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含山县以40.2℃的高温创下今夏安徽省气温最高值。同时,全省有4个县最高气温超过39℃,35个市、县超过37℃。这意味着,安徽省正式进入今夏“高烧”季。据最新预报,未来一周安徽省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 8月上旬全省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部地区达到41℃左右。至8月上旬末,全省平均高温日数将可能达到1995年以来同期最多。
安徽省旱情可能快速发展
记者昨日从省气象台获悉,安徽省自7月23日以来全省持续高温。据了解,7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与2002年并列为1994年以来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数13天,较常年同期偏多6天,淮北东部及江南东部19个县(市)开始出现轻度干旱。省气象部门预测,8月上旬安徽省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日蒸发量6~15毫米,农业旱情有可能快速发展。
据省农委专家介绍,当前,全省一季稻生育阶段处在分蘖盛期至抽穗扬花期,生育进程差异较大。其中,江淮和沿江600多万亩水稻处在孕穗末期至破口始穗期,预计8月上旬抽穗扬花;1500多万亩水稻处在幼穗分化初期至孕穗期,预计8月中下旬抽穗扬花。玉米从本月底陆续进入抽雄吐丝期,抽雄吐丝时间集中在8月3-7日。专家分析,处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中籼稻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对外界温度要求很敏感,如果持续高温,就会导致水稻被高温杀雄、小花败育、花粉破裂,玉米抽雄撒粉、授精受阻,发生高温热害。
省农委紧急通知各地要密切关注当前持续高温天气,积极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苗情、墒情、病虫害和灾情,引导和帮助农民做好高温热害防御。
高温权益保护有“短板”
持续的“桑拿”天,让户外劳动者的工作变得更为艰难。 2011年7月,省人社厅曾首次公布企业高温补贴政策,明确规定:如果企业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露天工作,或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 33℃以下的 (不含33℃),就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季节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0元,高温补贴不能用物品替代。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政策陷入尴尬境地。不少建筑行业农民工向记者反映,他们都没领到过高温津贴,有的工地虽发放了补贴,但标准“严重缩水”,还有的工地则是以发放水、冰棒、西瓜、人丹等物品代替。
按照规定,如果劳动者遇到企业拒绝支付高温津贴的情况,可以向用工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督促整改。不过,合肥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负责人坦言,“由于没有法律依据进行处罚,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对一家单位进行处理。 ”有关专家据此建议,应加快高温权益立法进程,实现高温权益保障的强制性。
家庭常备药预防中暑
目前,上海等地已出现多人中暑死亡事件,尤其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在田间劳作更要掌握防暑小窍门。
专家提醒,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每天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暑天应及时补充水分,但要少喝饮料。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由于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饮食也不宜过于清淡,应适当吃鸡、鸭、瘦肉、鱼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外出或劳动归来,不要急于开足电扇,或者立即去洗冷水澡。
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建议家庭可备些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金银花、菊花、荷叶等具有清暑解毒功效的药品。
本报记者张玉芳实习生陈思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综述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