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具有三大特征:来源分散,排放无序,治理困难。因此,防控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需要从生态系统全局出发,构建综合防控策略。
要优化生态防控措施。一是减少肥料投入,优化养分和水分管理过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源头减量。二是修建生态沟渠、缓冲带、生态池塘,对污染物进行拦截、吸附、同化和反硝化。三是养分再利用,如通过稻田湿地系统、水生蔬菜系统、水体景观植物系统,消纳、净化和回用农村生活污水和富营养化河水中的氮、磷养分。四是使用生态浮床、河岸湿地和种植沉水植物等多种技术,提高农业区域内的污水路径如河流、沟渠、池塘和溪流的自净能力。
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功能,减少流域内的面源污染物输出与排放。一是在控制区内进行植被恢复,发挥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根滤和降解等作用。二是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或轮作方式,优化 “种植-养殖-加工”链中养分的循环模式与再利用技术。三是建立集约化农田排水方式,优化能逐级削减污染物的沟-渠-塘结构和工艺,延长污染物在沟-渠-塘中的停留时间,提高降解能力。
推动治理技术应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颁发,农村将有大片的土地进行集中式管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将是承包业主的责任,政府仅扮演“考核者”的角色。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型农业和环保企业,才能有效推动治理技术的应用与运营。市场化运作可为新型环境材料的研发,污染物控制产品与设备的研发,废弃物资源化应用产品与设备的研发,以及农业面源污染远程管理终端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
破解巢湖面源污染形成机制。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实质,就是养分或污染物在土-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行为。因此破解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机制,应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实质即养分或污染物在土-水界面间的迁移转化过程出发,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新闻推荐
主办方将邀请评审专家走进龙栖地,初审将评出50篇“合肥故事”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