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环境保护部召开2017年1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华夏时报记者:我们观察到,督察进驻时,地方都很重视,积极配合督察,推进整改。但也有人担心,督察结束后地方会松下来,可能会“一阵风”,督察效果会大打折扣,能否谈一谈地方督察整改情况?
刘长根:关于地方放松整改的问题,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在环保督察之初,特别是第一批、第二批的时候,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少数反弹的问题,我们也收到过一些举报,进驻的时候解决了,督察组回来以后,问题又反弹了,确实有这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是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有一个清单式调度,把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内容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这个月针对督察整改的批示情况、现场督办情况;二是地方出台重要的政策、法规、制度等长效机制情况;三是重点问题整改情况,每个省份都有几十项、甚至上百项整改任务,我们每个省都会选择重点问题,盯住地方上报整改情况;四是一些部门和地市,作为整改主体责任,整改任务的完成情况;五是地方党委政府的督办情况,也要给我们报。我们清单做的很细,针对报的情况我们会组织督察局去核实,核实以后采取警告、提醒等方式,还有一些更严厉措施。
第二个是点穴式专项督察,刚才讲到的南通督察整改不力被问责的情况,就是这一类专项督察。此外,还有一套约谈机制,谈了以后问题整改公开约谈,我们配套的通报、函报、问责、约谈等措施,推动地方强化整改的长效还是起到很好的作用。
还有一招,就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报道。信息公开做的很具体,要求地方的整改方案、整改情况、落实情况等都要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制度设计上是不达目的绝不松手,绝不能把督察变成一阵风。从调度结果来看,各地对整改工作非常重视,整改工作还是做的很扎实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被督察地方党委、政府均将督察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强化研究部署,约一半省份由党政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整改领导小组组长,其余均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湖北省采取办结交账机制,由省委书记和省长出面,由承担整改任务的地市党政主要领导或部门主要领导签字背书。这个机制非常好,地市的压力非常大,加大了整改力度和进度。
二是推进任务落实。截至目前,前三批督察的22个省份督察整改方案共明确整改任务1532项,已完成639项,完成率42%。新疆卡拉麦里山等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基本整改到位;内蒙古呼伦湖湿地面积明显扩大;湖北基本完成湖泊违规养殖的清退工作;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以及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治理进度明显加快;安徽全面叫停侵占巢湖滨湖湿地等行为。
三是完善长效机制。各地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全面审视、深刻反思、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工程治理,完善制度建设。广东省加大治水力度,其中深圳市2017年建成污水管网近2000公里,几乎是前5年的总和。
四是严格督察问责。追责问责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常态,以问责促尽责,环保不履责便问责的工作导向初步形成。特别是各地通过对移交案卷立案调查,虽然问责尚未完成,但压力传导和震慑作用已经发生。
五是转变发展理念。在环保督察带动下,被督察地方主动调整发展思路,把强化督察整改作为重要机遇和有力抓手,借势借力推动解决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深层次问题,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海南省提出永久四个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浙江省借势推动产业升级,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讲督察不是一阵风,地方整改工作是很好的,谢谢。
新闻推荐
据中安在线报道,18条道路将通车、新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0所、新建改造10家以上菜市场……12月23日,合肥市包河区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区长葛锐在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该区...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