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长丰新闻 > 正文

长丰小龙虾 “星火”何以成“燎原”

来源:江淮晨报 2018-07-20 01:0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细说安徽龙虾发源地的那些事儿

火热的7月,热力十足,更让合肥人热衷的却是刚“出炉”的小龙虾。这个夏季,安徽龙虾产业发源地有了权威的答案。从一亩三分地的试验田,发展到养殖面积位居全省第三的燎原之势,一路走来,长丰小龙虾并非一帆风顺,一波三折后的小龙虾涅槃重生,“爬”向了合肥和全国人民的餐桌。今天,记者将为您细数长丰龙虾的那些事。

二十世纪90年代初长丰县拉开了安徽省龙虾产业发展的大幕

如果能把安徽龙虾产业的发展史拍成一部电影,那么故事的来源,影片的主角都将与长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今年6月中旬,来自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龙虾协会、合肥市农委的部分专家齐聚长丰县,在安徽龙虾产业发源地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合肥市农委水产渔政处副科长李琪告诉记者,根据资料记载,长丰县下塘镇开启了安徽省龙虾养殖的先河。

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安徽省渔业协会秘书长李正荣补充说,据《合肥市志(1986-2005)》记载,20世纪90年代初长丰县下塘镇农民开始尝试稻田养殖龙虾,当年获得成功,亩产100公斤。

应该说,长丰县是安徽省龙虾养殖的发源地。

三位“主角”点燃小龙虾前进之路的“星星之火”

“要说长丰小龙虾的发展,离不开三个人。”长丰县畜牧水产局党组成员陶余清说,第一个人是从蚌埠远道而来的一位商人。

在那个时代,小龙虾被人认为是“害虫”,捉来饲养鸭子,很少有人吃它。1994年,这位商人却在下塘镇成立了一家加工厂,拿到了出口资格证,专门出口虾仁。就这样,一批批小龙虾横渡太平洋,成为欧美人的口中餐。陶余清还特意了解过行情,当时出口到欧美的价格是1万元/吨。

后来的几年里,泛滥成灾的稻田里几乎看不见小龙虾的影子。

1998年,下塘镇一位名叫汪仁翱的农民却另辟蹊径,用4亩地作为他的试验田,在稻田的四周开挖水沟,参照稻田养鱼的模式养起了小龙虾,这也成了稻田养虾的最早雏形。龙虾成熟后,大的卖给加工厂,小的留下来做种苗。4亩稻田的收益是3700元,这个收入在当时算得上可观了。

同年,下塘镇一位退休的渔场场长赵本文扛起了稻田养虾的大旗。他看中了小龙虾的潜力,租借了20多亩的稻田,30亩的池塘,打开了稻田龙虾养殖的新局面。

到2001年,下塘镇的稻虾养殖面积已达7400亩。

业界“大咖”

攻克龙虾养殖的“技术关”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龙虾养殖,怎么养殖才能更规范?

陶余清说,2001-2002年,合肥市、长丰县和肥西县的畜牧水产局联合开展了龙虾人工养殖和大面积推广技术相关研究,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

“很多人都以为龙虾和青虾一样,一年可以繁殖3-4次,其实不然。”陶余清表示,通过专家的研究发现,小龙虾一年只能繁殖一次,但时间跨度长,一年都是繁殖期,但群体性成熟时间不一致,摸清了这里面的门道,对养虾人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养殖技术的推广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当年这项研究还获得了合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合肥市科技进步奖。

首届龙虾节 让小龙虾走上了“网红”之路

养龙虾的人多了,产量上来了,可是小龙虾依然像影视剧里的“黄金”配角,始终没有成为爆款。

直到2002年,小龙虾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2002年夏天,第一届合肥龙虾节开幕式在市府广场举行。作为第一届龙虾节的亲历者,赵本文记忆犹新。

“开幕式结束后,数辆大巴车驶向下塘,开始了钓虾品虾之旅。”赵本文告诉记者,来自省内外的近4000人齐聚在他家的养殖基地一起钓虾。由于首次举办龙虾节没有经验,没有提前准备钓竿、虾饵和虾线,钓虾形式很简单,直接将虾笼扔进池塘。相比于如今市场上火爆的十三香虾、醉虾等口味,当年的品虾环节也很接地气。两口大锅支在地上,晒干的裂柴肆意燃烧。不一会,100多斤的爆炒龙虾出炉,香味四溢,让来往的宾客大饱口福。“我们都是免费提供服务,只要大家吃得高兴就行。”赵本文提起往事,说话声不禁提高了几度。

从此,小龙虾“一路小跑”,在美食界的地位节节攀升。

近三年 长丰龙虾养殖呈“井喷式”增长

“长丰龙虾虽然起步早,但是首届龙虾节过后,起色并不大。”陶余清说,龙虾价格始终上不去,农户的自信心受挫,养殖面积并无大跨步。

随着节庆活动的举办、专家对于小龙虾的辟谣,小龙虾一路高歌猛进,逐渐占据夏季美食界的“第一把交椅”。2015年前后,长丰县带着各乡镇负责人和养殖大户走出安徽,到外地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此后,长丰龙虾的养殖和产量出现“井喷式”增长,涌现了一批新时代的“养虾人”。造甲乡的崔兴文、下塘镇的陶永军、朱巷镇的梁红军等人纷纷扩大养殖面积,成立合作社,带动了一方龙虾事业,可以说是红红火火。

2017年,长丰县龙虾养殖面积5.8万亩,位居全省第三位;养殖产量11150吨,位居全省第四位,全国第17位,长丰龙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养虾人的故事

父子上阵20年养虾路走出康庄大道

赵本文是长丰县下塘镇有名的养殖大户,也是稻虾共养的带头人,更是合肥稻渔综合种养的开创者。

说起稻虾共养,那得从1998年开始。当时,老赵从一家渔场退下来,决定养殖龙虾。“那时塘口少,90%都是稻田,所以就大胆设想在稻田里养虾。”赵本文说刚开始就像瞎子过河,全靠自己琢磨。在稻田里挖个沟,放点虾苗进去,就算是稻虾共养的雏形了。

但是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前几年赵本文养虾失败了,亏了好几万,但这并没有打消他稻虾共养的念头。请教专家,外出学习,自我摸索,凡是对养殖有利的事,老赵都认真学习,逐渐掌握了养殖规律。

“沟的面积不能超过稻田的10%,深度最好可以控制在80公分,宽度在4米左右。”赵本文总结了稻虾共养的经验,让感兴趣的农户跟着一起学习。2002年,首届龙虾节在合肥市举办后,龙虾养殖规模每年都在增大,稻虾共养每亩地的纯收入能有3000元。2017年,赵本文养殖社的种养规模也超过了4000亩,他也成为了下塘镇龙虾协会的会长。

“我们现在不仅养虾,我们还通过电商卖冷冻后的熟虾,做虾料火锅、盖浇饭等,产量不小。”赵本文自豪地说,如今儿子和他一起经营着龙虾事业,希望能将这条路越走越宽。

老夫妻“半路”养虾2亩稻田收益2万多

今年70的魏清山是长丰县吴山镇官府村中苏村民组的村民,老伴也有68岁。年轻的时候,老人以种稻为生,年纪大了,体力也跟不上,无法再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孩子平时不在家,我们也不想给他们增添负担。”去年冬天,魏清山就捉摸着养殖龙虾,看看收益如何。魏清山先拿2亩地做实验,开始了稻虾共养。还别说,到了4、5月份,他家成熟的龙虾颇受小贩的青睐,总是一扫而空。老两口算了算,2亩田的龙虾收益竟然有2万多元,相对于过去种植10亩水稻的收入。

“我平时就给龙虾喂点黄豆、玉米和小麦麸,经常换水,龙虾长势好。”魏清山说今年他打算扩大点养殖面积,赚些闲钱。魏清山养殖龙虾效益好的事很快在村民组传开,23户人家中就有10户村民也开始从事龙虾养殖,稻虾共养面积近200亩。

晨报记者 陈家静

新闻推荐

“扶贫瓜”鼓了贫困户的腰包

长丰将启动“红草莓”产业扶贫工程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长丰小龙虾 “星火”何以成“燎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