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出生的崔兴文,长丰县造甲乡人,是长丰县太空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致腿部残疾,但他身残志坚,二十八年如一日,攻坚克难战贫困,探索“虾稻共养”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虾稻共养”,简言之,就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可以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听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小龙虾和水稻和谐共生却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尝试。崔兴文告诉记者,虾稻共生养殖技术要掌握几个要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虾苗放养时间,刚插秧的稻田,放养的小龙虾要小的,这样不容易夹伤水稻;水稻生长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放个头大点的虾,帮助清除田间杂草。在管理过程中,还要防逃、防鸟、投喂,而他都是用菜籽饼、黄豆饼喂食小龙虾,全程不使用农药,实现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
崔兴文说,初中毕业后,他便外出打工,后辗转回到家乡,转租30多亩滩涂地,用于养藕、养泥鳅等,但收益一直不太理想。2014年,经过评议,他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崔兴文已近50岁,不服输的他一心想要脱贫致富,凭着自己原先掌握的养虾技术,不断尝试“虾稻共养”,将自家30亩水塘一分为三,一部分养虾,一部分尝试“虾稻共养”,一部分培育虾苗。经过不断探索,他最终掌握了冬夏养虾不同的技术难点,攻克了冬季小龙虾繁殖难题。
2016年,崔兴文发起成立长丰县太空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100多户贫困户入社,其中残疾人户共58户,带动双河村及周边群众共同养虾种稻。同时,注册虾稻米商标“红双河”,建成“虾稻共养”扶贫示范(试验)基地,当年带动16户贫困户率先脱贫。
对于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崔兴文说,合作社中不少都是残疾人,他们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缺少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而“虾稻共养”养殖模式省时省力,是比较适合他们的一个好产业,他就是想把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传递给更多人,实现共同致富。2018年,合作社基地被命名为合肥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带动双河村养虾千亩,残疾人户均年收入高达6000多元。
在为成员免费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供统一销路的基础上,崔兴文又牵头成立龙虾养殖协会,利用农闲等空余时间继续为成员传授稻田养虾技术。如今,他还被聘请为造甲乡龙虾养殖顾问,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田间地头指导、线上答疑解惑等方式,培训残疾人达6000余人次,被乡邻们亲切地称为“崔博士”。·本报记者 束芳·
新闻推荐
为把劳动争议案件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10月12日,长丰县首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站在长丰(双凤)经开...
长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