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长丰新闻 > 正文

104岁高正英最喜欢孙儿绕膝

来源:合肥晚报 2018-01-20 04:1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儿子儿媳:绝对不能让老人单独生活,要长寿离不开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

高正英年轻时粗活细活都能干,勤俭持家。如今,104岁的她,能做一手好针线活,爱吃荤菜,喝点小酒。从农村逃难到合肥城区时,只有夫妻俩和一个儿子,如今已是30多人口的大家庭,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儿孙们在一起。

至于老人有何长寿秘诀,她的二儿子丰全友这样总结:“尽量照顾她,尽量满足她。”

逃难合肥

高正英生于1914年,老家在当时的长丰县下塘集,家里父母以种田为生,碰到年荒,她还要带着弟弟到邻村乞讨。

1936年,22岁的高正英结婚,来到了原属于肥东造甲乡(现长丰县造甲乡)的婆家,婆家经济条件尚可,有一些田地,她的公公还利用农闲时间,出体力帮着贩盐运盐到舒城。但好景不长,1939年高正英就随丈夫跑反来到了合肥。

“逃到合肥,有很多原因,一是我的远房叔叔参加了新四军,国民党政府以此为借口,把我爷爷关到牢里,家里人只有卖了地,赎回了爷爷,二是国民党‘两丁抽一\’的征兵政策,有兄弟两人的父亲,不得不带着我母亲先逃到淮南,后逃到合肥。”高正英今年72岁的次子丰全友介绍着当时家里的境况。

来合肥后,高正英和丈夫、长子把家安在了安庆路双井巷。

辛苦劳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家人主要靠在搬运公司拉平板车的丈夫的微薄收入度日,高正英则做些针线活维持生活。

“母亲手艺很好,除了自家人,还帮别人家做衣服、鞋子,增加些收入。”在丰全友眼里,母亲操劳了一辈子:“我记得,在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母亲参加了搬运公司的家属队,也开始拉板车,白天,父母两人一起拉板车,晚上,母亲回来做家务、做针线活。我们兄弟姐妹6人,很少吃早饭,因为一大早父母就出去拉平板车,根本顾不上我们。在农村老家,我们的爷爷,也要靠我们接济。”

“就是现在,换季的时候,她一个人也闲不住,会去整理衣柜里的衣服。”丰全友补充道。

勤俭持家

1954年,高正英一家搬到了双岗。

高正英没念过多少书,她的6个子女全都享受到了国家的义务教育,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她的6个子女中,有3个念了高等学校,两人去了部队。

“我两个弟弟参军后,我们家里的经济状况就慢慢开始好转起来。”丰全友脸上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母亲虽然没上过学,但她老人家知道学习的重要,能为家庭的未来考虑,不怕累,能吃苦,还很会节约,这种勤俭持家的家风,始终影响着我们。”

丰全友说罢,就列举了母亲80岁以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破了的衣服舍不得扔,缝缝补补后再穿;每年春节除夕团圆,都要亲自做上30多道菜,还把荤菜留给其他人,说自己不想吃荤菜;在孙子们懂事以后,拿出收藏了一生、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使用的早期货币,作为对孙辈的祝福……

能吃会睡

1991年,高正英的老伴去世,就和二儿子一家住在了一起。

如今,高正英每天7点多起床,自己穿好衣服,把自己的床铺收拾得干干净净,拄着拐杖,来到卫生间,洗脸刷牙。

在餐桌旁,二媳妇许华芳会把准备好的稀饭、半个馒头送到母亲面前:“妈妈早上能吃两碗稀饭,我们煮小米稀饭给她吃,干的馒头、包子、面条轮流吃,隔三差五一个鸡蛋。这馒头,是用居家养老券买的。作为合肥市民生工程,庐阳区双岗街道虹桥社居委发放的90岁以上老人补贴600元居家养老券和每月300元的百岁老人高龄补贴,我们每个月都能享受到。”

中午一碗饭、一碗菜、一碗汤,有荤有素,而高正英每顿必备的荤菜,就是红烧肉、米粉肉、肉圆汤。这是退休在家的许华芳,每天上午换着花样烧菜要做的事情。晚上比较方便,干稀饭搭配着吃就行。

“我母亲比较随性,有时候高兴,还想咪点小酒,我们就尽量满足她,白酒是不敢给她多喝的,最多半两,红酒可以喝一小杯。”丰全友介绍着如今母亲生活的规律:“下午从一两点开始,老人家要睡到四五点起床,晚上8点多就睡觉了。”

时而外出

每年,丰全友都会帮母亲去检查身体,除了听力有些障碍和心血管方面的老年病,“身体基本没问题”。

有时,高正英会感觉到头晕,就会借助拐杖、扶着墙壁,身边的家人会立刻赶到,搀扶住老人。

“家里不能没人,她老人家身边也不能没有人。”丰全友、许华芳夫妇服侍母亲的平常生活,“在家里蹲闷了,只要她想外出,我们就陪着她。住在这里有电梯,坐上轮椅,下楼晒太阳、逛超市,都非常方便。”

2013年,99岁的高正英在子孙们的陪同下,来到了滨湖新区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坐在轮椅上,极目巢湖……

2015年,101岁的高正英乘轿车去了芜湖,探望了在那里居住的大女儿,“一点也没有晕车”。

喜欢热闹

说起自己的婆婆,二儿媳许华芳不住地用“老人家有福气”来赞许。原来,丰全友、许华芳夫妇去年又抱了第二个孙子,四世同堂住在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人气聚集。

“晚上我们陪着老人家睡觉,卫生间就在卧室门口,起夜也很方便。”丰全友指着卧室里的一张单人床、一张双人床。

高正英80岁以后,家里的团圆饭就落在了许华芳身上:“现在一家人逢年过节聚起来,有30多个人,偶然也会去饭店,这也是老人家最高兴的事。”

“绝对不能让老人单独生活,要长寿离不开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妈妈主要在我这住,如果她哪天住腻了,也会提出来到其他几个子女家住一段时间,我们也会满足她。”丰全友很了解母亲的脾气,“让她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地过好每一天。”

说完,丰全友望了母亲一眼。而这时,高正英的目光也正好投向儿子,她笑了……虽然没听到什么。 潘世昌 夏军 郑志丹 实习生 周伟霞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陶虎 文/图

新闻推荐

暴雪面前 安徽保险业大显“英雄本色”大雪来袭,安徽保险业启动预警机制

大雪来袭,安徽保险业启动预警机制

长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104岁高正英最喜欢孙儿绕膝)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