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1月22日,合肥市政协委员资政会上,市长凌云透露,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编制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凌云强调,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是百年大计,要让创新成为当代发展不可阻挡的澎湃力量。
【方向】确定全球视野本地特色的“双1234”战略方向
已原则通过合肥市规委会审议的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坚持全球视野,结合自身特色,确定了“双1234”的战略方向。其中,“两个一”的目标为:打造全国一流、全球知名的环巢湖科创走廊,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五大发展同步实现的新路子。而“双叠加”的优势,即:将叠加科教和生态“两大优势”,叠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两大机遇”。
另外,“三融三进”的路径指的是促进创城、产城、学城“三城融合”,实行院校系、徽商系、海归系“三路并进”。“四系四新”的支撑涵盖的是集成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体系”,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
【布局】创新、生态“双融合”的空间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坚持生态优先、优化布局,设计了“双融合”的空间结构。一方面,搭建Y形环湖廊道和“一城四区多点”的创新空间结构。凌云透露,Y形环湖廊道总长约140公里,总面积约840平方公里,包含科学岛、四大开发区和巢湖市、肥东县、包河区、瑶海区等区域。而“一城”为滨湖科学城,包括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国家实验室核心区、教育科研区;“四区”为滨湖成果转化区、新站产创融合示范区、空港经济示范区和半岛未来科技湾;“多点”为北航航空小镇、中德芯智小镇以及中庙、黄麓等环巢湖特色小镇。
另一方面,搭建“一环两源多极”的生态空间结构。“一环”为环巢湖绿廊,“两源”为巢湖、大房郢-董铺水库两大生态水源,“多极”为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大蜀山森林公园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南艳湖、翡翠湖、王咀湖、柏堰湖、少荃湖、陶冲湖等生态绿心。
【目标】到2030年建成全球知名的创新走廊
“科教基地是合肥最大的优势,环抱巢湖是合肥独一无二的资源。”凌云表示,对于新时代合肥发展来说,要坚定不移把创新贯穿于各项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让创新成为当代发展不可阻挡的澎湃力量。为此,在发展目标上,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将分“两步走”。
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创新体系,建成国际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研发机构群,集聚国际一流的人才队伍,产生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创新成果,在量子信息、核聚变能等方向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成为国家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到2030年,将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体系,实现创新资源的全球整合配置,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并实现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培育一批国际知名龙头企业,实施一批支撑创新发展的重大项目,建成全球知名的创新走廊。
新闻推荐
裕溪河、蒋家河、钓秀河、芙蓉河……巢湖市银屏镇境内河、水库、塘坝众多,多样的水生态环境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今年,该镇为建立“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乡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力保河湖库生...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