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西宋村农民用插秧机在水稻田里插秧。“小满”节气,各地农民抓紧农时,田中一片忙碌景象。 新华社照片
秸秆还田+水稻机插
□本报记者 樊邦平
编者按
当前,“双抢”时节,农事正忙。一方面要及时处理上一茬农作物的秸秆,另一方面要及时灌水肥田,及时插播秧苗。此时,正好有一个能融合秸秆处理与秧苗栽种的技术,推荐给大家。
“针对四川省平原区小春农作物(小麦、油菜)秸秆产量大、分布广、随意抛弃等现象,为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多次试验研究,最终找到了办法。”5月20日,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专家告诉记者,通过生产示范和应用表明,秸秆还田融合水稻机插技术无需“腐化剂”,无需挖沟、埋草,无需长途搬运。
技术介绍
前茬作物(小麦、油菜)秸秆被浅旋还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重减轻,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微生物活力,同时可供应一定的氮、钾等养分,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通过机耕浅旋还田后,配套开展水稻机插秧,较传统插秧生产模式可节约化肥用量5%-10%,水稻增产5%-10%。
专家说,该技术集成了秸秆覆盖还田与机械还田相结合的农作物秸秆高效生态还田等技术,配套开展水稻机插秧,通过旋耕机一次性浅旋浅埋后即可进行机插秧作业,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量就地还田,操作简便、有利于水稻增产、资源增效、农民增收,符合当前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要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步骤
该技术主要有四个步骤——品种选用,秸秆浅旋还田,放水泡田和机插秧。
选择品种。根据前作选择熟期适中、分蘖力较强、结实率高、株高适中、抗逆性强,同时又适于机械化生产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地方主导品种。
秸秆浅旋还田。小春作物(小麦、油菜)联合收割机收获后,留高茬≤15厘米,让秸秆均匀平铺覆盖在土壤表面(不成堆),浇足蹋墒水后用旋耕机浅旋,将秸秆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匀,秸秆还田总量以前作收获后本田实际秸秆数量为宜。作业机型选择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高效低耗秸秆旋耕机械,作业前可适当施加氮素肥料,以促进秸秆在表土层中腐熟,避免分解细菌与作物对氮的竞争,机械浅旋务必要均匀。
放水泡田。农作物秸秆与土壤浅旋混匀后,立即灌水浸泡田2天-3天,加速秸秆在土壤中的充分吸水和初步分解。泡田期间要严格控制水层,确保泥不露田,保持水深1厘米-3厘米;泡软秸秆、泡透土壤旋耕层,避免在机插秧前浅旋耙田时秸秆大量上浮而影响栽插质量。
机插秧。这一环节又分为播种育秧,机械耙田,机械插秧和栽后管理四个小步骤。第一步是选用标准化机插秧塑料硬盘或软盘,采用旱育秧或淤泥育秧方式培育合格秧苗,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苗高不超过20厘米;第二步,当泡田工序完成后,通过旋耕机、水田驱动耙等将田块进行耕整,达到田面平整,并让土壤沉实,土壤的沉实时间长于秸秆不还田的田块,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沉淀2天-3天,壤土沉淀1天-2天,砂性土壤沉淀1天。同时控制水层,保持薄水机插;第三步是机械插秧,此时应选用乘坐式插秧机,行窝距30×17.5厘米~20厘米,每窝栽2-3苗,基本苗为每亩3万苗-4万苗,漏插率控制在5%以内,连续缺穴3穴以上应进行人工补插;最后,栽后管理与秸秆不还田的机插秧管理基本一致,要采取合理的肥水运筹措施,优化还田机插秧的群体质量。
注意事项
专家提示,该技术适用于成都平原及类似生态区,水源基本有保证、排灌较为方便的稻田。
还要注意的是,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此外还要强化病虫草害的防治,以确保农作物优质高产。
新闻推荐
本报讯惩治欠薪老赖,“黑名单”在行动。日前,合肥市人社局发布关于对镇江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9家用人单位和12名责任人...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