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田野,正值夏种时节。连日来,长丰县远近闻名的“山芋大王”郑标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远处,670多亩的山芋基地里,十几个身手敏捷的工人有的栽苗,有的浇水,一会儿工夫条条地垄上有序地栽满了山芋秧苗。“这批红薯在8月底收获,到时一定要来尝尝啊!”边指导工人干活,边向记者聊着自个的“创业经”。
先富带后富,手拉手走富路。几年来,郑标成立了岗集镇卧龙山山芋种植协会和岗集镇卧龙山山芋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乡亲一起种芋增收致富。“在基地打工,每年收入能有四五万元。”45岁的村民严兴牛是个种地“老把式”,是基地常年工人,深得大家的赞许。郑标告诉记者,每年季节性用工在30-100人,全年发放工资在260多万元。目前基地16户贫困家庭在此务工。
对于郑标来说,关于山芋的记忆是有味道的,从前是生活所迫的涩,如今是信心满满的甜。 杜刚 沈光玉
新闻推荐
家是在地上种,他偏将西瓜吊起来。由于光照多、不用打农药,吊西瓜成了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一上市场,就广受欢迎。戴小东说:“大棚吊西瓜亩产1500斤,每亩收1万元以上
长丰县罗塘乡戴庙村的戴小东将传统西瓜种出了新意:人家是在地上种,他偏将西瓜吊起来。由于光照多、不用打农药,吊西瓜成了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一上市场,就广受欢迎。戴小东说:“大棚吊西瓜亩产1500斤,每亩...
长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