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贯彻这一方略的实际行动。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污染防治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大气环境质量看,一是目标任务完成不彻底。 2017年安徽省PM2?5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指标,均未达到国家年度考核目标。二是空气质量改善的稳定性不够。和上一年度相比,全省PM10上升了 15.7%,PM2.5上升了 5.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下降了7.2%。三是空气质量仍差强人意。全省除黄山市外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均未达到合格水平。从水环境质量看,巢湖水质总体尚未实现根本好转,合肥市区主要入湖河流和淮河流域部分支流劣V类水质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皖北地下水超采面积进一步扩大。此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和成效还不够大。
二、高度警惕传统发展思路的巨大惯性和转变的艰难性。很多干部习惯于经济优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当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发生矛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调整项目,使之适应生态环境功能,而是如何改变生态功能定位,使项目能够得到批准。直到现在,未批先建和闯红线的重点项目时有发生。
三、创新体制机制,奠定打赢攻坚战的制度基础。第一,发挥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将绿色GDP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取代现有的经济增长指标。第二,建立全方位的生态补偿机制。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以及各种禁止、限制开发区域,均应建立与全省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为全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生态空间的地区应给予奖励性补偿。第三,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进一步深化完善安徽省环保督察制度和队伍建设,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指挥有力,责任落实到位。
四、以总揽全局的高度和智慧引领绿色发展。第一,大力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切实为生态文明建设塑造样板。第二,高度重视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严禁以脱贫为由发展低端污染性产业,防止在禁止开发区域范围内布局扶贫项目,以免造成扶贫资金的浪费和脱贫的不可持续性,确保两大战役同步取得胜利。第三,以明确的指标导向,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污染防治的参与度和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新闻推荐
安徽网环巢湖频道讯根据全市就业统计分析,巢湖市2017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呈供需两旺态势,企业用工需求和返乡务工人员较上年都有显著提高。从就业形势看总体稳定。截止12月底城镇新增就业24498人,占...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