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剧《立夏》
一千多年前,初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第一次记下“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
1952年,庐剧老艺术家孙邦栋和鲍志远主演庐剧《梁祝》,连演120场。
2018年1月5日,新版庐剧大戏《梁祝》在安徽大剧院首演,数百观众踏雪看戏。
……
生发于田间地头,贴近合肥人生活的庐剧,正迎来改革和创新。
这是合肥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以庐剧为代表的非遗的创新发展,《立夏》等原创文艺精品的纷纷面世,高雅艺术走近普通市民,让合肥人更懂合肥的巨作《合肥通史》的编纂出版………合肥打造“文化合肥”、提升合肥文化软实力频出真招,也让广大市民得了真实惠。
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养,合肥正在建设一座有底蕴、有气质、有灵魂的城市。
传承发展——
文化“化石”焕发新活力
在新版《梁祝》中,庐剧戏迷感受到了合肥庐剧院的老庐剧、老腔调、老韵味,中青年庐剧演员在其中也找回了咬字、发声和唱腔中的“老合肥”味道。作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庐剧,曾经历过辉煌的鼎盛时期,涌现过丁玉兰、孙邦栋、王本银、鲍志远等一批优秀的庐剧表演艺术家。
时光流转,转眼便是新世纪。
让年轻的观众也爱上庐剧,振兴庐剧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新挑战,合肥市高度重视、精心谋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城市文化需求。创排新版庐剧《梁祝》,致敬传统;现代庐剧《江姐》演出时,全程手机直播;传统戏曲借助高科技平台面向世界……
有传承有创新,文化才有活力。戏曲领域的创新,是合肥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微缩。
在人流如织的合肥文博会上,每一届都为非遗辟出场地,展示绝活。在2017年10月举办的第十一届合肥文博会现场,合肥市省级非遗项目庐州木雕传承人张海峰,一口气拿下一个200万元的国际订单,成为合肥文博会签下的首张非遗产品国外订单。一个月后,两千余件庐州木雕手工艺品跨越重洋,在新西兰市场上收获知音。
文博会为传统文化创造的不止是一次次精彩亮相的舞台,更是将传统延续下去的机会。它们与城市共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精品迸发——
文化成果与民共享
2017年12月,安徽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4-2017年)优秀作品奖公布,合肥市共有四部作品上榜,分别是电影《圩堡枪声》、舞剧《立夏》、3D动画电影《太空熊猫英雄归来》、歌曲《巢湖美》。这四部作品,正是合肥市近年来文艺创作领域精品纷呈的缩影。
其中,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优秀剧目,合肥原创民族舞剧《立夏》,10月北上首都,东进上海,并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活动的闭幕式演出,将鲜明的“安徽风”带给了全国观众。此外,传统庐剧《秦雪梅》(选段)首登央视新年戏曲晚会;电视剧《坝上街》、电影《村支书金岚岚》《圩堡枪声》等影视剧在央视播出;动漫原创连续剧《黑脸大包公》不仅成功登陆央视,更打入海外市场。《荠菜花》《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东门破》等庐剧大戏,让合肥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庐剧舞台分外多姿多彩。
以上文艺精品的诞生,是合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植根合肥厚重的历史文化土壤创作出来的,它们在讲好合肥故事、传播合肥声音、展示合肥风貌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文艺创作来自于人民,文艺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2017年12月30日晚,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广新局、合肥文广集团主办的“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合肥市2018新年音乐会在合肥大剧院举行,整场音乐会所有歌曲均为原创。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合肥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代表;合肥市省级、市级劳动模范代表;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科技工作者、外籍专家学者代表;合肥市“双创”典型代表;市容环卫工人代表;市建设者代表等观看当晚演出。
已从事城市“美容师”十余年的环卫工人蔡良霞开心地说:“能走进大剧院零距离观赏演出的机会很难得,很开心。”“文化惠民、文化乐民”。近年来,合肥市采取财政买单、市场运作、群众优惠或免单的方式,持续开展高雅艺术文化惠民活动。
1月19日,赖声川力作《爱朦胧,人朦胧》在合肥上演,合肥人50元就能坐在第一排观看,同等位置在其他城市的票价高达数百元。
而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的“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则邀请艺术名家作客合肥大剧院与观众近距离畅谈艺术与人生,已然成为合肥最著名的公益文化品牌之一。四年多来,尚长荣、姜昆、刘兰芳、田连元、舒乙、胡德平、濮存昕、蓝天野、盛中国、刘秉义、徐沛东、吴长江、瞿弦和、童自荣、阿尔卡迪·谢维多夫等一大批艺术名家做客大讲堂,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情欢迎。
向公众解析艺术经典、涵养城市文化性格,合肥不惜血本,不遗余力!
文化丰碑——
《合肥通史》补合肥史学空白
2017年6月20日,《合肥通史》首发式暨“庐州讲坛”报告会在合肥市政务中心举行。这部耗时6年编纂、长达320余万字的书正式出版,既是合肥人民和社科理论界的一大文化盛事,也填补了合肥历史学科研究的空白,为合肥文化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2011年3月启动编纂工作到出版,这部鸿篇巨制先后历经5次修改。
全书六卷七册,分别为远古至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宋元卷、明清卷、民国卷、当代卷(上下册)、人物卷。可以说,《合肥通史》是对合肥历史一次空前系统的研究、整理和总结,是合肥历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前五卷遵循传统通史体例,以时间为纲、史实为目,采取章节目三级标题法进行编排,系统梳理了上至远古下迄2011年合肥历史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了合肥地区几千年来延绵不绝的文明传承;第六卷为“人物卷”,收集了400多位合肥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合肥历史全貌。
此书还突出地域特色,写出浓郁“合肥味”。各卷主编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以及民风习俗等多角度切入,着力梳理合肥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着力论述不同历史时期合肥在全国背景下和江淮区域中所处的历史地位,着力揭示合肥历史发展演变和兴衰交替的内在规律,着力展示合肥历史上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历史价值,着力挖掘合肥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邃意蕴,集中展现合肥厚重而精彩的历史风貌。
读史使人明志,这部巨作的出版,让合肥人更懂这座城,更爱这座城。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邱青青
新闻推荐
为应对1月24日至28日安徽省将出现大范围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省政府应急办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快速反应、周密安排、提前防范、有效应对,全力保障公共安全,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学校:24日~28日合肥中...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