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水做饭、照明取暖、产生肥料……用沼气的好处真不少,但在巢湖市居巢区烔炀镇太和村,带头“吃螃蟹”的建池户却“招来了一肚子气”,建成已近一年的沼气池至今不能正常使用。
沼气池“生病”不产气
说到花了800元建沼气池,太和村村民陶守珍就不住地后悔,“建好后一直不产气,到今年正月才用了5、6次,可每次还没等一壶水烧热火就灭了,现在已经半年没用了。 ”对于沼气出的“毛病”,70多岁的村民唐成英也有同感:“以前根本打不着火,一个多月前才开始能用,经常是早上炒个饭再烧瓶水就没火了。 ”
村民告诉记者,建了沼气池的农户中,这样的情况“还算好的,有的压根就没用过”。
葛荣兵是村里的养猪大户,村干部去年上门宣传沼气工程时高兴地报了名。根据规定,每户村民掏800元就可建成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考虑到自家养殖场的优势,葛荣兵还额外支付给施工队1000元并自己出资购买了一些建材,将沼气池扩建为13立方米。 “可从建成以后就没产过气,用来烧饭更是无从谈起。 ”在他看来,自己当初的决定并不 “英明”。 “不能用又占场地,没用上沼气反而招来一身臭气。 ”
同葛荣兵一样,村民葛圣学闻着家门口投料池中粪便散发出的臭味,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对能用上沼气不抱希望了,准备把它撬掉。 ”村民黄其兵抱着“侥幸”,多次将沼气不能用的问题反映到居巢区相关部门,至今也没有解决…… “我们是村里第一批建的,村民都看着我们闹笑话,还说哪怕政府倒贴钱也不会再建沼气池了。 ”村民何世兵说。
用得不当?建的不对?
建好的沼气池为何不能用?对此,村民多次找过承建项目的施工队负责人,认为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才是“罪魁祸首”。
据了解,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去年起纳入安徽省民生工程范围大力推广。针对工程建设质量,安徽省明确规定,“从事户用沼气建设的施工人员和直接面向农户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有‘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太和村沼气工程建设承包人葛二龙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正式施工前整个施工队只有他本人参加过一次短期培训,没有沼气工资格证书,其他施工队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泥瓦匠。
“要证书干嘛?像盖房子一样,只要会盖就行了。 ”葛二龙认为“沼气池不能用的原因是由于农民操作不当”。对此说法,村民表示愤慨,“我们都是严格按照他说的投料比例和周期来执行,甚至很多次都是他现场指导的。 ”一些村民跑到镇里取回沼气操作规范对照执行,也是毫无效果。
是村民操作不当还是施工质量有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据反映,太和村首批15户建池户中大多户不能正常使用,那么是如何进行竣工验收的呢?据该村村主任秦从进介绍,去年12月,他陪同区、镇领导对所有建池户进行了验收,其中12户验收时沼气气压都达到可燃点,农户签了字。而承包人葛二龙则说,“市农委来人对15户全部进行了验收,所有农户都签了字。 ”
但村民却告诉记者,“要我们在验收表上签字的不是上面的领导,而是承包人本人,一些建池户根本就没签字。 ”
村民盼“大回访”解难题
“这沼气池不能用,谁能给个说法?听说今年开展沼气大回访,希望回访能帮我们解决难题。 ”采访中,很多村民表达了这样的心愿。
据了解,按照农业部要求,安徽省今年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大回访活动。其中,2月至9月,由基层沼气技术推广人员、施工单位和沼气技工对所建设的沼气池进行全面回访。省有关部门曾表示,回访活动将不漏一户,每个建池户的入户回访都必须有现场回访记录。
记者发现,《居巢区2009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民生工程实施方案》规定:“项目建设过程中,乡镇、区能源办派人经常深入施工场所,检查、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建池合格率达100%……达不到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的,责成施工人员及时补救,直至合格为止。”这一规定在太和村成了空文。 本报记者 钱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今年以来,含山联社加大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力度。含山县通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担保基金由1000万元扩大到2000万元,最高担保额度由5000万元扩大到1亿元,极大地方便小企业融资。含山联社大幅下调担...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