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祭祀活动;倡导以居家追思的方式缅怀逝者,寄托思念;倡导准备回乡祭祖的海外华侨和在境外学习工作的人员暂不返乡祭祀,在境外通过网络祭扫等方式表达对先人的追思……3月25日,宜州区文明办发布“文明祭祀·携手战疫”倡议书,倡导以科学文明的方式追思逝者,做到移风易俗过清明,防控疫情保安康。
网上一搜,除宜州区外,全国很多地方也都发出类似的倡议和通知,要求清明节祭扫期间,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避免组织集体公祭等人员聚集活动,倡导文明祭扫、网络祭扫。眼下,正值疫情防控时期,为了有效阻止疫情的传播,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地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也是十分必要。
清明祭祀逝去的亲人和祖宗,是我们民族优良传统之一。对逝去的亲人和祖宗怀有一颗尊重之心和深深的缅怀之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清明节,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扶老携幼,返回故土祭拜逝去的亲人和祖宗。尽管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境外输入、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等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防控任务依然艰巨,防控工作还是不能懈怠。
清明节,我们通过祭扫等方式缅怀逝去亲人和祖宗,也应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守之艰辛的生命。这次疫情不是玩笑,大家都见识到它的危害性和破坏性,疏忽不得,轻视不得。倡导通过文明祭扫、网络祭扫等方式来怀念逝者,应该是当前兼顾传统风俗和疫情防控的最佳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大家既能缅怀亡故先人,又能避免人多聚集带来的疫情反弹隐患。还能引导群众逐渐破除一些祭扫陈规陋习,树立和谐社会新风尚。
而事实上,各地鼓励、倡导文明祭扫、网络祭扫等祭祀方式,也并非强制性要求。现在,在农村一些地方,传统的“现场祭扫”依然根深蒂固,完全限制“现场祭扫”不仅不现实,“一刀切”反而会让当地百姓产生反感甚至抵触。因此,倡导以科学文明的方式追思逝者,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疫情防控时期,操之过急反而会得不偿失。
寄托哀思,祭扫形式不重要,祭扫人数多少也不重要,一个文明和安全的清明节才是最重要的。
新闻推荐
本报河池讯(记者/廖庆凌通讯员/易宏高)3月11日,在河池市宜州区福龙瑶族乡的达顺纸制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记者看到,几十名做...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