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房被拆25个月,还不知道新房何时能建好,被拆房村民现在有的租房而居,有的搭棚而居,有的甚至住到猪圈里,这让众村民苦不堪言。村民笑言:“原本信任政府,没想到现在却弄得个无家可归。 ”
日前,巢湖市槐林镇沐集居委会村民向本报反映了这一问题。
据沐集村民介绍,2009年春,槐林镇政府对沐集居委会程松村民组土地置换方案征求意见,村民提出:程松村名不变;置换出的土地归程松组;房屋被拆后,按规划在原地集中建房。镇政府采纳了村民的意见并承诺,房屋补偿款、搬家费用、三个月房租金全部打入各户户主头上,补贴资金现在已经存在居委会的账户里。只要把房屋拆迁完,整平,新房就立刻动工,每户两间,两户一幢,门朝大塘,按新农村示范标准建房。
村民都很兴奋,拆迁积极性很高,2009年8月13日开始拆房,25日全部拆完。但让村民始料未及的是,拆完旧房后,新房建成时间却遥遥无期。 25个月内,村民多次向镇政府要安置房,镇政府先说等市里验收,后来说等省里验收。让村民疑惑的是,为什么在当初拆房时,不说需要如此长的时间呢?
但现在,被拆户大都陷入窘境:年逾七旬村民陈昌达,无奈中只得住在“猪圈”里,程习俊夫妻搭窝棚过日子,王守云父子3户10人挤在三间小房子里,程习敏带儿女在外村租房住,等等。
9月22日,记者来到沐集居委会,走访了部分村民。
在陈昌达老人居住的“猪圈”内,老人说,原本说三个月就能建好新房,所以就暂时住在别人家的猪圈内,谁知道这一下就“暂时”了两年多。老人的老伴更是提起此事就愤怒,猪圈内,冬冷夏热,也不能安装空调,他们还带着孙子,罪都受够了,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村民程习俊的爱人说,两年多来,她们就一直搭棚住在别人的宅基地边,棚子冬天冷、夏天热,冬天下雪时尤其害怕棚子倒塌,在外面工作的孩子们也不能回来过年,因为没地方住。记者看到,简易的棚子四处漏风,雨后的地面略显潮湿。
为何拆房2年多,新房仍未建好呢?记者联系了槐林镇分管此项工作的党委领导钱委员。钱委员告诉记者,沐集居委会程松组共有25户村民涉及此次土地置换,原本有10户需要新建房,在建房过程中,这10户村民改变了新房门向,使原本不是门面的房子无形中变成了门面房,于是,剩下的15户村民也开始要房子,但村里又拿不出这么多宅基地,所以拖到现在。目前,沐集居委会正在协调,从别的村调换一些土地来安置村民。
村民对钱委员的解释并不认同,认为这又是地方政府在欺骗村民。村民程某告诉记者,2009年8月拆完房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土地都没能平整好,直到2010年8月,也就是拆房整整一年后,土地才平整好,钱委员说的10间房子直到今年二三月才动工,并且地基刚出土就停工了,怎么能说是因为改变门向,村民要房耽搁的呢?
更有村民提出,从眼前看,很多村民在外打工,不需要回来居住,但村民打工不能打一辈子啊,到老的时候,总归要叶落归根,回家居住,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很多人不要房子的说法。
座谈中,有村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搞土地置换是好事,可以多出来一部分耕地,但前提是应该将他们安置好,先说好在什么地方盖房,由谁来改,政府可以先搞个规划,交由村民讨论,定下来后,再来拆他们的旧房,而且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拆迁协议上写的明明白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安置地点都没找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他们的房子拆了。
有村民向记者出示了当年居巢区槐林镇政府和村民签订的土地置换项目拆迁补偿协议。在这份协议上,记者只看到了一些框架性的规定,其中的安置方式为,甲方(槐林镇政府)应充分尊重乙方(被拆村民)的安置意愿,同时乙方应遵循就近安置原则,到邻近村庄购房或新建,新建房屋不得占用耕地。整个协议并未确定具体的建房地点,也未提及房屋是村民自建还是政府统建或代建,显得很不规范。
槐林镇这个土地项目经过上级政府批准了吗?到底它具体的竣工时间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时间是哪天呢?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巢湖市土地局,截至发稿,该局未作回复。
现在村民最担心的还是,房子在什么地方建?什么时候能建好?好让他们尽快结束现在的居住状态。
本报记者胡明兵文/图
新房迟迟未建,项目区农民只得蜗居在庵棚里。
新闻推荐
制种产量提升 稻种价格趋稳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杂交稻种总量比去年增加20%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杂交稻种总量比去年增加20%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