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在巢湖市春晖学校,八年级学生王潇和戏曲社团的同学一道,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京剧《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而在该市东风路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则根据节拍做着戏曲操……在推广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巢湖市巧打乡土乡情牌,按照学生兴趣“点菜”选择教授内容,不断掀起传统文化校园回归热潮。
探访 “点菜”服务大大激发学生兴趣
5月份以来,巢湖市“戏曲进校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该市安排专项资金421.4万元,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播放戏曲光盘、教学戏曲知识、领唱戏曲片段、学习戏曲体操等方式推进全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5月25日下午,记者一行走进春晖学校,校园内开辟了戏曲宣传栏,有京剧、评剧、昆曲等七大曲目的知识简介,也有校园活动的展示图片。
在该校一栋教学楼4楼的一间教室内,音乐老师张龙舟正在教一个戏曲社团的学生学唱京剧《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学生王潇在台下一句一句认真地学着。
课间,王潇告诉记者,因为受奶奶的影响,她从小喜欢听黄梅戏、巢湖民歌,但是由于自己的嗓子不好,一直没能学唱。现在学校开设戏曲课程,正好圆了她想学唱戏的梦想。
据张龙舟透露,他目前也是边教边学,不断充实自己。“拿京剧来说,虽然学起来不容易,但是学生学唱的热情比较高。”
在东风路小学,一群学生正在操场上做戏曲广播体操。李华玉告诉记者,她觉得这套动作“很好玩,对这套动作很感兴趣”。该校校长迟立明透露,学校四年级重点推广戏曲广播体操及相关知识普及,共有400多学生参与。
春晖学校和东风路小学是该市戏曲进校园活动推广的缩影,而戏曲推广在巢湖岸边之所以得到众多中小学生的喜爱,正是该市各中小学按照学生兴趣“点菜”提供内容的成功范例。
幕后 利用地方戏曲的乡土乡情优势
巢湖流域文化历史悠久,巢湖民歌源远流长。在浓厚的传统文化中,戏曲进校园在该市的推广,更是如鱼得水。
采访中,记者了解,调动本地人才、挖掘本地文化优势,是巢湖市推广戏曲进校园的另一大特色。“我们非常注重地方戏曲的挖掘。”该市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组织戏曲院团排练京剧、庐剧、黄梅戏的同时,他们着力挖掘巢湖民歌、地方说书中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曲目,利用地方戏曲的乡土乡情优势,让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的气息。比如,将弘扬孝老爱亲的小品《八十万妈妈》等地方特色剧目列入戏曲节目单。
另外,他们还深入挖掘戏曲魅力。在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晚会演出上增加戏曲内容,将家庭、学校、企业、机关作为弘扬戏曲价值的传播地,用精品剧目、精湛表演弘扬戏曲价值观。3月18日,庙岗桃花节活动中表演了川剧《变脸》、民歌《喊秧》、庐剧《秦雪梅观画》、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和门歌《赞美庙岗旅游乡》,活动吸引了3万多人参加。
采访中,记者听闻巢湖市也面临着专业戏曲老师不足的难题,而目前,他们重点发挥地方院团、协会专业优势的做法,获得一定的成功。
“我们还邀请戏曲名家、演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戏曲名家联系学校制度。”该名负责人透露,他们还通过音乐教师兼职戏曲教学的方式,对全市47所学校师资安排到位,各中小学春季学期如期开设戏曲课程。在12所乡村少年宫选拔优秀小学生组建戏曲兴趣小组,邀请校外戏曲专家和音乐教师开设戏曲课外辅导班。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京鹏
新闻推荐
雨后,巢湖市天河旁,平坦的青石板路上花瓣轻撒,绿树花丛后露着几排整齐的小楼,刘奶奶走到她满是花草的院门口,准备拿淘米水浇浇花。“以前这里好破的,一下雨路也没法走,电线像蜘蛛网,河边也臭。现在环境美...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