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巢湖新闻 > 正文

秦汉时期合肥 就是“大都会”

来源:合肥晚报 2017-06-21 04: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合肥通史》正式出版发行, 6年5次修改方出炉

合肥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远?为什么说早在秦汉时期,合肥就已是“大都会”?从6月20日起,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市民可以从一本巨著中找到最权威、全面的答案。当天,《合肥通史》首发式暨“庐州讲坛”报告会在市政务中心举行。这标志着耗时6年编纂的该书正式出版,这是合肥人民和社科理论界的一大文化盛事,填补了合肥历史学科研究的空白,为合肥文化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文化建设工程,影响深远。

写出浓郁“合肥味”长达320余万字

“《合肥通史》一书是合肥市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和安徽省社科规划重点委托项目。耗时6年,长达320余万字。”该书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夏毓平透露,从2011年3月启动编纂工作至今,这部鸿篇巨制先后历经5次修改,向世人全面展示上至远古下至当代的合肥全貌。

据悉,全书六卷七册,分别为远古至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宋元卷、明清卷、民国卷、当代卷(上下册)、人物卷。可以说,《合肥通史》是对合肥历史一次空前系统的研究、整理和总结,是合肥历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据悉,该书前五卷遵循传统通史体例,以时间为纲、史实为目,采取章节目三级标题法进行编排,系统梳理了上至远古下迄2011年合肥历史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了合肥地区几千年来延绵不绝的文明传承;第六卷为“人物卷”,收集了400多位合肥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合肥历史全貌。这是《合肥通史》在编排体例上的创新突破。

此书还突出地域特色。写出浓郁“合肥味”。各卷主编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以及民风习俗等多角度切入,着力梳理合肥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着力论述不同历史时期合肥在全国背景下和江淮区域中所处的历史地位,着力揭示合肥历史发展演变和兴衰交替的内在规律,着力展示合肥历史上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历史价值,着力挖掘合肥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邃意蕴,集中展现了合肥厚重而精彩的历史风貌。

《合肥通史》是合肥人的通史。该书始终坚持开门写史,通过课题公开招标,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学术审读,广泛征求意见,汇集各界智慧,力求打造精品。比如,在编纂过程中,因行政区划调整,该书及时调整方案,扩展了当代史的地域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全书内容。同时,推出了《秦汉魏晋时期的合肥史研究》、《巢湖诗话》等6种专题研究成果,出版了面向大众的普及性读物《合肥通史简明读本》等衍生品,丰富了合肥历史研究体系。

勾勒合肥“精神图谱”秦汉时期即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

一种屡被提及的说法是,“合肥,江淮小邑”,好像合肥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小县城,而刚刚出炉的《合肥通史》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合肥在秦汉时期就是全国八大都会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大中心”。

根据研究,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内,合肥在经济、文化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6月20日,在《合肥通史》首发仪式之后,该书的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陆勤毅在“庐州讲坛”报告会上对该书进行解读时表示,合肥在秦汉时期,与寿春组成最早的中心城市群之一。“合肥的‘都会\’地位在《汉书·地理志下》有表述,‘寿春、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所以说,合肥是当时全国八大都会之一。”

此外,《合肥通史》勾勒了合肥的精神图谱。合肥是中国早期人类生活和原始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每个合肥人的家与合肥这个大家、与中华民族这个更大的家是血脉相通、密不可分的,爱家庭、爱家乡、爱国爱家是统一的情感有机体。对合肥历史的了解和认同,能够增强当代合肥人的自豪感、归属感和整体凝聚力,树立当代合肥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因此,“我们在处理合肥通史的历史各个阶段的时候,浓墨重彩地对当代史下了很大的功夫。第五卷用了一卷上下两册,83万字,这是特别处理的。总之我们对历史的回顾、梳理,是一次心灵的慰藉,这是我们的故乡,我们的合肥曾经灿烂、辉煌过,我们的历史是厚重的。前人做出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又处在历史新的节点,历史的重任到了我们的身上,每一个合肥人都要为合肥的明天做出贡献。”夏毓平介绍说。

“合肥从过去一个不太知名的城市,发展到现在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一个有影响的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这样的文化成果来总结历史展望未来。通史的作用主要是存史、资治、育人。数千年来,合肥人民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合肥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有雄厚的基础来支持文化建设。同时,这也是持续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夏毓平介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3月,市委、市政府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决定将《合肥通史》编纂工程列入“十二五”文化建设重大工程。

填补合肥史学研究空白克服重重困难树合肥文化丰碑

“《合肥通史》的出版面世,凝结了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饱含了专家学者的智慧心血。它的出版,填补了合肥历史学科研究的空白,为合肥的文化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合肥通史》编纂委员会负责人表示。

“《合肥通史》从2011年开始立项,在这之前,我们做了两年的调查,了解到全国编纂通史是从2000年前后开始的,以省一级作为发端的,但直到现在,完成得也不多。而市一级的通史,修得更是非常少。”夏毓平透露,全国省会城市做通史的不多,《南京通史》是从2006年开始的,到现在还没有出版全。杭州也做了通史的研究,但是尚没有出版。

所以,在此书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苏士珩看来,《合肥通史》的出版,不仅提升了合肥历史文化的厚度,提升了合肥人文记载的厚度,而且可以为其他市提供一个很大的启发。

因为之前关于合肥的史料不多,相关研究更少,所以此书在编纂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夏毓平透露,远古传说中的人物,能不能作为历史人物在通史中记载下来?比如说有巢氏。“人类是怎么从混沌状态发展到智人,住进自己的房子?对于传说中的人物,我们该如何处理?”夏毓平介绍,经过一系列的学术讨论,借鉴上海等一些城市文化的做法,最后,他们很坚定地将有巢氏等作为合肥地历史先人写进通史。

针对历史名人,《合肥通史》在编纂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尊重历史事实,公正持论,秉笔直陈,不隐恶、不溢美,不用春秋笔法,实事求是地处理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合肥社会历史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构成了《通史》的一大特色。

“这部著作,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反映合肥的历史文化,从纯粹历史学研究来说,也是非常规范的。”夏毓平说道。

而现年79岁的苏士珩表示,中国文化地方修志的多,修史的少,特别是通史,就更少。难度很大,要从远古到当代,连续不断地把历史发展的脉络写清楚,并要把地方特色写清楚,这是非常难的。“提高到学术上讲,它应该是历史文化的传承、积累、发展,也是人类文明的轨迹。这个通史不仅仅是合肥“十二五”文化的一个重要工程,还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个贡献,可歌可泣。”

因此,《合肥通史》的编纂出版,是合肥文化建设上的一座丰碑,必将在合肥发展历史进程中留下浓重的印迹。

新闻链接

《合肥通史》编纂工作大事记(2011-2017)

●2011年

★3月10日,市委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编纂《合肥通史》,同意成立《合肥通史》编委会、学术指导委员会,编委会办公室设在市社科联。

★5月10日,《合肥通史》编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将《合肥通史》列为合肥“十二五”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动员协调各方力量,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推出一部通贯古今的地方通史。

★5月12日,发布“《合肥通史》专项研究课题公告”,公开招标,旨在物色人才、发现史料。截至6月30日,征集有效课题24项。2012年5月,全部课题通过评审、结项。

★5月30日至6月14日,编委会办公室赴省社科院、安徽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巢湖、庐江、舒城等地开展学术调研。

★7月20日,《合肥通史》被正式列为安徽省社科规划重点委托项目(批准号为AHSKW2011D01)。

★7月19日—20日,编委会办公室走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对编纂《合肥通史》表示全力支持。

★10月21—27日,编委会办公室对合肥历史文化资源(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古战场)进行集中调研。

●2012年

★4月27日,《合肥通史》编委会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学术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并针对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地域范围变化情况,对编纂工作总体方案作适当调整,决定同步出版《合肥通史》专题研究丛书。

★5月21日—22日,学术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论证《合肥通史》框架结构、学术规范,确定全书分为六卷、七册。 同时讨论确定各卷主编人选。

★6月5日,印发《〈合肥通史〉学术规范》。

★6月11-12日,编委会办公室召开编写工作会议,与各卷主编分别签订编写协议,标志着《合肥通史》正式进入编写阶段。

★9月1日—20日,编委会办公室组织编写工作中期检查。各卷均组建了精干的作者队伍,设计出合理的框架结构和详细纲目。

★10月15日,编委会办公室组织本地学者座谈讨论。省、市文史界14位老专家对编纂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0月24日—26日,编委会办公室对舒城、枞阳、庐江等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调研,与当地专家座谈研讨。

★12月5日—6日,学术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对各卷编纂提纲进行论证。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合肥通史》学术指导委员会顾问卜宪群作学术发言,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月,《合肥通史》专题研究丛书《李鸿章与淮军》出版。至2016年5月,先后出版研究丛书6册。

●2013年

★2月25日,《合肥通史》编委会召开第三次会议,提出2013年底完成《合肥通史》初稿。同时,对区划调整后巢湖、庐江当代史编纂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3月5日,编委会办公室召开编写工作调度会,讨论解决资料搜集、史料取舍、体例统一、各卷衔接等问题。此后,类似调度会每月一次。

★9月15-16日,《合肥通史》编委会与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共同主办“秦汉魏晋时期江淮地域背景中的合肥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国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会议,收到论文30篇。

★12月,编委会办公室汇总《合肥通史》(初稿),印出清样。

●2014年

★1月3日,《合肥通史》编委会召开第四次会议,研究部署《合肥通史》(初稿)征求意见、学术审读、后期修改等问题。会议决定编写一本简明扼要的《合肥通史简明读本》。

★1月3日,印发“审读方案”,同意面向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截至6月底, 300多个单位和个人先后以不同方式反馈了审读意见。

★3月20日,学术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对学术审读进行分工,责任到人。

★3月25日,编委会办公室组织本地文史专家集体审读。

★7月10日—11日,学术指导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集中反馈学术审读结果,讨论吸收社会各界审读意见,研究修改方案。

★7月—12月,各卷主编集中精力修改文稿,形成“送审稿”。

★12月,编委会办公室汇总、印制《合肥通史(送审稿)》。

●2015年

★1月-5月,《合肥通史(送审稿)》分别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审读。同时,向曾任市几大班子正职负责同志征求意见。

★6月-7月,组织各卷主编再度打磨文稿。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对全书进行统稿。

★6月17日,安徽省社科规划办调研《合肥通史》编纂工作,对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

★7月1日,《合肥通史》编委会召开第五次会议,研究出版环节有关事项,同时增补朱士群为学术指导委员会顾问。

★7月9日,编委会办公室召开会议,决定集中时间编稿、改稿,于2015年年底进入出版环节。

★8月11日—12日,学术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集体审读修改后的书稿,并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再次研讨。

★11月,《合肥通史简明读本》形成初稿。

★ 11月—12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合肥通史》出版招投标工作,与安徽人民出版社签订出版协议。

★12月,《合肥通史》统稿工作完成,第三次印出清样、送审。

●2016年

★2月,《合肥通史》(电子稿)交安徽人民出版社编辑。

★3月15—16日,编委会办公室召开编写、出版工作会议,要求各卷主编与出版社责任编辑保持密切联系,做好书稿完善工作。

★6月,对《合肥通史简明读本》组织学术审读。

★11月11日,《合肥通史》编委会召开第六次会议,专题研究全书的署名、标注、装帧以及出版发行、宣传推介等工作。

★11月—12月,编委会办公多次走访出版社,落实出版方案。

●2017年

★1月10日,市长凌云在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合肥通史》编纂完成。

★2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印出《合肥通史》样书送审。

★6月,举行《合肥通史》首发式,并向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赠书。□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京鹏

新闻推荐

女逃犯带4月大宝宝出行被抓哭求民警放过自己

哭求民警放过自己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备“战”巢湖2017-06-17 04:41
评论:(秦汉时期合肥 就是“大都会”)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