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长丰 > 正文

后疫情时代 让“新规矩”生根好习惯落地 本报记者 张芳

来源:铜川日报 2020-04-15 07:16   https://www.yybnet.net/

?市民出行游玩已习惯戴口罩

?服务员上菜后为就餐顾客摆放公筷公勺

?在工作交流中人们保持适当的距离

编者按:一场疫情,悄然改变了人们许多平时不太注意的生活习惯,从被动到主动,市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大幅提高,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主动保持距离,使用公筷公勺等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这些“新规矩”、好习惯值得我们长期坚守。近日,记者接连走进市场、公园、办公场所等地,感受到了铜川市市民自我保护意识大大增强。

市民出行多了些防备工作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公共场所的人流量也逐渐增加。4月9日,记者走访时发现,出行的人群基本都戴口罩、随身携带酒精,定时对手部进行消毒,相互间保持着一定距离。

文静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疫情下依旧坚持在岗位上。“自己开车上班,感觉比较安全放心。手套、口罩和消毒液,我会在车内再备一份。”她对记者说。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文静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会接触许多的居民,所以下班回家后,会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尤其是对方向盘、挂挡器、手把以及双手喷洒酒精消毒。入屋时,她会对白天频繁使用的物品进行喷洒酒精消毒,然后把外套、鞋子放置在距离卧室比较远并且通风的固定位置,对于身上的衣物尤其是外套,会直接放在洗衣机里清洗。

梁建峰是一名酒店保安,复工复产后他开始正常上班。以前每天乘坐公交车上班,疫情后他开始骑自行车。他说:“乘坐公交车不安全,还要进行扫码等流程耗费时间长,所以我骑自行车上下班,慢慢地也习惯了。”疫情下宅在家里的大部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睡、吃”,梁建峰也不例外。直到有一天看到新闻中提醒居家期间不能忽视增强免疫力,他便对作息时间进行调整,还增加了一些锻炼项目,当然骑自行车也成为了他的爱好与锻炼方式。

张婧是一名退休工人,平时没事外出主要场所是农贸市场和公园。家附近不远处有长丰市场和运动公园,她通常是步行前往。张婧对记者说:“在公园锻炼的时候,看到人特别多的地方,我都会尽量避开,等一等或者直接绕路走。去市场买东西时,一旦接触过东西,我会第一时间用湿巾把手搽拭干净,回家后立即进行消毒,仿佛更加洁癖了。”以前不爱戴口罩、洗手过过水就算完事了的张婧,现在是只要出门必带口罩,并且很注重洗手,基本上按照七步诀进行。

公筷公勺让用餐习惯悄然改变

拒绝野味、分餐制、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疫情之下,出现在餐桌上的“新规矩”和好习惯,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以前我们都爱点外卖,很少做饭,外卖好吃、快捷而且吃的样数还多。”80后市民王莉说,“疫情期间,各大饭店都暂停营业了,外卖也暂停服务,宅在家里的我们便拿起手机,边看视频边研究做各种美食,尝试了几次之后,感觉味道还不错。”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铜川市餐饮业全面停业,宅在家的居民从“快餐式生活”逐渐转型“居家式生活”。此外,王莉一家的饭桌上也悄然发生变化,出现了公筷公勺。“以前我们家没有使用过公筷公勺,有时家里来客人了害怕会引起误解,所以就一直没有使用。但经过这次疫情,我们现在一日三餐都养成一菜一筷,一汤一勺的就餐习惯,尤其孩子还小,这些好的习惯我们也会一直坚持下去。”王莉说。

每当临近中午,新区斯正街的各个饭店中会有不少客人前来就餐,进店洗手、测量体温、做好信息登记后,服务人员按照要求引导客人隔桌就坐。“请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安排完客人落座,饭店服务员为客人摆好公筷公勺。除了大厅,该店的包厢也已开始对外接待,包厢限坐人数,摆放公勺公筷。“我觉得公筷公勺分餐制度挺好,没觉得有什么麻烦,这样也是为了我们的健康。”一位就餐的客人告诉记者。

“咱们店里有多余的夹子吗?给我们多拿几个,谢谢。”在火锅店内,服务员时长会听到这样的话语。“现在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尤其是年后开业,好多人都会要求多拿几双筷子和夹子。”服务员对记者说。有些消费者认为火锅店也应该多准备一些筷子、勺子和夹子等,这样既方便又卫生。在不知不觉中市民的分餐制意识越来越强烈,我们的文明用餐习惯和健康的餐桌礼仪也在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

目前各个餐饮企业都在积极地落实着公筷公勺分餐制度,市民对此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对公筷公勺的摆放时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公筷公勺必须在客人落座后进行摆放,避免提前摆台,造成不必要的污染。有些不习惯使用公筷公勺的市民,要对其进行耐心的讲解,帮助他们早日适应分餐制。”

工作交流保持适当距离成新常态

戴口罩、测量体温、及时清理办公室卫生、与同事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这已成为铜川市各个单位工作人员近期的日常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下,各个单位都采取了严密全面的防控措施,切实保障办事群众和单位人员的身体健康。

“上班后,我经常会对办公室进行通风,每天打扫办公室,用酒精等对办公室的桌椅进行消毒。以前我们同事之间,偶尔还会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现在大家一般都会保持安全的距离。”在新区上班的赵女士对记者说。疫情过后,改变的不仅仅是上班族个人的卫生习惯,同时改变着整个单位的安全卫生防护意识。

办公楼的大堂、电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保洁员会定时消毒,电梯里还设置了供人按电梯的纸巾,门卫的管理更加严格,对来访人员体温检测更加到位。“现在只要使用会议室我们都会进行清洁、消毒。领导干部在进入会议室前都会测量体温。大家参加会议,都会隔开一定的距离就坐,把会议室的门窗打开通风。”赵女士告诉记者,在上班前,她们办公室号召大家进行大扫除,清洁人员也定时对公共卫生间、洗手台等进行消毒。

“我们现在提倡不见面网上办公,这个方式真不错,以后应该大力提倡。”赵女士介绍,面对疫情,我们启动了“网上办、预约办”等工作措施,将各个业务部门需要的办事表格、要求详尽列出,方便人员网上办理。她们还积极引导群众通过不出门、不见面、网上办等办理方式,确保群众的身体健康。居家办公、线上办公成为新模式,各行各业都逐步推出网络办公模式。招投标行业推出线上招投标,足不出户可以完成一整套流程;金融业推出了相关业务足不出户可以完成一系列传统现场业务;各行各业都在倡导通过视频、语音、微信等完成各项工作安排,沟通更加便捷、高效。

新闻推荐

“的哥”八年献血上百次 李长革获评第六届合肥市道德模范

本报讯八年来,作为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长丰人李长革坚持无偿献血,献血次数达103次,其中血小板102次,全血1次,累计献血量...

长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长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春到铜川来踏青2020-04-08 07:23
评论:(后疫情时代 让“新规矩”生根好习惯落地 本报记者 张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