谐,透着朴实无华的烟火气,让人觉得幸福又踏实。

“5月21日这一天,我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有意义的事。生活本身是美好的,如果用发现美的眼光,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你会发现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真挚而感人的故事。这是参加‘合肥一日\’拍摄活动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秦鸣

新闻推荐

市、区联合开展大调研活动

晨刊讯5月23日,市委书记、安徽巢湖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耿延强,率巢湖市和安徽巢湖经开区党政班子,联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二人世界2018-05-24 22:01
评论:(全国参与全民拍 春华秋实全镜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