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一体化: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
马鞍山市依照“全域马鞍山”的理念,以城乡文化设施为骨干,以流动文化服务为补充,完善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形成了大型文化设施为点,城市广场、游园为线,构建15分钟路程为半径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圈,让当地百姓乐享公共文化服务“万花筒”。
马鞍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设置率为100%,各司其职、相得益彰,充满显示了文化涵养与气度。全市有公共图书馆6座、社区分馆10个、社会图书馆(室)319个;马鞍山图书馆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总、分馆服务体系,即1个总馆,3个区分馆,11个社区分馆,10个24小时自助分馆,1个大学分馆,1个乡镇分馆,2个企业分馆,6个军警流动图书馆,让市民步行10分钟即可享受到图书借还服务。
建有国有、民营各类博物馆11座;文化馆6个;数字影院9家;相继建成了幸福广场、花雨广场、节庆广场、市政广场等近42个群众文化广场。居民步行10到15分钟,就可以到达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参加各种活动。
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都超过了300平方米,70%超过500平方米,部分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太白镇综合文化站占地面积13337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全省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文化站;乌江镇综合文化站以徽派古典园林式建筑形式、综合齐全的功能布局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气息,成为全省最具特色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之一。他们以文化站为依托,构建了功能完备的综合服务中心,设“文化名人展厅”、“公共电子阅览室”、“图书报刊阅览室”、文艺演出大舞台、灯光篮球场等服务设施,让百姓亲近更多的公益文化场馆。
活动多样化:满足市民各层次文化需求
马鞍山市坚持以大型文化节庆活动为龙头,以城市广场、剧院、社区和农村乡镇为平台,以专业院团和民间文艺团体为依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多年龄段的文化活动,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中追求高质量的幸福快乐生活。
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连续举办了26届,活动规模、影响日益扩大;“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连续举办了29届,每年一个主题,每年一种形式,“千人同唱一支歌,万人同和一首曲”的群众文化盛况在省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马鞍山的广场文化、校园文化、警营文化、乡镇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的蓬勃发展,被文化部授予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服务)奖。已连续举办5届的“周末大舞台”,实现了百姓的自我展示、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城乡互动,反响强烈。马鞍山音乐节成功举办了7届,成为马鞍山高雅艺术的代表性品牌。含山县文化旅游节暨褒禅山励志登山节已举办4届,以及和县蔬菜博览会已举办8届,均深受群众欢迎。
马鞍山民间文化活动日益繁荣,文艺团体竞相发展,涌现了300多支群众文化队伍,映山红艺术团、杜鹃花艺术团、四季剧院、香树情缘大舞台等,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文化队伍长期开展活动,相继发展了民俗表演、龙舟表演、戏剧、书画、健身等20多个农村文艺体育团体,农民文艺体育骨干达1000多人。
百场文艺下基层、百名艺术家四进(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等文化活动满足了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农村公益电影仅在2013年放映了4700余场,深受群众的喜爱。
服务均等化:文化“低保”城乡全覆盖
马鞍山公共文化设施均免费对外开放,让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2006年朱然博物馆作为当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对社会免费开放;2008年起,马鞍山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各县区图书馆、文化馆也均实行免费开放;马鞍山市图书馆2011年在全省率先取消各种工本费,并开展读书节、大讲坛、免费放映公益电影、免费讲座、免费展览等活动,真正实现无障碍、零门槛、人性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重点文化惠民活动,越来越向基层群众、农民工等特殊群体靠拢,日益凸显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的原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低保”城乡全覆盖。并且向农民工、老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放,开放比例达100%。4个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示范点自设立以来,经常组织农民工参观文化场馆,开展送电影、送演出下工地等系列活动,2012年举办了马鞍山(首届)农民工才艺展示大赛,丰富了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之一,是满足农民文化需要,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工程。截止目前,马鞍山建有农家书屋518个,藏书均超过2000册,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读书学习的需求,丰富了群众的知识视野。此外,马鞍山公共图书馆均设视障阅读区,配备设备和盲文读物,并开展为视障人送书上门、免费培训等服务。
发展一支规模较大、运转高效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使公共文化活动有效地融到了城乡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据统计,现有文化志愿者15329人,其中首批登记在册的有3728人。
评价群众化 文化服务绩效群众来检验马鞍山市政府加强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以群众满意度、关注度为指向,以群众需求为风向标,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形成有利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良好氛围。
征求群众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各方面的意见,做到无缝对接群众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量街定制”。对已达标但未达优秀的项目要进一步提升,迅速补缺补差、整改落实。确保在绩效评价时,以群众满意度指标作为评价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满足群众文化需要,实现惠民、便民、利民。
与此同时,开展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群众文化需求调查工作(如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娱乐服务等不同主题),确保文化需求调查有足够的信度与效度,成为创新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进行文化决策的重要参考;以文化馆(站)、基层文化活动为辅导点,收集企事业单位、社区、机关的文化需求,研究广大市民的参与文化活动的意愿,在此基础上开展群众文化需求预约配送服务,推出的影视导演策划、晚会策划,舞蹈、声乐、器乐、语言类节目编排,美术、书法、摄影创作辅导、讲座等12大项40余小项的免费辅导项目,供广大企事业单位、群众文化辅导点和市民选择,既大大提高了群众文化的活力与生命力,又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了信息对称服务。
广大文化志愿者结合电话和网络预约配送服务为载体,围绕市民的文化需求和文艺梦想,主动深入乡村、社区、学校、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等等,经常性送演出、办讲座、作辅导、搞创作,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受到城乡群众的一致好评。
新闻推荐
十二年前,73岁的王奶奶行左股骨头坏死手术。两年前突发左髋关节疼痛,经X光拍片检查,用久了的左髋臼窝严重磨损,壁已经变得很薄了,家里人看在眼里,急在以上。尽管多处求医,辗转了不少医院,医生们都建议保...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