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国义
“以圈内城市一小时通达圈为目标,加快商合杭高铁、引江济淮、山南新区至合肥新桥机场快速通道等建设”。4月23日,记者从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上获悉,淮南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围绕优势、打造特色,积极参与都市圈建设。
创新促发展合作谋共赢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肥都市圈当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创新发展体系,研究制定合肥都市圈产业合作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编制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名录和重点产品链名录,建设协同合作、分工错位的现代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体系。以合肥为中心,打造合淮、合滁宁、合芜马、合六等产业发展带,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淮南加强都市圈能源生产与供应体系建设,推进直购电、直供电试点,为合肥都市圈、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保障。另外,淮南拥有了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省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建立了大数据存储、交易和应用服务三大体系,圈内各市、行业主管部门可将数据灾备放在淮南。
融合发展拉近圈内各市时空距离
合肥都市圈内各市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缘相融、交往半径相宜,做好顶层设计,完全能够协调发展,圈内各市当以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为契机,融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发展战略,细化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坚持以规划生成项目,排出一批条件成熟、目标一致、任务明确、促进融合的具体项目,加快都市圈发展升级。推进设施协调,促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圈内城市一小时通达圈为目标,加快商合杭高铁、引江济淮、山南新区至合肥新桥机场快速通道等建设,将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项目列入省“十三五”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将合霍阜高速二期工程东延、合肥天柱山大道北延与山南新区至合肥新桥机场快速通道互联,加快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挖掘新桥国际机场航空港资源,积极发展航空关联项目,建设空港物流基地,形成配套齐全的空港经济。淮南建议省发改委牵头成立合肥都市圈城际轻轨项目领导小组,加快圈内城际轻轨项目建设。
都市圈也应是良好生态圈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合肥都市圈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生态廊道构建,提升皖西大别山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加强重要河湖保护,实施沿淮、沿江、环巢湖等湿地群修复工程,建设长江、淮河等河流防护林体系,促进淮河岸线、长江岸线有序利用。圈内各市应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重点加强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力求建立跨区域项目环评会商机制,共同打造优质生态圈,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淮南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把瓦斯气、粉煤灰和发电余热作为战略资源,配强研发团队、掌握核心技术、挖掘经济价值,抓好综合开发利用和市场推广。
承接产业转移合淮同城发展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支持合肥与淮南同城化发展”,近年来,合肥、淮南两市为推进同城化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下一阶段,两市可尽快修编合淮工业走廊规划,联合上报省政府审批。淮南、合肥将加快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代产业园合作建设,淮南积极承接合肥产业转移。强化市场融合,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积极争创国家级层面的跨区域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都市圈当开展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的旅游推介活动。强化招商联动,以建设区域性大通关、物流大通道等为保障,通过跨区域合作共建、发展飞地经济等多种形式,开展都市圈联合招商,瞄准沪苏浙高科技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传统产业链的高增值环节,有针对性的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群众共享都市圈发展成果
都市圈内各市当建立教育协作机制,加强高等教育跨区域合作,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和学科建设,组建区域性、行业性、综合性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医疗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分级公共医疗体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提升都市圈内医疗服务水平。搭建远程会诊平台,促进人员交流培训,加强疾病防控工作经验交流和疫情信息共享。建立就业协作机制,建议编制发布人力资源需求目录,举办联合招聘会,建立都市圈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联动机制。建立社会保障协作机制,推进基本养老区域性统筹,基本医保及社保关系无缝转移和接续,实现都市圈社会保障全域接轨。建立社会治理协作机制,加快都市圈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开展跨行政区域信访调处协商处理,建立健全区域安全联防联控体系,让都市圈群众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冯登成张明星雾霾、水污染等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合肥都市圈七城市就环境保护方面将开展怎样的合作?重点推进哪些方面的工作呢?4月23日,记者从...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