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巢湖新闻 > 正文

文图邓婷婷周拥军核心提示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累计完成

来源:马鞍山日报 2016-02-04 11:50   https://www.yybnet.net/

□文/图邓婷婷周拥军

核心提示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40.7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水利总投资的2倍。

●安排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103座,工程总投资2.05亿元,受益耕地面积2.7万亩。

●累计解决67.41万农村居民和6.8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71.8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32.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8.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36.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6平方公里。

兴水惠民,利在千秋。民生为要,治水为上。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向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号召。沐浴着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春风,马鞍山水利阔步行进。

五年里,马鞍山加快建设工程水利,积极推进资源水利,倾心构筑民生水利,同步打造生态水利,实现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从单纯工程建设到构筑综合体系、从农业命脉到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的转变,水利事业进入到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期。

一座座堤坝巍然屹立,护卫江河安澜;一处处水源工程互济南北,注入发展活力;一缕缕清泉流进千家万户,润泽百姓心田;一条条渠道通向地头,浇灌希望田野……治水兴水宏伟事业乘风破浪、迈入辉煌,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马鞍山大地徐徐打开。

重点工程一览

滁河防洪治理工程

2015年6月,受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影响,长江一级支流滁河水位高涨,连连突破保证水位,汛情一触即发。可这当中,马鞍山市境内滁河堤坝却岿然不动,保护着含山、和县境内的万亩良田。而这一切,要得益于滁河防洪治理工程。

马鞍山市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位于含山县、和县境内,涉及9个圩口(含山县1个,和县8个),堤防总长度50.316公里,其中含山县堤防长14.621公里,和县35.695公里。至今,马鞍山市已投资约3.5亿元,加固堤防长度40公里,拆除重建涵闸28座,将滁河防洪标准提高20-40年一遇。

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工程

水阳江下游,地势低平、水网交织,承担流域80%洪水下泄,是流域洪水主要入江通道,在流域防洪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开展水阳江下游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对于提高地区防洪保安能力,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4年,水阳江下游防洪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7.848亿元,对当涂县大公圩、下六圩、湖阳圩运粮河段、连千圩姑溪河段、博望区团结圩姑溪河段等进行治理,总长度120.5公里,巩固堤防约54公里,设计防洪标准20-40年一遇。当前,该工程正按计划推进。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2016年的1月下旬,短暂的雨雪天气过后,马鞍山市又迎来晴朗的天气,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队伍也抢抓有利时机,投入到项目建设中。近年来,马鞍山市已贯彻生态水利的治理理念,以清淤河岸坡整治等为重点,多措并举,建管并重,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打造“会呼吸的河流”。

在解决防洪、排涝问题的同时,马鞍山市中小河流治理着力突出“活水、护水、亲水”的思路,注重加强水系的连通,促进水体流动,实现河流之间的“畅饮畅排、互联互通”;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持河道自然形态,采用植物措施护坡、保护湿地,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同时结合周边环境整治,打造亲水平台,使之成为“人水和谐”的治水典范。“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共完成21段中小河流治理任务,使110公里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国家规定的20年一遇的标准,完成投资5.35亿元。

慈湖河中游综合整治工程

慈湖河,马鞍山的“母亲河”。它穿城而过、奔流不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诗城儿女,却随着工业发展、城区扩大而遭受污染、饱经沧桑。河污则城黯,水清则城美,整治势在必行。历经“十二五”,慈湖河终于焕发出别样的美丽。

其中,慈湖河中游综合治理工程是集“防洪排涝、水质改善、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治理范围为慈湖河中游(宁芜高速桥-林里路桥)6.7公里,治理面积1.363平方公里(含水体面积),该工程自2012年10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已于2015年年底完工。

建成后,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大大提高,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并为城市增加了80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和10余处小型广场,慈湖河两岸成为市民理想的休闲场所。

固堤束水建项目防汛抗旱保安澜

马鞍山,地处长江及其支流水阳江、青弋江滁河下游,不仅坐拥长江马鞍山河段36公里,还有得胜河、裕溪河、清溪河等14条河流和石臼湖(面积约202平方公里)、雨山湖(面积0.8平方公里)等湖泊,境内水网密布,沟渠纵横。可以说,是水,滋养了马鞍山大地上的万物;但同样也是水,使马鞍山面临着洪涝旱等灾害频发的威胁。

2011年,连续8个月降水持续偏少,马鞍山遭遇严重的秋冬春三级连旱,石臼湖等河流、大小水库开始干涸。

2013年,夏季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干旱再次出现在马鞍山大地,河流、水库也陆续见底。

2015年,连续多日强降雨,长江一级支流滁河水位高涨,连连突破保证水位,汛情一触即发……

张牙舞爪的洪涝、干旱、台风过后,却是未破一圩、未垮一库,新增供水能力7770.4万平方米的傲人成绩!这背后,是马鞍山水利强化预警、有效避险,保人民生命安全的决心;是科学调度、全力防守,保江河防洪安澜的毅力;是应急处置、全面排险,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的冷静。“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成功夺取了防汛抗旱防台风的全面胜利。

这胜利的背后,是工程设施的建设。当下隆冬时节,在马鞍山大地上,建水库、筑大坝、固堤防、修渠道……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水利建设高潮随处可见。震耳的轰鸣、热情的汗水,汇成了马鞍山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最为辉煌的时刻。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水利投资约40.74亿元,先后实施和完成了滁河防洪治理、水阳江防洪治理、裕溪河防洪治理、大庄排涝站、军民圩泵站、老西圩泵站、麻湖圩泵站、都胜圩排涝站工程、慈湖河综合整治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之多、规模之大、投入之巨堪称空前,也将马鞍山水利建设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高点。

病险水库,被形容为“悬在老百姓头顶的一把刀”。马鞍山市多年来先后建成各类水库196座,其中中型水库6座、小(1)型水库23座、小(2)型水库167座,总库容达17121万方。经过多年运行,部分水库大多“疾病缠身”,成为影响防洪安全的重大隐患。为此,马鞍山市加大病险水库治理力度,完成了10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2.05亿元,消除了病险水库的防洪安全隐患,提高水库大坝设计防洪能力,增加水库蓄水能力,改善项目区农业灌溉条件和灌溉面积,有效保护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随着滁河防洪治理,滁河防洪标准提高至20-40年一遇;随着21段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完成,110公里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随着采石河、慈湖河40公里防洪治理的结束,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标准……正是这一项项工程建设,马鞍山流域防洪能力得以提高,区域水系蓄洪排涝能力得以提升,城市防洪除涝格局得以形成。

这胜利的背后,还是治水能力的提升。工程措施是坚实保障,而以人为本的防汛抗旱理念、科学完善的预警预案以及非工程措施的完美配合,则是无形的保护,一套日臻成熟、高效运转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构筑起马鞍山城乡防汛抗旱的安全屏障。

五年来,马鞍山市秉承“兴利除害结合,防汛抗旱并举”的指导思想,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认真执行防汛四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防汛责任,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各项预案,强化防汛应急演练,统筹防汛指挥调度,不仅赢得了防汛抗旱的先机,还把握住了抗洪救灾的主动权。目前,马鞍山市已初步形成了流域、区域、城市三个层次相协调的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防洪保安能力显著提高。

民生水利脚步急涓涓细流润民心

“挑了几十年水,终于能在家门口喝上干净水。”博望区丹阳镇夏家村村民夏程武说到过去用水,满眼心酸,“过去村里人都要走一里路去挑井水来喝,放满四个大水缸要跑不少趟,还不干净,经常拉肚子。”如今自来水通到家,那滋味甜到心坎上。

而对于和县乌江镇金楼村村民戴其平来说,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好处还不止于此。“自从通上了自来水,我家闲置了多年的洗衣机终于派上了用场,还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正因此而改变。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问题一直是农村群众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的生活问题。“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入民生工程,加快改建扩建水厂和管网延伸,在普及自来水的同时,加大水质治理。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36处(千吨万人以上工程31处),其中新建水厂9座,改扩建水厂4处,管网延伸23处,解决67.41万农村居民(规划内61.11万、规划外6.3万)和6.8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如果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变的是农民生活,那么农田水利改变的则是农民生产。“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坚持以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八类小型水利工程(简称“八小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

五年间,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投资57.88亿元,安排市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补助项目269项,重点对集体站更新改造、节水灌溉、抗旱水源、沟渠疏浚等骨干工程进行补助建设。最终完成塘坝清淤扩挖1.93万口,河沟清淤疏浚1468条,泵站更新改造54483千瓦,小型水闸新建加固123座,中小型灌区改造25.82万亩,灌区末级灌排系统改造36.2万亩,水库除险加固103座,修复水毁工程265处,堤防除险加固420.4公里。

好处自然显而易见。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新增供水能力7770.4万立方米,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71.8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32.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8.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8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1997.5万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636.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6平方公里。

如今,“小农水”工程在马鞍山大地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全市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为马鞍山市粮食连年丰收和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严守红线保水源生态水利美如画

记者沿慈湖河车行步走,时时被沿岸碧水相连的美景所吸引。横贯诗城的慈湖河,碧绿的水清澈见底,两岸宽度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绿化带,与宽阔的堤顶公路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河、林、路一体化的生态长廊。

现代治水理念告诉我们,加强水资源管理,既要开源,更要节流;既要利用,更要保护。“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不断转变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坚持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以系统整治江河、打造美丽乡村等为支撑,以深化水务改革、加快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为保障,着力构建生态水利保障体系。

马鞍山不缺水,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脚步却从未停歇。2014年,市水利局出台了《马鞍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马鞍山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编制完成《马鞍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水资源管理划定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强力推进工业节水和城镇生活节水,积极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涉河工程,一律要求按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并监督业主单位按经审查批准的位置、界限、范围、建设内容等进行建设,督促其认真执行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四项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市水利局副局长黄华荪表示。充分运用生态自然的理念,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因地制宜,马鞍山市的水利工程建设全程“自由呼吸”。针对农田水利管理,马鞍山市以乡镇水利站为中心,以村级水管员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补充,逐步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在做好涉河工程服务的同时,市水利局还加强严格执行水工程管理法规,积极与公安、海事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长江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做好泵站、涵闸、水库、堤防等水工程日常管理与维护,开展河湖水库管理、水利工程等方案编制工作。

对恒兴江堤等堤段护地内陈旧垃圾进行了清运;对长江人头矶堤段等多处妨碍堤顶道路通行的路障和护堤地内违章建设进行了整治;对采石河河道内30道阻水渔网进行了清除……“十二五”以来,市水利局还结合“三线三边”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对江河沿线环境进行全面治理。仅2015年,市水利局就投入人力1.61万人次,投入资金1128万元,治理干流河道沿线长度78公里、其他河湖渠沿线长度444公里,清理拦河渔网127处,河湖渠绿化美化21公里。通过治理,全市江河沿线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垃圾、水面漂浮物明显减少,堤防容貌得到较大改善。

治理后的慈湖河唱响绿色颂歌,采石河不见杂乱无章的渔网,非法采砂得到严厉打击……新的治水思路正指导着水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深化改革力度强谱写治水新篇章

自我扬弃,主动变革,从48项减少到22项……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出台加大水利财政投入、加强金融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多项政策措施……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利事业生机活力竞相迸发。这五年,根据国家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有关要求,马鞍山市制定了《市水利局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水利局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马鞍山水利改革开始向着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拓展。

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率先而为。2015年,市水利局、财政局制定了《马鞍山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对改革内容、改革步骤和保障措施全面予以细化,指导和规范马鞍山市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工作。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选择4个镇和10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创新试点作为试点镇和试点管护单位,开展“权属登记”及所有权证、使用权证、管护责任书的发放试点工作。各县区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要求,组织试点乡镇对辖区内的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情况开展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等工作。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总体进展顺利,全市发放“两证一书”的工程1716处,共计5148份,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市直管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则持续推进。市河道管理处按照管养分离和购买服务的原则,多年前就对市区长江、慈湖河和采石河的河道堤防及慈湖闸、采石闸、六汾河闸和慈湖河口排涝站实施市场化养护,今年又新增了六汾河。河道处严格对养护单位的考核管理,按合同和考核得分付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涂县水利局组织江堤沿线受益企业,筹集资金180万元,新建或翻修堤顶道路1960米,极大地改善了堤容堤貌。

回首“十二五”,水利辉煌清晰在目展望“十三五”,水利发展机遇空前

未来,马鞍山将以“一带、两区、三廊、四点”总体布局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一带”即以长江为带,合理利用岸线,维护水生态平衡,控制水污染,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协调沿江经济发展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两区”即将试点区分为主城区和博望区两大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进行区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三廊”即以慈湖河、采石河和博望河为廊,建设三河沟通河湖,盘活水网,连系两区的三条生态廊道。“四点”即以雨山湖、秀山湖、石臼湖及长江湿地为节点,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立水利风景区,弘扬水文化。

水润马鞍山,百业正兴时。这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水利创举,宛如马鞍山水利发展大潮中的朵朵浪花,必将聚水成渊。马鞍山,站在长江之滨,正击水而歌、破浪前行!

新闻推荐

全民行动干干净净过大年 3000名环卫工人在岗,过一个“坚守年”

当千家万户欢庆春节时,市区3000余名环卫工人将放弃休息一如既往地工作在岗位上,及时清扫、清运,处置城区道路和居民小区生活垃圾。  ...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图邓婷婷周拥军核心提示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累计完成)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