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巢湖新闻 > 正文

“堵疏结合”废变宝——安徽省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纪实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07-14 09:4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我省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纪实

每到6月上旬,伴随着小麦抢收,秸秆禁烧就成为广大干群关注的焦点。年年禁烧年年烧,秸秆出路在何方?近日,记者走访阜阳、宿州、蚌埠、滁州等地发现,今年各地在强力禁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力度——秸秆处理这个难题正在得到破解。

单靠“禁”难以根治困境

似乎每年收获季节,靠近田地的村庄、城市周边——空气污浊了,耕地板结了,连呼吸都觉得困难了。这时,我们开始关注田间地头,关心起作为丰收附加品的秸秆。

秸秆问题不可小觑,小小秸秆事关民生。每一年,政府都会出台一系列措施,而且措施越来越强硬。今年也不例外,从两个多月前安徽省的禁烧工作安排来看,相关部门对“堵”加强了力度。

早在5月底,安徽省就启动了秸秆禁烧督查工作,督查情况还将作为考核评分和奖补资金的扣减依据。省环保厅人士介绍说,今年,省环保厅将负责督查合肥、亳州、淮北、宿州、滁州、淮南、蚌埠、池州、马鞍山、安庆10个市的秸秆焚烧。省农委负责督查阜阳、六安;省发改委负责督查黄山市;省公安厅负责督查芜湖市;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督查宣城市;省安监局负责督查铜陵市

据了解,督查组每日都要检查各市所辖区域是否存在秸秆焚烧现象,每发现一处,即视为一个火点,立即拍照摄像,固定相关证据,确定火点位置和经纬度,同时向省大气办报送督查发现的火点情况。而省政府已经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考核内容,并加强行政问责。对禁烧工作不力的市,省政府将进行通报批评,约谈政府负责人,扣减奖补资金,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对因焚烧秸秆影响交通安全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禁烧手段强硬,秸秆焚烧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烧秸秆的少了,困惑却仍然存在。“农民想烧很方便啊,等到半夜丢个烟头就着了。经常是我们前脚走,他们后脚就烧上了。 ”亳州市涡阳县一位从事禁烧工作的负责人无奈地说,“在涡阳,有20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上万亩地,单靠监管怎么管得过来?如果得不到农民的真心配合,禁烧难题实在难以得到真正解决。”“把烧秸秆的责任都怪到农民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凤台县农业部门负责人直言,“过去,秸秆可以当柴烧,用来喂牲畜。现在大家都用液化气了,散户也很少搞养殖了,秸秆还拿来干啥? ”

秸秆不烧,到哪里存放?影响插秧怎么办?这是另外两大问题。由于所占空间大,农民很难找到合适的场所存放过多秸秆。更大的困难在插秧时。 “现在一般都采用机械化收割,因为时间紧,机手为了加快进度和保护机器,都会留下很高的麦茬。 ”合肥市农委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留茬高,插秧时很容易刺到脚,因此一些农民会在淹水前,将田整个烧一遍。“在农民看来,这样最省事,也最方便。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完成收割、播种,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一烧了之的办法。 ”

多方发力为秸秆找出路

省农委副主任周世其表示,单靠“禁”显然治标不治本,要治理秸秆问题,关键是要解决秸秆的出路。今年安徽省除了在“禁”上加大力度,更注重在综合利用上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 “硬腕子”和“软点子”并举,才能为秸秆找到绿色又经济的“家”。

6月初,在砀山县,不少农民刚刚把小麦收割完毕。除了关心亩产多少,农民们还在测量小麦留茬高度。 “基本上都在10公分以下,符合县里要求。 ”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说,这里的秸秆要么粉碎还田,要么就打捆利用,没有焚烧现象。 “秸秆粉碎还田验收合格,每亩咱可以领到20元补贴。 ”砀山官庄坝镇吴集村农民吴军恩高兴地告诉记者。

老吴所说的补贴,既不是良种,也不是病虫害防治补贴,而是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像他一样,今年全省各地农民只要符合收割标准,不焚烧秸秆,就可以领到这项补贴。

5月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秸秆禁烧,重点区域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强调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省财政厅相关人士介绍,相比往年做法,今年禁烧的最大亮点是,省级财政“拿大头”,市县财政配套,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小麦、玉米、油菜按照20元/亩、水稻按照10元/亩标准进行奖补。 “以禁促用,以用促禁,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省农委农村能源办主任陈静宏表示,强力禁烧的同时,拿出真金白银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体现了“堵疏结合”的全新思路。

“不要小看这一二十元的补贴,有了它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积极性。 ”寿县农机局副局长马敏说。记者了解到,目前无论是粉碎还田,还是降低留茬高度,或者打捆,都会增加收割成本,不过有了补贴,就打消了农民的顾虑。

早在3月份,省农委就发布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给出机械化还田、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成型燃料生产、麦茬玉米免耕直播、高温堆肥等“七大路径”。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补,力争实现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的目标。

在合肥,今年市、县两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设立专项资金。 “午季秸秆机械化还(离)田给予30元/亩的补助;对从事秸秆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工业化利用,年收购重点禁烧区秸秆达到一定数量的,给予补助,每家最高补助额为25万元。 ”合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量还田是“上上之选”

安徽省以稻麦秸秆为主,在秸秆综合利用的“七大路径”中,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是现阶段解决秸秆出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今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把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为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先行措施”,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在机场和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等重点地区,将设立400万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示范片。

“午收以来,我们镇没发生过一起焚烧秸秆的事。 ”明光市张八岭镇副镇长姚国青告诉记者,全镇128台收割机中,已有一半安装了粉碎机。明光市农委负责人介绍,今年明光通过农业示范项目投入33.6万元,采购48台秸秆粉碎还田机,免费供农机大户使用;在全市每个乡镇建立500亩秸秆还田示范片,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还免费向农户发放秸秆腐熟剂370.4吨。 “奖补政策的出台,刺激了秸秆处理设备的用量大增,有力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省农机局副局长纵风云表示,往年少见的秸秆粉碎机、打捆机等,今年被广泛使用。

6月14日,在怀远县大河湾孙大巷庄,机手们连续3天奋战,播种了1300多亩水稻,通过深翻、深旋、旋播等工序,不仅实现了秸秆还田,还打破了土壤板结,使活土层变厚,改善土壤结构,一举多得。孙大巷低洼地进行的是针对水稻、大豆的秸秆还田模式。控制茬口在15厘米以下,先用深翻机犁田,再用旋耕机打碎土块,最后用旋播机再次打碎土块并播种。秸秆被埋在了地下。去年,这里的大豆就因此有效抗击了高温干旱天气,亩产比周边高出了近100斤。 “这样秸秆还田,还大大提高了大豆的根瘤菌活性,增加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大大降低了土传病害。”而在阜南县许堂乡,富友农机合作社今年在秸秆还田技术上还有了新的突破——对几千亩地试行了板茬直播。 “去年受粉碎装置影响,还田效果并不理想。”理事长韩于喜对记者说,去年他们装配的粉碎机都是单刀片,今年经过改装后,配置了双刀片的粉碎机,不仅粉碎效果好,抛洒覆盖的距离也由1米变成了2米。 “这避免了直播玉米时种子无法扎根的问题。 ”韩于喜表示,今年县农机局已认可了他们板茬直播的模式,准备明年在全县推广。

“秸秆还田具有增肥、改土、保墒的作用,并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避免板结。同时,还可有效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秸秆还了田,不仅解决了以前大量废弃秸秆无处去的问题,还增加了土地肥力,真是一举多得!”界首市农技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秸秆还田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耐旱能力,起到保肥保墒的作用,并可以减少人工肥料使用量,100斤秸秆还田后的肥力相当于9.6斤复合肥。由于该市今年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措施得力、保障奖励等措施兑现到位,午收期间全市53万余亩小麦,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率超过了90%。通过粉碎还田、秸秆打捆、高温堆肥、过腹还田等综合利用渠道,该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9%以上,实现了秸秆由“废”变宝。

省土肥总站专家认为,无论是皖北还是皖南,只要技术手段处理得当,秸秆全量还田都是农民的 “上上之选”,“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产量,也为秸秆谋得了最便捷的出路。 ”

消耗转化秸秆亮点纷呈

除了还田这一措施,今年安徽省在秸秆发电、秸秆饲料化与基料化利用、成型燃料生产等方面,也是亮点纷呈。

午收时节,阜阳市临泉县村民赵辉的秸秆收购生意好得很。“我有2台打包机,1台粉碎机,两辆卡车,就这都忙不过来。”两年前,在外打工的赵辉回乡做起了“秸秆经纪人”。他去年共收购了两三千吨秸秆,每吨成本只要几十块钱,卖给电厂每吨200多块,扣除加工、储运成本,去年净利润十几万元。

今年,安徽省积极推进秸秆电厂建设,力争到2017年底全省秸秆电厂装机规模达到150万千瓦左右,年利用秸秆量1500万吨。为鼓励秸秆电厂收集农作物秸秆,今年省财政首次安排专项奖补资金,对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秸秆使用量占燃料比例达到40%、非粮食主产区达到30%的生物质电厂,按照水稻秸秆每吨50元、小麦秸秆每吨40元、其它农作物秸秆(油菜、玉米、豆类、棉花等)每吨30元标准拨付奖补资金。

为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除了省级奖补,一些县也在积极行动着:5月10日,在固镇县政府主导下,县政府与国能电厂签订了 《秸秆电厂农作物秸秆使用协议书》,国能电厂与全县79位秸秆收储经纪人签订了《小麦秸秆交售合同》,确立午季小麦秸秆交售目标为8万吨。为鼓励电厂多收秸秆,固镇县政府提高奖补标准,实行叠加奖补。收购县内小麦秸秆2万吨以内,享受省奖补标准40元/吨,2-5万吨部分在省奖补标准基础上,县政府再奖补20元/吨,超过5万吨部分在省奖补标准基础上,县政府再奖补40元/吨。

而在巢湖市和肥西县,秸秆除了变成绿色肥料外,还培养出了无公害的食用菌,秸秆成了农民眼中的“香饽饽”。这种食用菌是安农大的最新科研成果——球盖菇,利用秸秆作为基料。今年4月开始,这些林下菇收获上市。整个五一小长假,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体验采菇。这种蘑菇产量较高,每平方米能产10公斤左右,收购价每斤三四元,市场行情非常可观。无独有偶,肥西县花岗、三河、丰乐、严店等乡镇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也把各类秸秆当成了食用菌的基料。球盖菇在这里被村民称为“幸福菇”,栽培非常方便,不用投资建大棚,只需在小麦、油菜或水稻收割后的田里,就地用秸秆露天栽培即可。“这种食用菌不挑食,麦秸、稻草、油菜秸秆、玉米秸等原料均可以栽培。 ”

秸秆用途不仅仅如此,界首市两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杨晓军和李鹏,就因为看好秸秆产业的发展前景,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做起了秸秆生意。他们将秸秆实行分类利用,最优质的秸秆用来做饲料,稍差的卖给造纸厂,最差的卖到发电厂做燃料,实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杨晓军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去年共消化了六七百吨小麦秸秆,800吨玉米秸秆,从收储到加工,秸秆每吨成本200多元,做成饲料后每吨能卖到400多元,利润能达到150元左右。

蚌埠市和平乳业蚂蚁山奶牛场,秸秆成为奶牛食用的优质“粗粮”。 厂长刘世清介绍,反刍动物饲养讲究粗细搭配,除了玉米、豆粕等精饲料外,粗料必不可少。粗料主要包括麦秸、苜蓿草等干草和青储饲料。“1头牛一年要消耗1.5吨干草和6吨青储饲料。我们目前有近4000头牛,今年计划收1万吨小麦秸秆,2—2.5万吨玉米秸秆。 ”刘世清说,“青小麦秸秆可以卖到500元一吨,一亩地可收2.5吨,农民收入可达1250元。 ”

位于凤阳县的安徽科技学院依托农业部国家级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让废弃的秸秆华丽变身。该校与企业合作,申报成立国家级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研究出把秸秆转化成生物炭,再制作成有机肥的核心技术。这种高科技生物炭技术,将普通秸秆炭化,用这种炭可以制作生物炭有机肥。今年,仅与该校合作的其中一家企业就转化5万多亩秸秆,生产活性炭1.4万多吨。据统计,1吨秸秆能生产1到1.2吨的生物有机肥,农民使用这种有机肥,能够减少化肥投入30%,实现20%的增产,每亩能增加收入150元左右。目前,凤阳县已引入生物质炭、秸秆新型燃料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三家,单季消化秸秆16万多亩,生产秸秆转化产品近5万吨,可增加农民收入近3000万元。

还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不仅是禁烧需要,也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目前,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总体顺利,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困难仍然不少。

比如安徽省农机部门正在大力推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秸秆还田覆盖、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减少工序,提高作业效率,但有些农民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接受度受到影响。 “一方面,农民觉得土地要年年翻耕才放心。另一方面,实施保护性耕作,要等几年后土地有机质增加才会增产增收,大多数农民不愿等。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要加大宣传力度。”省农机局副局长纵风云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些农民还不清楚秸秆利用有补贴,有人听说却不知道如何领取;而机手则反映,流动作业让他们难以及时领取补贴。这会让政策效力打折扣。各地要总结经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补贴到位率,最大程度发挥好政策的作用。

记者还发现,企业收集秸秆会产生不菲运费,项目运作难以为继;农民忙于“双抢”,也顾及成本,更不愿意送秸秆进厂,导致打成捆的秸秆离田难,工厂这边却“吃不饱”。 “这已成为阻碍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问题,要想办法打通这个环节,需要有关部门研究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奇瑞农机总经理王金富说。

秸秆利用开新局,仍需市场多发力。从目前来看,让秸秆利用“盆景”变“风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秸秆利用需要上下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去做,尤其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培育壮大这一新兴产业的市场主体。”安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专家表示,相关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了,秸秆才能不再是“丰收的烦恼”。(本报记者 张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霍山县重灾区,见证村民重建家园——“人还在,我们从头再来! ”

■ 本报记者王逸群通讯员雷威文/图“怎么可能?! ”在听到大哥电话说家乡诸佛庵镇桃源河村发洪水时,身处巢湖市工地的胡世友一下子懵了。他丢下手里的活,飞也似的往车站奔。此刻是8月10日...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巢湖的呐喊2015-09-04 09:31
评论:(“堵疏结合”废变宝——安徽省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纪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