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巢湖新闻 > 正文

合肥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合肥日报 2018-01-24 05:13   https://www.yybnet.net/

秋染三河 李博 摄

随着“一带一路”、创新型城市等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合肥市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不断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2017年8月《合肥市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提出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样板,为全省乃至全国小镇建设创造出示范路径,为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一、合肥市建设特色小镇的现状

(一)坚持科学规划,凸显市场主体

第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实现创新、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有机融合。第二,小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控制在30%~50%。第三,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调动社会力量,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建设运营。

(二)突出产业特色,实现分类发展

合肥实行“一镇一业”,在细分市场中构建小镇大产业。合肥特色小镇根据产业不同可以分为:一是文化小镇,如长临河军事题材影视小镇等。二是旅游小镇,如汤池镇温泉旅游特色小镇等。三是科创小镇,如撮镇VR小镇等。四是智造小镇,如机器人特色小镇等。五是金融小镇,如滨湖金融小镇等。六是商贸小镇,如综合性通航小镇等。七是健康小镇,如巢麓小镇等。八是农业小镇,如大圩农业物联网小镇等。

(三)加快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支持

在财政资金方面,安排特色小镇建设奖补资金,对国家、省级、市级培育的特色小镇,予以财政资金支持。在土地要素方面,统筹安排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保障合理用地空间。在融资渠道方面,鼓励运用PPP模式开展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在人才保障方面,对进入特色小镇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重点支持。

(四)建立联动机制,落实创建工作

省级层面上,成立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级层面上,成立合肥市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做好各地动态跟踪和协调服务。县(市、区)级层面上,编制各县(市、区)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方案,筹划配套政策和下一步思路。

(五)完善功能配套,创新区域协同

合肥建设特色小镇注重加强沟通交流和协同创新。紧跟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1+5战略部署,建立环巢湖国际旅游休闲区,打造特色旅游风情小镇。三十岗利用“马拉松热”吸引人流、扩大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刺激当地消费。中国葡萄特色小镇为推介大圩镇葡萄品牌、与外界合作洽谈提供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平台。

二、合肥市建设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

一是小镇数量相对较少。2017年,被国家、安徽省指定重点发展的合肥特色小镇只有5个,分别是肥西县三河镇、合巢经开区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包河区滨湖金融小镇、巢湖市黄麓建筑科创小镇和高新区中安创谷基金小镇,总体来说特色小镇数量相对较少,覆盖面积不够。

二是发展成效有待提高。部分特色小镇建设初期“声势大”,建设进度却相对缓慢,后期动力不足、成效不明显。例如华谊电影小镇在合肥的整体反响较小,滨湖海洋主题乐园项目至今还未开工。未来合肥应在小镇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上严格把关监控,促进特色小镇健康而稳定地持续发展。

三是产业特色有待突出。部分小镇由于初期谋划不足,后期不得不外延与扩展,导致总面积偏大,不符合“小、精、强、美”的要求。部分小镇缺乏彰显特有文化元素的建筑外观、生态绿地和社区配套等。众多企业集中涌入,显现出“同质化”现象。

四是人才机制有待创新。一方面政府暂时没有有效的政策体系或机制来吸纳优秀人才落地生根,甚至是有的专业人才即便来了也待不长。另一方面市县部分地区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对人才吸引能力严重不足。

(五)功能联动有待增强

一是产业与旅游功能融合不够。一些科技小镇产业定位特殊,难以开发丰富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对游客吸引力有限。二是产业与文化功能融合不够。有些小镇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与内涵,传统产业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难以深度融合。三是产业与社区功能融合不够,居民认同度普遍不高。

三、合肥市建设特色小镇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设计

一是注重规划的衔接性。建立由概念到具体、由策划到规划、由整体到局部的总体发展规划;将偏离发展定位的项目区块尽快剥离,保证空间形态上的“精致紧凑”,杜绝无序扩张。

二是注重规划的操作性。合肥对下辖的四区、四县和一市分别设定建设特色小镇的指标,要求下一年结合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各自重点发展4个特色小镇。如合肥高新区基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建立量子信息小镇;包河区发挥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资源优势,打造文创小镇或科教小镇等。

三是凸显“特色”文化元素。将重点项目尽量集聚在小镇核心区,建好展示小镇、接待来访等多功能的小镇平台。在建筑风格上或富有水乡文化特色,或具备历史人文特征,或突出创新文化特质。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特色相匹配,确保小镇风格的独特性。

(二)合理安排投融资

一是明确实施主体,政府、投资机构、产业运营商强强联合。政府作为牵头整合机构,提供财政支持及信用背书,设置引导基金,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参与特色小镇项目。产业运营商凭借其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注重专业化产业的培育,提升特色小镇价值。投资机构在项目初期以股权的形式介入,进行开发全过程的测算与控制。

二是资本早期介入,长远布局,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在项目资本金阶段,政府产业基金做引导,获得产业资本方的支持。在开发建设阶段,国家开发银行及商业银行的贷款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在项目运营资金阶段,银行流动性贷款较为容易,提供土地、房屋、产权等资产抵押。在项目成熟阶段,考虑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退出,实现资产的估值溢价,完成本轮投资。

(三)建设人才队伍

一是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与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借助合肥之友、PPP、基金、众筹等载体,拉动人才投入特色小镇建设。安排人才发展专项经费支持重点人才项目建设。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引才大使”,对企事业单位通过中介组织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佣金补贴。推进“合肥国际人才城”建设,融通政府、企业、社会和高层次人才。

二是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合肥特色小镇支持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与高校联合培养创新人才、专业人才。实施“鸿雁计划”,每年遴选优秀青年人才赴国(境)外留学深造,给予资助。争取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坛落户合肥,并对举办的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论坛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发挥滨湖金融小镇优势,吸引高端金融人才和知名企业。利用合肥双创英才港,保证特色小镇人才既可以走出去创新创业,又能保持原有岗位编制。打造特色小镇人才创新创业新载体,包括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推进特色小镇与中德国际创新园等创新创业基地合作发展。

(四)增强政策引导

一是增强政策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引导。发挥合肥市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的积极作用,安排财政奖补资金,以奖代补方式对年度基础设施评估情况较好的特色小镇予以奖励。强化对特色小镇的监督,严肃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重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文物破坏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负面事件。

二是增强政策对联合投资项目的引导。重视龙头企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建设大项目、布局产业链的能力优势,如新站高新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手,打造航空运动小镇等。对企业实力薄弱的小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支持开发主体以参股、相互持股、PPP等方式团队,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三是增强政策对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的引导,打造品牌IP。发挥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强特色小镇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依托合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搭建与万科、碧桂园、华夏幸福等企业的创新合作平台,推动小镇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促进产业联动

一是促进产业参与联动。建立公共参与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特色小镇的规划、政策制定等。鼓励合肥本地产业与高校、省级以上研究院的紧密合作,对有转型发展需要的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专利服务券等。

二是促进产业区域联动。发挥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马拉松赛事等平台作用,加强特色小镇在投融资、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在引进企业来镇发展的同时,支持小镇企业通过新建、参股、并购等多种方式“走出去”,扩大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发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作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来镇创新创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彭小宝)

新闻推荐

安徽建成多条高速铁路 合肥地铁进入“换乘时代”

去年,安徽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建成多条高速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也各有发展。安徽省高铁里程增至1430公里近年来,安徽省高速铁路网路越来越密集,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726公里增加到1430...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合肥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