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长丰新闻 > 正文

城乡供水一体化,村里和城里的自来水实行同网、同质——农村自来水,这样更“好喝”

来源:安徽日报 2018-09-03 11:2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何珂 蒋明

饮用水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但各地水质千差万别、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饮水工程建设成本高,让农村群众不仅“有水喝”还要“喝好水”,的确是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长丰县通过收购以民营为主体的11家小水厂,将其纳入政府统一管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供水体系。近日,记者来到这里进行了走访调查。

告别高碱水,“碧水清泉”全天候流进村民家

“分水岭,水道窄,尽管用上自来水,却淘尽辛酸水难来……”在胡成平的家乡长丰县,曾经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如今,这段顺口溜已经没人再提。

“这水,不仅喝起来甜,煮饭也香。 ”8月30日,立秋之后的天气依旧炎热,从外面干活回到家的左店乡永丰村村民胡成平擦了把汗,拧开水龙头接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以前的水,我可不敢这样喝呢”。

2005年,永丰村通过招商曾引进一家民营自来水厂,由于地处江淮分水岭,水源缺、水质差。“虽然通了自来水,但每天只供水3个小时,而且水质低劣、苦涩难饮,我们有时候都得去外面买纯净水烧着喝。 ”胡成平笑着说,“现在的水都来自长丰县供水集团水厂,其源头是大水库,一整天都有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喝。 ”

与胡成平的情况不同,长丰县庄墓镇侯集社区的村民张金苹,去年10月份,家里才安装上自来水。 8月30日,记者走进张金苹家,农家院子里晒着金黄色的玉米粒,新修的水池格外醒目,池里还放着没来得及清洗的碗筷。

“以前,我们吃井水,水含碱量高,烧开后像米汤一样,浑浊得很。煮饭的话,都得用凉白开,把浑浊的水沉淀一段时间,让杂质去掉些,再使用。那时候,一年就得换一个烧水锅,水真不能吃。 ”张金苹说,“后来,镇上开了小水厂,村里也能通自来水,但我没装,主要是当时的水价高不说,而且水质不好,水都是从周边的庄墓河来的,小厂子水质把控也不到位,喝着不放心。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喝的水和城里人的一样,都是从大水库里运来的。 ”

胡成平和张金苹家的饮水改变,正是安徽省农村饮水变化的一个缩影。

点评: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安徽省农村饮水工程实现从 “面的覆盖”迈向“质的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 4112处、千吨万人以上工程集中式供水工程1168处,累计完成投资112.44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省将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工程,深化农村饮水安全成效。通过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同饮一“网”水,打破城乡分割,形成规模发展

农村群众的干净水、放心水是怎样喝上的呢?

在长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内,副局长杨道富打开了“长丰县供水城乡一体化示意图”。 “目前,长丰县‘一横两纵\’供水主管网建设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全县供水主管网实现互联互通。 ”对着图纸,杨道富告诉记者,“一横,即完成长丰县城备用水源供水管道工程和下造路供水管道工程,解决我县县城无备用水源问题,让陶楼镇、下塘镇、造甲乡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两纵,是长丰县东西两线合水路引水主管道与合淮路供水主管道,即合肥六水厂引水至县城管道、龙门寺水厂管网向北延伸至县城供水管道工程及吴山加压站至岗集工业园区供水管道工程。同时,新建的杜集水厂今年9月底可以投入使用,届时将更好解决杜集、朱巷、造甲、左店四乡镇18万人的饮水问题,生产出的富余水量还能补给至下塘加压站进行总调配至全县。 ”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离不开提前规划。长丰县人大代表、义井乡党委书记李军舰介绍,去年在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20多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1号议案”,要求县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兼并收购以民营为主体的11家小水厂,将其纳入政府统一管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供水体系,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通过深入调研,实地勘察,长丰县政府下决心由财政投入3亿多元,着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分步推进民营水厂收购,并对供水管道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在解决供水水源上,确定左店、义井、朱巷、罗塘等6乡镇水源由合肥六水厂直供大别山水,其他乡镇由水源好、水质清的杜集新水厂、龙门寺水厂供水,月供水能力提升到6万吨。

点评:打破城乡分割,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有助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去年6月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 《安徽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2017—2021年)》提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要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扩容改造和管网延伸等多种途径,改善农村供水条件;对部分规模较小、设施简陋的单村供水工程进行配套改造,推进联村并网集中供水。

建好要用好,长效监管机制让 “清水长流”

城乡自来水实行同网同质,最高兴的是当地老百姓,要求自来水开户的人越来越多。

水源远距离输送,农村自来水管线长且分散,自来水处理与管理费用不少,抬高的成本会不会转嫁到城乡居民身上?

“以前的小水厂的收费标准让人很无奈,每家每户每年至少要156元的水费,也就是说不管你家用了多少水,至少都要交156元,超过部分再按吨计算。 ”家住长丰县庄墓镇的鲍广龙告诉记者,“现在都是看表计算,用了多少交多少的钱,村里人用自来水比较节省,有些人家一年百把块钱就够了。 ”

价格不担忧,水质如何保证呢?8月30日,记者来到了长丰县供水集团旗下的龙门寺水厂,只见原本泛着些许绿光的水,经过多层过滤,逐渐变得清澈起来。 “水厂拥有完善的过滤、水质化验等水处理工艺和严格细致的管理,水量、水质和供水保证率更有保障。 ”长丰县供水集团副总经理甄元丁说。

据甄元丁介绍,龙门寺水厂水源取自于龙门寺水库,经过去年的改造扩建之后,目前龙门寺水厂日制水能力达7万吨,负责向吴山、杨庙、岗集(滁河干渠以北)、下塘、义井、陶楼、造甲、庄墓等8个乡镇供水,服务面积1000平方公里,受益人口约45万人,且发挥全县备用水源的作用。

“水源污染、水质检测与监管不到位、村自来水厂运行管理能力不足等导致农村自来水水质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尤其是较偏远农村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程寒飞建议,当前,要增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紧迫性,针对实际情况,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与时间节点,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构建从水源、到水厂到农民家的监管“流水线”。

点评:农村饮水工程,要建好更要用好。今年上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安徽省2018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对标准偏低、规模偏小、水质不达标的农村水厂进行改造、配套、升级、联网,提高供水保证率;对现有供水工程管网进行延伸,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日供水 1000吨或供水人口10000人以上的规模水厂标准化管理,研究制定全省规模水厂标准化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水厂制度建设、设备运行、管理维护、水质监管、供水服务等,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新闻推荐

优质草莓此中来

寻莓阡陌间,莓苗初长成。吴山镇龙门寺现代农业示范园内,长丰县恒进农业有限公司的优质草莓基质苗的价格降到了1元/株。通过...

长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城乡供水一体化,村里和城里的自来水实行同网、同质——农村自来水,这样更“好喝”)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