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单独两孩”政策是一个 “历史性的动作”,实施这一政策,可为今后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区域、民族间生育政策的基本统一积累经验。从长远来看,“单独两孩”政策只是第一步,要彻底地解决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风险问题,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必须全面放开二孩生育。从 “单独两孩”政策,到未来有可能实现的普遍两孩政策之间的路有多长,还要看 “第一步”走得是否稳健。
“单独两孩”来得正是时候
去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两个多月后,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修改《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安徽省成为全国较早实施 “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
“你会选择生第二个孩子吗? ”“如何申请生育二孩? ”“短期内会不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随着“单独两孩”政策大门的开启,类似的讨论和咨询成为热门的话题。期盼、纠结、澄清、预测……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关于生“二宝”的话题,还将引发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对于很多准备生育二孩的单独夫妻来说,“单独两孩”政策来得正是时候。省人口计生委负责人表示,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的今天,安徽省及时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不仅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也将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高俊文表示,此次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是安徽省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全省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对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持合理劳动力规模、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家庭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高俊文如是概括该政策的意义。 “启动实施这一政策,既能够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又能够避免全面放开两孩生育可能带来的出生人口堆积问题,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不会致严重生育堆积
有人担心,“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可能会形成严重的生育堆积,给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大的压力。对此,高俊文表示,安徽省计生政策相对宽松,自1984年就实施了“双独”和农村“单独”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此次调整,安徽省只涉及到城市“单独”人群,规模不大。据调查,安徽省目前城镇户籍人口中符合“单独”条件且有意愿再生育的育龄夫妇在19万人左右。生育政策调整后一个时期,出生人口将适度增加,但不会大幅提高人口出生率,到2015年,全省总人口将达到7070万人左右,不会超过“十二五”人口规划控制目标7140万人。
据此,高俊文判断,新政策不会形成严重的生育堆积,也不会对教育、卫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造成大的压力。 “省人口计生委将配合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孕妇围产、婴幼儿保健等医疗服务保障,合理规划和配置幼儿园入园入学等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
已怀孕可补办“生育证”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独生子女”的界定有严格规定。 “独生子女”是指夫妻生育或合法收养的唯一子女,即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或曾有兄弟姐妹但兄弟姐妹均于生育子女前死亡。
高俊文介绍,申请生育 “单独两孩”,应按照规定程序申请办理 《生育证》,做到持证生育。要求再生育子女的夫妻,应向一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人口计生部门备案。而在中央《决定》出台后,安徽省《条例》修改前,已怀孕或生育二孩的符合政策的夫妻,应当补办《生育证》。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单独夫妻申请再生育的,应当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停止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此前已享受的不再退还。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涉及系列政策的调整,为了妥善处理《决定》修改前后的政策衔接问题,省人口计生委已经起草了《关于“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不意味放松计划生育
针对启动“单独两孩”政策,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计生工作要放松了。对此,高俊文强调,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不等于放松计生工作。当前,安徽省人口众多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计生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据了解,省人口计生委已进行了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风险评估,考虑到一些地方可能会出现放松计生工作、短期内集中生育,甚至政策外生育增多等问题,省人口计生委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旗帜鲜明地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一票否决”,对违法生育的,要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你准备生“二宝”吗?
安徽省1月23日正式启动实施 “单独两孩”政策,多位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妻在谈到这一政策时,“既幸福又纠结”。两个孩子互相有个伴,能有效降低一孩家庭风险。然而,在“养孩子比买房子还贵”的今天,沉重的经济和精力负担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早就听说要放开单独二孩,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单独两孩”政策一公布,在芜湖某国有企业工作的李明浩很是兴奋。李明浩妻子是独生子女,自己还有个姐姐,已育有一女的他一直想再要一个孩子,可又不敢冒丢工作的风险。 “毕竟两个孩子热闹些,以后彼此之间也能互相照顾。 ”
再过4个月,家住合肥政务区的胡珍珠的第二个女儿就要出生了。几年前,胡珍珠就在合肥买了房,女儿也已经上小学了,但一直没把户口迁到合肥。 “我们夫妻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一直打算要个二宝,如果户口迁过来就不符合政策了。 ”说起为什么要生二胎,胡珍珠坦承一方面是老家父母的压力,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女儿太孤单,也有风险。
记者发现,让孩子有个伴、降低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减少孩子未来的养老压力等是打算生育二孩夫妻的主要考虑。对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穆光宗教授认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高风险家庭,独生子女人口占主体的社会则是人口学意义上的高风险社会。要预防更大的人口风险,解决独生子女政策存在的根本问题,要将生育权限让渡给家庭,即“告别一胎化”。
而对于这种已经到来的权利,部分家庭显得很纠结。 “生孩子是件大事,生下来就得负责,真的没有勇气再走一遍了。 ”在巢湖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80后”赵昕,对生育二孩的态度很慎重。赵昕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早就符合生二孩的条件了,但一直没有动这个念头。 “一个女儿就让我们筋疲力尽了。 ”
说起生“二宝”,在合肥工作的刘皓笑着说,“只要有老人给我们照顾孩子,我们就生。”刘皓的儿子已经7个月了,孩子刚出生时请了月嫂,一个月6000元。刘皓说,养孩子的开销没有上限,进口的尿不湿一片就要两三块,进口的奶粉一罐也得三四百。而在上海工作的安徽小伙陈俊正在感受两个孩子带来的幸福与忧愁。刚生双胞胎那会儿,他沉浸在亲戚朋友的一片惊艳与祝福中,但很快,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买什么都得双份的,妻子和岳母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前段时间,岳母回了金寨老家,只能把其中一个孩子带回去照顾。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陈俊越来越担心她们的教育问题,“到公立学校,就要缴纳借读费,而且还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 ”
如果放开二孩政策,会有多少人愿意生? 2013年11月下旬,省人口计生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生育意愿抽样调查显示,全省非双农单独家庭期望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的占56.71%;而目前不符合再生育政策的调查对象中,双农非独一男家庭期望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的占54.87%;非双农非独一孩家庭期望再生育的占43.05%。
合肥市包河区葛大店计生办的窦艳告诉记者,新政实施前后陆续有人来问生育二孩的事,最近共有七八对夫妻前来咨询,主要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家庭,看别人生,亲戚朋友再劝劝,多少也会萌发超生的念头。窦艳发现并非所有符合条件的家庭都立马打算生二孩,很多人都表示要计划一下,等条件成熟后再生。
放开生二孩,还要等一等
当前,一些专家和民间人士都认为,“单独两孩”只是过渡性政策,放开生育二孩将是一个大趋势。更有人呼吁,现在就应当普遍放开生育二孩。那么,全面放开生“二宝”,究竟何时能实现?
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马芒认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对安徽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本身也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代际生育的不公平,即父母亲过去的生育选择和行为决定了今天子女本身的生育权利。
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进一步解释,按照“单独两孩”政策,符合条件的夫妇如果生了两个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却只能生育一个孩子,人口结构将会变成怪异的“葫芦型”,必定难以持续。因此他也认为,“单独两孩”注定只是一个过渡,全面放开两孩则应该是下一步的计生改革方向。
如果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会出现什么后果?省人口计生委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分析,如果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符合再生育的双农非独一男家庭和非双农非独一孩家庭有480万户,按照期望再生育意愿测算,全省将有约210万的生育存量。全面放开生育后的第1年、第2年、第3年和第4年以后将分别出生34.23万人、55.5万人、55.5万人和65.46万人,加上每年新增人口15万人,如此大的出生量在政策实施的头几年会出现50-70万以上新增出生人口(现在年出生人口90万左右),将形成周期性出生人口的大幅波动,不仅突破人口规划目标,还会给安徽省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以及将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因此,省人口计生委强调,如果现在实施普遍生育两孩政策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必须在当前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同时,防范政策外生育反弹风险,保持生育水平总体稳定,释放一部分生育势能,积累经验,为放开“普遍两孩”探路和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打基础。
“‘单独两孩\’政策是一个‘历史性的动作\’,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将要退出历史舞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从单独两孩政策,到未来有可能实现的普遍两孩政策之间的路有多长,还要看第一步走得是否稳健。而对于何时能跨出这一步,马芒则预计,“未来5-10年后会全面放开二孩生育。 ”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程茂枝
图为淮北市高岳办事处双楼村工作人员正在向村民宣传新时期的人口计生政策。 李鑫徐东涛摄
新闻推荐
进入2014年后,原本迫切期盼复苏的家禽养殖业,不得不被迫继续“沮丧”。春节之前恰逢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再次出现H7N9流感病例,在2013年上半年经历史上最严重亏损之后,原本已接近微利的家禽业...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