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一流标准的控源截污基础设施体系
巢湖水污染的原因,有内源污染释放也有外源污染汇入,而关键是外源污染负荷已经超出湖体自净能力。因此,巢湖水污染治理首先是加强入湖河道污染治理,而入湖河道治理的前提是必须加快构建一流标准的控源截污基础设施体系。
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强化雨污水管网问题排查整治。二是强化污水处理厂扩容和提标改造。避免出现空白区域或死角,进一步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效率。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控治理技术方法体系
一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各地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水文状况、城市空间等实际环境现状,科学合理地制定治水治湖方案。
二是做好量的管控和质的净化。治污的重中之重是消减污染量,要精细计算污染物产生量,制定“控量”措施。但量的管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结合污染物的迁移和变化,加强污染防治工程、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维,实现质的净化。
三是加大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和助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云平台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环境现状和各类污染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风险分析预警和协同综合处置,提高污染防治覆盖面和工作效率。
三、构建共建共享的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体系
巢湖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推进治水和治城、治水和拆违、岸上和水里、治污和治涝等流域范围内的综合治理,恢复、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循环体系。
流域生态共建共享,就是通过上下游之间和流域内涉及的所有行政区之间的协商与合作,以全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标,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制定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总体目标及各类分项指标、主要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明确实施规划所需的投入,定量分析各区域和特定市场主体所分享的公益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并按照收益比例分担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本,最终达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济共赢的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在环境保护督察简报中,对巢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督察整改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简报提出,督察反馈后,安徽省及合肥市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检查督办,强力...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